返回目录:金融新闻
全能型银行是否已经走到了尽头?德银与汇丰是两个最新的例子。鼓吹全能型银行的人宣称全球化运作能产生巨大收益,而不同部门共享同一套基础设施能节约大量成本。事实上,收益不明显,成本却持续上升,再加上高昂的合规成本和咋舌的罚金,令人重新思考大银行的定位。
来源: 经济学人
据说,家中暂住之客总会带来欣喜:要么在到访之时,要么在临别之际。银行老板和他们所拥戴的战略也是一样。6月6日,德意志银行突然宣布其四面楚歌的联席CEO安舒·贾恩(Anshu Jain)和于尔根·菲辰(Juergen Fitschen)将分别在当月及2016年5月离任,此消息推动该银行股价蹿升8%。同时,汇丰银行宣布新战略,收缩投资银行业务,并在亚洲扩大发展。这一消息招致的却是姻亲登门般的尴尬冷遇(股价下跌1%)。
德意志银行和汇丰银行的苦难历程各不相同,但亦有关联:全球性大型银行已经过时。这类银行的运营成本不断上升。监管者担心终有一天要出手给这些异常复杂的全球性机构纾困,所以要求银行必须充实资本金(股东提供的资金),而非依靠从存款人处或在货币市场上借得成本较低的资金。合规成本激增,此外,操纵货币市场和利率或协助洗钱及偷税等违规活动面临的是数十亿美元的罚款。
前有摩根大通的杰米·戴蒙(Jamie Dimon),现在是汇丰银行总裁欧智华(Stuart Gulliver),这些银行高层都试图安抚投资者,表示全球性大型银行集团运营起来仍是利大于弊。但通过全球化运作能产生多少收益,以及公司内不同部门共享同一套基础设施能节约多少成本,这些估算得出的数字听来往往像信口开河。相反,罚款及筹措的大笔资本金却是实实在在展现在失望的股东眼前。
许多人怀疑大银行的分支加总起来也许并不比整体更值钱。全能银行的股本回报率一般徘徊在个位数(2014年德意志银行仅为2.6%,而汇丰为7.3%),远低于股东普遍期望的“至少10%”。投资者对德意志银行的估值仅为其有形净资产价值(去除品牌价值这类无形部分后)的0.6倍;理论上,这还不如干脆就此清算,出售其投资,把所得收益返还受损的股东。 汇丰的估值只是稍高于其有形资产净值,仍落后于大部分竞争对手。(见图表)
纵使老板们无视要求拆分银行的呼声,他们仍必须决定合适的业务结构。这绝非易事,由于法规变动不断,对德意志银行这类债券交易巨头而言尤为掣肘。贾恩本来倾向采用一个计划,把德意志银行分为两部分:一家充满活力的投资银行(可能设在伦敦)以及一家沉稳持重的德国商业银行(总部在法兰克福)。但监管当局实际上否决了这一计划。
一个更畏首畏尾的替代方案最终被抛出,其中涉及逆转集团之前对零售银行德国邮政银行(Postbank)的收购行动,结果徒令各方失望。投资者们怀疑德意志银行的高层能否像其部分对手那样采取果决的行动。在5月份对此方案的非约束性投票中,只有61%的股东支持管理层的决定。分析师们对缺乏详细说明的成本削减承诺感到困惑。工会则要求改换高层。
员工们也许马上会为此而哀叹。即将上任的新总裁约翰·克莱恩(John Cryan)曾是瑞银的首席财务官,而瑞银几乎完全关闭了其投行部。克莱恩具备大刀阔斧削减成本的专长,这是德意志银行极度缺乏的。与贾恩不同的是,他能讲一口流利的德语,这应该能为他在法兰克福赢得优势。从左倾的《南德意志报》( Süddeutsche Zeitung ),到在商言商的《德国商报》(Handelsblatt),德国报纸纷纷促请克莱恩回归“沉闷”模式,为德国家庭及公司提供贷款。
而克莱恩的战略选项似乎有限。对这家德国零售银行余下业务部门的裁减显然是头等大事——成本吞掉了高达80%的收入。要砍掉部分投资银行业务,克莱恩可能没有贾恩那么眷恋不舍,这是无须向股东筹募更多资金而能强化德意志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一个办法。但原本为换帅而欣喜的投资者如今又在想,在克莱恩的管治下,接续而来的会不会其实如出一辙。 毕竟他从2013年就已进入德意志银行董事会,因此也参与制订了这个平庸无奇的新战略。贾恩离任消息传出的那个周末,德意志银行股价飙升,但到周二就基本平复下来了。
汇丰银行则有更大的回旋余地。与德意志银行一样,汇丰正在收紧其投资银行业务,削减1400亿美元的风险加权资产,使其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从40%下降到33%不到。有别于德意志银行的是,对于这些释放出来的资金,汇丰有大量盈利可观的地方可以投资。它的新战略是重新聚焦于香港。汇丰将从巴西和土耳其抽身,并将其26.6万名员工裁减约五分之一。
汇丰20年前的策略是要走出亚洲,多元化经营,如今实际上是小心翼翼地走回头路。如今它39%的收入、82%的利润源自亚洲。这自有风险,最明显的是中国经济可能进一步放缓,或是新兴市场出现其他动荡。但汇丰主要的亚洲子公司股本回报率是16%至17%。尽管如此,管理层对于公司到2017年整体股本回报率的目标仅为10%——这是投资者反应冷淡的原因之一。 究竟汇丰会否像其不时威胁的那样把总部从伦敦迁至香港,没有一年半载投资者也难以明了。
然而,汇丰至少有一个优点,它的战略清晰明确。相比之下,德意志银行仍是一片迷惘。两者都经受过金融危机的考验,表现胜于部分银行(至少都无须政府纾困救助),但之后发展都失去了焦点。贾恩无法为德意志银行描画清晰的未来,为此他已付出了代价。
【案例分享】
德最古老的银行不倒的秘诀:宁缺毋滥坚持330年
来源:创业派(微信公众号:icypai) 余丰慧
法兰克福有个名见经传的银行叫做迈世勒银行。这家银行虽然名头不响亮,却是德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银行,堪称德国版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成立于17世纪末期,至今已有330年历史,当时法兰克福也成立了其它私人银行,但只有迈世勒银行一直延续至今。
