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金融新闻 > 保健品营销“套路深” 老人听“讲座”各有想法-受骗

保健品营销“套路深” 老人听“讲座”各有想法-受骗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金融新闻

最新资讯《保健品营销“套路深” 老人听“讲座”各有想法-受骗》主要内容是受骗,保健品花样营销“套”住老人民警在一处“健康养生馆”进行防骗宣传时,竟被听课的老人“赶”走。核心提示近日,重庆76岁的郑大爷公布了他“卧底”一年写下的5万多字的“防骗日记”。,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保健品花样营销“套”住老人

保健品营销“套路深” 老人听“讲座”各有想法

民警在一处“健康养生馆”进行防骗宣传时,竟被听课的老人“赶”走。

核心提示

近日,重庆76岁的郑大爷公布了他“卧底”一年写下的5万多字的“防骗日记”,希望提醒更多老年人,不要轻信保健品推销骗局。此事引发强烈反响。人至暮年,本应颐享天年,可如今,有些保健品销售人员进行“过度促销”,致使一些老年人上当受骗,拿养老钱换回一堆价格不菲、用处不大的保健品。4月2日,鲤城海滨派出所社区民警到辖区某“健康养生馆”进行防骗宣传时,竟然被听课的老人们“赶”走,令人惊讶。

近年来,本报持续关注“保健品”讲座骗局。这种看似神秘的健康营销到底是如何让老人沉迷的?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记者 张晓明 文/图

事例篇

“卧底”一年 写下“防骗日记”

郑大爷退伍后到重庆建设厂当工人,还干过几年内刊特约记者。去年1月初,他得知一位老友在参加保健品推销讲座,且经常买保健品,从数千元的骨密粉到上万元的营养液,甚至有号称能治疗肿瘤的保健品。于是,他决定参加保健品推销讲座,一探究竟。去年1月7日,郑大爷在友人陪同下,第一次参加了所谓的健康知识讲座。

“说是健康知识讲座,最后就是推销保健品。”郑大爷说,他决定,要把当天讲座的内容用日记写下来。一年下来,他写下一本厚厚的日记本,记录了他参加的各种保健品推销讲座。日记本上密密麻麻写着讲座场景,还用红色笔重点突出了其中的骗术。一年多来,他参加了数百场保健品讲座,写了5万多字的内容。

听课被洗脑 购买后才感觉被骗

陈大爷随儿子从老家来到中心市区湖心苑小区居住,除了子女给的生活费,他还攒了点存款。

“大爷,最近你脸色不好,是不是太劳累了?”有一次,陈大爷和几位老人在广场闲聊时,一个小姑娘热情地邀请他们参加免费健康讲座,称包车接送,并在酒店安排了午餐,到场还可以免费领取粮油。原本陈大爷不想参加,但其他几位老人跟他说到场可以免费领礼品,何乐而不为?就这样,他跟着几位老人到了酒店。主讲人自称健康专家,不停宣传某款“蜂胶”保健食品的神奇疗效及健康床垫治疗失眠的功效。

听完课后,老人被逐个安排做免费体检,并一直被推销。听了几天课后,最后一天讲课的“专家”极力推荐一款保健品,还称它有多种功效。现场不少老人购买,陈大爷原本并不准备购买,但工作人员一个劲地叫“爷爷”,他一下子心软了,花了3000元购买了两盒“蜂胶”。

回家后,在家人的分析下,陈大爷发现被骗,可他联系商家要求退货时,却被拒绝。陈大爷说,现在看到街头各种拉拢老人参加讲座的,他都是嗤之以鼻。

保健品营销“套路深” 老人听“讲座”各有想法

一名男子在街头发放讲座的传单

又见套路 交钱退钱绕晕人

一盒“免费”鸡蛋、一场“专家会诊”、一次“体检赠送”、一声“爸妈”……这些暖心的关爱,很可能都是精心布置的消费陷阱。徐大爷今年65岁,是一名退休教师,用他自己的话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就相信了”。

有一次,老朋友约徐大爷到市区一家酒店参加“会议”,主办方一开始就声明了会议的公益性质,第一天专门讲有关老年保健方面的问题。结束时,老人们领了一些纪念品。第二天,“专家”现场播放了不少老人病死的画面,看得人心惶惶。随后,专家开始介绍一种胶囊的“国家级”科研成果,把它的功能说得神乎其神。当天,工作人员让大家买一种卡,一张只要100元,凭卡就能得到一瓶胶囊。多数人看钱不多,就买了卡,而凭卡另外交1000元的老人则拿到了整盒12瓶胶囊,并被告知次日会退款。

第三天,在开会前,工作人员先是把100元的卡退了,每人还多给了20元,又让前一天交1000元的人上台,询问胶囊的效果,并当场把1000元退回,还给每人发了500元。

