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金融新闻
2015年 9月10日,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与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联合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心血管大会暨第九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CSC&OCC 2015)"在上海世博中心召开了开幕前的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出席的国内心脏病学专家阵容强大,且都对此次CSC与OCC两个大型心脏病学术合并举行感到格外激动。
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在发布会上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的年会历经37年,业已成为每年举办的全国心血管学术盛会,是对一年中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成果的检阅,是我国心脏病学领域最具权威性、代表性的公共学术交流平台。此次与东方心脏病学会议联合举办,两大品牌会议之间形成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使会议的学术水平、影响力得到了更进一步提升。CSC&OCC必将成为心脏病学学术交流的特色旗舰品牌,全面引领学科的发展方向。
霍勇还表示,近三年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与国际学术组织合作方面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突破性进展,本次大会更是得到了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日本循环协会(JCS)和欧洲心脏杂志(EHJ)的鼎力支持,设置了ESC-CSC、ACC-CSC论坛。本次大会与国际顶尖学术组织联合举办专场论坛,得以让中国学术声音传向世界,也将国际最新学术引进国内。
大会执行主席、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脏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葛均波院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CSC与OCC联合后,将设立26个分会场,34个论坛,全球范围内20余个国家与地区的心血管医师共同参与,参会人数已达到8600余人,在9月11日开幕当日,参会人数可能突破1万人。本次大会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心血管领域学术进展发布的重要平台。
葛均波院士还说,在世界心血管病学领域创新不断涌现的当下,我国心血管病学领域创新也卖出了坚实的步伐。为拓展中国心血管医师的创新思维,提供转化平台,促进我国心血管医疗器械的创新研发,在本次大会上,他将与业内致力于创新研发的专家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以搭建连接临床、创新、创业、投资的桥梁。
大会共同主席、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黄从新教授指出,两会合办避免了资源浪费,凝聚了学术焦点,同事使会议形成了规模,提高了整体水平。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将借助大会,继续致力于学术导航和新诊疗策略的推广和普及。黄从新指出,我国每年ICD的置入手术仅2100例左右,这与我国大量的心律不齐导致的心脏性猝死不成比例,究其原因,与大众甚至医生对创新型诊疗技术及器械应用认识不足有关。他希望学术专家要与媒体通力合作,促进创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本土医学人才,将这些技术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加以改进和推广。
大会组委会主席、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吴宗贵教授,大会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陆国平教授,大会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等,分别就会议组织、以及各大论坛特色进行了介绍。
霍勇总结说,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第一死亡原因,心血管疾病负担和危害尤其严重,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趋势严峻。从事学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专家和学者们需要进行全方位精诚合作,利用好大会这样的交流平台,为心血管疾病防控献计献策,共同引领学科迈上新台阶。
扫一扫,下载健康界APP& 关注健康界微信公众号,医疗圈一切热点新闻尽在您的“掌”握!
(注:转载时请保留此部分内容转载协议)
本文系健康界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