从参观法兰克福的管克江先生介绍中,笔者总结出这家330年银行老店长久不衰的秘诀有如下几点:宁缺毋滥。在业务开展上,不追求大而全,在人员使用上能力与品德兼备,一时找不到好的业务、一时招不到优秀员工,宁可不做缺位,也不凑合放宽标准。
宁慢毋急是迈世勒银行300多年不倒的秘诀。正像迈世勒家族现任掌门人弗里德里希·冯·迈世勒所言:“欲速则不达”是迈世勒银行330年不倒的根本原因。“欲速则不达”背后追求的是稳健第一,速度第二。冒进让路于稳健,速度服从质量。迈世勒银行历任掌门人抓住了银行就是经营风险这个管理核心,而风险往往是伴随激进冒进、盲目扩张网点和业务、超负荷经营而来的。这使笔者想起香港曾经有句名言:金融监管部门保守,而银行等金融企业比监管部门更加保守。保守等于稳健的代名词。这对世界所有银行都是很大启发。
“不涉足任何自己不熟悉的业务”是迈世勒银行一直坚持的传统。只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业务,把自己熟悉的业务领域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是不盲目扩张的前提。据说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始终保持独立,不愿意上市的原因。关键在于在330年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不眼红于其他行业赚大钱和一夜暴富而跟风介入。做企业银行与做人一样,要有不为其他行业、自己不懂领域超额利益所动的非凡定力。迈世勒银行做到了,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也对其业务发展造成了重创,但却能够迅速站立起来,发展到今天。在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迈世勒家族不乏荣华富贵,红极一时,也曾历经惊涛骇浪,终于化险为夷。
今天,迈世勒银行业务分成四块:资产管理、资本市场、企业金融和私人银行,共有750名员工。管理的基金金额约520亿欧元。中国正在开放银行业市场,民营资本设立银行已经起步,五家民资银行试点正在紧张筹备之中。开弓没有回头箭,其他民资小型银行市场正在加速放开,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类似迈世勒银行这样的中小型民资银行诞生成立。这些银行如何能够像迈世勒银行成为百年甚至300多年老店,是需要认真思考的。或者能够从上面介绍的德国法兰克福迈世勒银行吸取一些经验,受到一些启发。
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将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型民资银行,以及其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经营越稳健,越安全,不仅对企业自己有利,而且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稳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毕竟金融业动荡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冲击是最大的,对整个社会财富的洗劫是不可想象的。
德国法兰克福迈世勒银行330年屹立不倒的经验像一面镜子照着中国。无论是企业还是自然人,长期以来总梦想着一夜暴富、投机取巧,寄希望于大肆投机炒作快速致富的思维,这么多年一直侵蚀着企业法人和自然人。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做实业,做百年老店,纵然利润微薄,但也要保持定力不被自己不专业不熟悉行业的暴利所诱惑者越来越少了。
迈世勒银行不正好给中国企业包括自然人上了生动一课吗?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即:经济增速放缓,能源资源竭泽而渔式挖掘暴富不在,房地产暴利已经走到尽头。在这种情况下,再用投机炒作的一夜暴富思想就远远落伍了,甚至将四处碰壁。德国法兰克福迈世勒银行330年屹立不倒之路,或许就是中国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特别是未来无数民资中小型银行的正确之路。
整理自:赛捷咨询
本微信平台所发布的文章,除标注【原创】外均属各大媒体平台或者微信粉丝推荐,如转载时标注作者及出处,我方会一并载入,如没有特别注明,我方会默认为网络转载,如原作者见到后,认为不妥,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电话:010-51269901。欢迎作者直接投稿,投稿邮箱:editor@sinof.com。
精品微信号推荐
商业保理
shangye_baoli
专注于保理信息及商业模式分析和推广的平台。
外汇第一教室
forexclass
外汇金融领域学习和技能第一课堂。
资产托管
TheCustody
资产托管最新资讯、实战干货。
外贸经理人
trade-club
国内外最新信息发布,最全面的外贸政策解读。
金融招聘
financejob
发布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领域求职招聘信息。
供应链金融
sinoscf
分析和研究供应链金融的案例、模式及趋势。
温馨提示:长按红色字复制,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公众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