主办方给的“甜头”,让在场的老人们印象深刻。当天会议结束,“专家”再次让大家领100元的卡,每张卡再收3000元,就可得3盒原价上万元的胶囊。工作人员保证,下次开会时会将钱如数退回。当时,上百名老人都交了钱,领走保健品。

第四天,大家又都按时去了,目的只有一个,去拿退买保健品的钱。未想,这次主办方并没有先退钱,而是拿出另外几款保健品,一一介绍。不过,对于退钱的事却一字未提。会后,觉得不对劲的老人高喊“骗人”,可是没人理会。

吃了产品 六旬老伯差点晕倒

69岁的王阿伯讲述了他花3000元买了一堆保健品的经过。王阿伯是市区一小区的保安,平时总能看到小区里的老人去听课,回来时手里还提着点小礼品。“免费听课还能免费领取小礼品,还有这样的好事?”王阿伯动了心思,就想去看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张传单,上面写着“向市民免费发放无油烟锅”,还限定了“年满60周岁以上”的条件。王阿伯心动了,拨通电话后,客服让他到酒店听课领礼品。

王阿伯听了两天的课,也领了不少礼品。白拿的小礼品多了,他心里有点过意不去,看到别的老人都买了保健品,他也刷信用卡买了3000元的保健品。没想到的是,连续吃了3个月后,有一天晚上,王阿伯突然晕眩差点晕倒,老伴气得将剩下的保健品全部扔了。

保健品营销“套路深” 老人听“讲座”各有想法

一位老人听完讲座,提着商家赠送的铁锅回家。

调查篇

一拉:

胜似亲子女 拉拢老人听课

记者在街头走访时,遇到一名年轻男子正在街头发传单,传单上面写着“60周岁以上老年人持身份证免费领取价值298元的水杯一个”,还附上了咨询电话。在一些酒店门口,记者也两次观察到了一群年轻的推销员见到老人就拉拢的现象,嘴里还热情地叫着“大爷、大妈”,场面看上去很温馨。

“大爷您来啦,我们的礼品快发完了,我赶紧带您上来吧。”在宝洲街一家酒店门口,记者看到几名身穿笔挺西装的年轻人正在等人。看到有老年人从旁边的公交车下来,这群人立马笑脸相迎,还一路搀扶着送到酒店里面。

在泉秀街一家酒楼门口,记者看到了同样的情景,一伙推销员在街上专拦老年人,声称只要上楼签到就能领到奖品还能被邀请去上海、北京旅游。

保健品营销“套路深” 老人听“讲座”各有想法

在一家健康管理中心门口,老人们准备进店听讲座。

二哄:

会场很严密 年轻人不许进

几位听完课从酒店出来的老人告诉记者,厂家看起来很有信用,前一天花钱买的礼品,到了第二天都能退回钱,等于厂家白送礼品。

哪有人无缘无故给老人讲课,还送东西,是不是骗人的?记者趁工作人员不注意,跟着一名相识的老人混进某保健品讲座现场。可是坐下还不到1分钟,就有工作人员走过来说道:“按厂家要求,55岁以下的年轻人不能进来,麻烦您出去。”

“我跟我伯伯一起来听课的。”记者回答。工作人员表示不行,还是将记者请出了会场。留在现场听完课的那位老人告诉记者,台上的“专家”宣称他们来自广州某知名品牌医药公司。“专家”一直在现场极力推销售卖的两款产品,一款是990元一盒6瓶装的木瓜蛇宝保健酒,一款是3900元的蜂胶软胶囊。

三骗:

买来保健品 老人觉得划算

记者看到,一位阿婆一个人就买了1箱蜂胶和4件保健酒,一名工作人员还帮忙用推车载产品下来。一位老伯手里提着一个锅,说是厂家送的,价值2000多元。老伯觉得自己花3900元买蜂胶,还拿了几千元的礼品挺划算,不过他表示,不会让子女知道,孩子们肯定会说他乱花钱。

老人们花了数千元买产品,回家还藏着掖着不敢让子女们知道,这些产品到底是谁在卖?产品会有问题吗?记者将相关情况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反映,据市消委会等部门回复,这是典型的开保健品讲座推销保健品的案例,提醒老人们谨慎参加以防受骗。

据了解,目前工商等部门打击违法推销保健品主要看是否存在涉嫌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但很多情况下商家有正规的手续,保健品说明书、宣传单上并不存在夸大宣传等问题,销售人员往往是暗地里向老年人肆意夸大功效,除非有现场录音或录像,否则这种虚假宣传很难取证。

