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金融新闻
文|马涤明
(▲安全问题让人关注。)
(▲一家独大出的问题。)
9月14日,杭州的杨小姐发现自己的手机落在了滴滴车上,通过滴滴平台联系之后乘车的乘客未果,杨小姐选择报警。警方前后三次向滴滴提供的邮箱发送身份验证信息,一天后,信息才通过验证。滴滴客服表示,邮箱里那么多邮件,没有办法区分是哪一个人发送的。(9月18日浙江新闻)
滴滴顺风车奸杀案之后,滴滴官方的整改动静不可谓不大;然而,整改之后居然再出现对警方身份验证迟缓、拖延警方介入案情时间的情况,其整改成效,在公众眼里恐怕要大打折扣。
警方查询涉滴滴网约车报警的相关信息,滴滴客服需要验证警方身份,这是必要的正常程序,可如果一天之后才能验证完毕,就太不正常了。假如再发生类似“奸杀案”的警情,等滴滴客服验证完了警方身份,岂不又是一切都来不及了?不会是,验证迟缓、延误警方及时介入侦查的问题,并没有成为这次整改的重要内容吧?如果没有,滴滴的大动静整改,到底重点整改了什么?如果有,却还是出现了对警方信息验证迟缓的问题,这需要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转发、留言、底部打赏、点赞、点下面广告都是对明话频道坚持写作的支持!】
滴滴给出的“邮箱里那么多邮件,没有办法区分”的解释,难以服人。不管邮箱里有多少邮件,处理信息也有轻重缓急之分,而验证警方身份的信息因服务于警情需要,显然应做“加急”处理。既是客服要求警方提供身份验证信息,既然明知道警方已经发来验证信息、办案急需,客服仍按照常规程序依次处理,那就太不负责任了吧?
警方帮乘客找手机的事还好说,可如果一旦发生类似“顺风车奸杀案”的突发事件,滴滴这种“没办法区分是哪个人发送的”笨拙信息处理手段、一天后才通过警方身份验证的效率,岂不是在给犯罪分子“帮忙”?而最令人困惑的,是滴滴官方这次大动静整改中,竟没有把这种配合警方追踪锁定警情信息的问题当回事。如果对“奸杀案”,滴滴方面真的发自内心痛定思痛,应主动与警方建立警情联动机制,至少应该在接收信息、身份验证方面为警方留出一条绿色通道;而一个靠网络平台吃饭的企业,解决这个问题也不存在任何障碍。
滴滴这次整改过程中,暂停了网约车夜间服务,据说竟致一些地方夜间打车难情况再现,一些市民感叹“离不开滴滴”;而站在专业管理角度看这件事,则引发了“滴滴一家独大”的担忧。一家独大,对一个市场来说不正常,管理层有必要关注这个问题;而即便公众对滴滴已有依赖,也不能因此忽视安全问题,安全不合格的产品再好,都应该“下架”。
这当然不是说不要滴滴,而是提醒滴滴方面要诚心诚意整改。监管方面更要听其言观其行,而不要只看整改的动静大小,或是CEO“向政府汇报工作时哭了”。滴滴管理层,与其“痛哭流涕”,不如在改善服务、为乘客安全负责的问题上多下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