分析篇

声音:听“讲座”各有想法

老人为何沉迷保健品讲座,记者听取了多位老人的心声。今年67岁的张婆婆家住东海街道,她参加过10多场“讲座”。她说,自己和老伴的身体都不太好,老伴患有风湿,还中过风,而她则患有肾病,有时腰疼得直不起来。他们曾治疗过多次,但一直没能根治。从去年开始,老人开始往返于家和各健康知识讲座的会场间,希望通过“专家”的讲课和食用保健品,来缓解病痛。

今年60岁的徐老伯则不好意思地说,听“讲座”时并没有太在意讲的是什么内容,主要是去领赠品的,他参加过多个健康知识讲座,“有发食用油的、发鸡蛋和面条的,有的还发粉丝”。

当然也有部分老人“听课”是为打发无聊的时间。70岁的陈奶奶说,老伴去世10多年了,她一直独居,儿子因为要上班,每周只能见两到三次面,“在家反正是闲着,早上步行去参加健康知识讲座,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能结交更多的老年朋友”。

专家:孤单寂寞最易被骗

“除了维持交际生活外,老人屡屡上当受骗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对晚年生活的不确定。”情感专家张秀云表示,老年人的最大需求是健康,老人家在60岁之后身体状况便大不一样了,各种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晚年生活的不确定感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感会逐渐加强,这时他们就会寻求各种方式来保障健康,这是他们容易被骗的核心原因。

除了对保健品有期待心理和从众心理外,更重要的还是老人内心的孤单寂寞。“很多老人参加活动不买药品不拿礼品,就图个喝茶的地儿,摆龙门阵热闹热闹。”她说,很多保健品公司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向老人献殷勤套近乎,一些孤单寂寞的老人最容易被骗,并会在老人子女不在场时下手。

生理退化、心理弱点、骗子狡诈,多种因素决定了老年人在生活中成了地地道道的弱势群体。那么,该如何预防老年人被骗?张秀云认为,老人之所以容易落入“免费讲座”“免费试用”等“陷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内心寂寞,沟通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她建议,对老人进行更贴心的精神关怀,需要呼吁、督促子女“常回家看看”,让老人远离形形色色的欺诈,全面加强精神关怀刻不容缓。另有些老年人被骗后,怕消息传出去被别人说成是“老糊涂”,所以选择了隐瞒。因此,专家建议老人的家人和朋友在得知老人被骗后,应引导老人正视自己被骗的遭遇,帮他们分析被骗的原因,不要过度责备。

对策篇

借鉴:

“以老劝老”是有益尝试

去年11月,广州市番禺区食药监局成立了第一支高素质的“南粤护老”护卫志愿服务队,主力为10名番禺退休阿姨,最小的62岁,最大的77岁。该护卫队成立的初衷是让保健品防欺诈知识在老人群体内口口相传,形成社会共识。她们利用老人身份优势,轮番劝说身边老人识破保健品骗局,深入街巷“暗访”保健品销售公司、潜入会议营销现场取证,上报线索,效果明显。

对此,记者与本地食药监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他们表示,该做法值得借鉴。老年人的所思所想,年轻人未必懂;如果亲人们采取简单、生硬的方式与老人们沟通,很难让他们在心底真正认同。“以老劝老”能够走进老人们的内心世界,用同龄人的话语、经历、感受与体悟去打动他们;和老人们同频共振,找到他们热衷购买保健品的心理成因,能更好地“对症下药”。

呼吁:

莫让“健康骗局”为所欲为

免费体验,充电治疗,保健讲座,多年前就在全国各地兴起,这种让人免费体验,以夸大功效从而销售产品的“骗局”,也被全国各大媒体曝光多次。但一些机构大打法规“擦边球”,相关部门明知是“骗局”,却无法对其进行严惩,导致这类行为更加肆无忌惮。

去年3月,泉州市食药监局、丰泽区食药监局、丰泽区卫计局联合采取行动,突击检查辖区一些免费电疗体验馆,发现体验馆涉嫌夸大宣传,提醒消费者谨慎购买。其实,类似的查处行动不少,但部门现有的行动很难达到有力打击的效果。

市民呼吁,相关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严厉查处,不要再让所谓的健康体验馆、保健品讲座为所欲为。

专家:

打击虚假宣传更需监管发力

“要防止老人上当受骗,不可能指望老年人智商急剧上升。”华侨大学通识教育学院肖北婴副教授表示,保健品销售遵循市场规律,无可厚非。但若是涉嫌诈骗,触及的就是法律。要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社会、政府、机构应当进一步构建完善养老体系,关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多把把关。

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吴培育律师则认为,打击虚假宣传,遏制暴利营销,更需要的是监管发力。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对“保健品”骗局的打击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追责,才能有效遏制“保健品”骗局丛生的乱象。

专家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把最严格的监管落到实处,才能让老人远离骗局,为老人守住幸福的晚年。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