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金融新闻 > 惠普营业收入四年来财务季度第十五次同比下滑,裁员治标不治本,依靠拆分与鼓励创新有望度过难关-惠普渠道

惠普营业收入四年来财务季度第十五次同比下滑,裁员治标不治本,依靠拆分与鼓励创新有望度过难关-惠普渠道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金融新闻

最新资讯《惠普营业收入四年来财务季度第十五次同比下滑,裁员治标不治本,依靠拆分与鼓励创新有望度过难关-惠普渠道》主要内容是惠普渠道,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之新财富时间主持人:杨敏嘉宾:商业观察家、亨通堂文化传播机构的创办人 陆新之杨敏:有一个问题,不知道业绩下滑是不是一种流行病。我们看到今年以来,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先后患上这种病。而这些患病企业往往都是行业巨头,或者说业绩下滑对它们而言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惠普营业收入四年来财务季度第十五次同比下滑,裁员治标不治本,依靠拆分与鼓励创新有望度过难关

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之新财富时间

惠普营业收入四年来财务季度第十五次同比下滑,裁员治标不治本,依靠拆分与鼓励创新有望度过难关

主持人:杨敏

嘉宾:商业观察家、亨通堂文化传播机构的创办人 陆新之

杨敏:有一个问题,不知道业绩下滑是不是一种流行病。我们看到今年以来,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先后患上这种病。而这些患病企业往往都是行业巨头,或者说业绩下滑对它们而言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比方说惠普公司,作为PC、打印机、服务器领域的科技巨头,如今也是走进了业绩持续下滑的通道。近日,公司公布今年第三季度财务报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同比出现下滑。这也是在过去四个财年当中,惠普营业收入第15次同比下滑,与之相伴的则是惠普不断扩大的裁员计划。其实说起来,从车库中诞生的惠普公司曾经是创造过辉煌的历史,包括发明第一台计算机、第一台激光打印机。这家公司也曾经雄踞PC出货量的榜首,并且是戴尔、联想等一些全球重量级科技公司的同级别对手。但是现在的近况好像可以用凄凉这个词形容,第三季度,惠普营业收入同比下滑8%,净利润同比下滑13%。这样的数据,是不是表明公司目前的近况很不乐观?

陆新之:对,是这样。因为惠普从车库里诞生,它曾经代表了美国科技界的一个奇迹。Bill Hewlett和Dave Packard 两位创始人在车库中让惠普由小到大,其实是一个科技的美国梦。但现在就像刚才讲的,四个财年16个财务季里面,有15次同比下滑,比以前回落了20%到30%。对于科技巨头来说,可能业绩下滑不是叫做不可思议,甚至叫做不能接受。对于它们来讲,这样的体量出现持续下滑,意味着市场对它们开始已经有点绝望。

杨敏:用绝望来形容。我们看到惠普公司盈利持续下降,与之而来就是裁员风波。近日惠普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宣布公司再裁员5%,就是说裁员规模超过5.5万人。事实上我们知道,惠普裁员计划从2012年开始起动,现在规模进一步扩大,这是不是和业绩下滑有必然的联系?

陆新之:可以这么说,这种大公司,一旦业绩下滑,首先想到的就是裁员。这对他们是一个标准动作,这个标准动作也对也不对。对,就是首先把业绩弄上去挺辛苦,但是直接减少人力成本、减少投入,是管理型、官僚型CEO首先做的事,立竿见影。但长远来讲,裁员不解决根本问题,对于这么一个科技公司来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成长,不长就会掉。对它来讲,裁员只是解决它成本的问题,但是解决不了增长的问题。所以裁员与摆脱困境有必然联系,但这个必然联系是低层次的,长远来讲靠裁员应对危机是不对的。但是资本市场有时候也很短视,只要财务报表好看。就比如说基金经理觉得CEO至少在做事,或者做一些我们认可的事,他会比较喜欢,但事实上这对于一个公司的长远前途来讲未必是好事儿。

杨敏:它的裁员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陆新之:这五个字更准确,嘉宾说了那么多,还不如主持人就总结这五个字。

杨敏:从惠普一些产品,像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这些,很多朋友都不陌生。现在来看惠普的业务已经遍布多个国家,很多人在使用它们的产品。当初惠普产品是如何成为消费者首选,我们细数一下过去它辉煌的成绩?

陆新之:惠普的车库文化曾经鼓舞了整个美国科技界跟硅谷文化界,包括后来的facebook等等都有它当年成长的影子。当年惠普的两位创始人有一个很好的企业文化:由小到大,由无到有,有很多创新、很多发明。五十年前,用个不太恰当但是帮助大家思考的比喻,惠普相当于就是今天的苹果。它特别在硬件方面一系列颇有建树,包括当年打印机,当年中国有一款叫做P6打印机,曾经风靡大江南北,跟流行曲一样,中小企业里面家家都用。

惠普在硬件方面,包括笔记本电脑、打印机这一块有很多的创新,很适合商用。举个例子,香奈儿发明了A字的小黑裙,就给所有的女性上班着装多了一个选择。而惠普的硬件,就相当于所有的七八九十年代的科技应用的先锋,科技的商务应用变得好用就是由惠普开创的。诺基亚提出科技以人为本都是后面很久的事,在很久以前,惠普是代表领先、代表很有创意的东西。所以我们看到,那个时候它的硬件市场很好,还能把康柏收下来,当时的惠普如日中天。90年代是它很光辉的时候,它是硬件时代NO1,有点像中国田径界以前的刘翔,已经是上个年代的故事,现在已经换成新的一批短跑明星了。

杨敏:刚才用现代的苹果来比喻昔日的惠普,可见它当时在世界科技里面有怎样一个位置。虽然说仍然是世界科技巨头,但是现在我们看到惠普的背后是“裁掉员工”的“裁员”,是惠普业绩长期疲弱的现实。特别我们看到从2011年前任CEO李艾科下台到现任CEO惠特曼上台,到现在惠普进入一个持续下滑的通道,那究竟是什么导致惠普出现现在这样一个窘境,管理者是不是要负很大的责任?

陆新之:从目前看,像惠普这种体量的公司,出现问题一定是CEO或者董事会层面出了问题。因为所有世界级大公司都有一个问题,随着不断发展,原始的文化——用我们现在很矫情的一个词叫“初心”,都会被冲淡。两位创始人,包括他们的后人前几年在董事会里面也慢慢边缘化了。传统的惠普是个很有人情味的公司,裁员对他们来讲,是一个很违反企业文化、违反基本价值观的事,但这些都是小事。比如很多人觉得,惠普最大的问题就是它在并购了康柏之后,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硬件生产商时,就没有了方向。当跑到第一的时候,像博尔特,前面没有人可以追了,反而就没了方向。所以惠普有这个问题,它在摇摆。结果又遇到市场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特别是还有女总裁奥菲丽娜风光一时的并购康柏电脑。所有世纪大并购后面都有漫长的消化期,后面惠普还不错,换了一个赫德,赫德又私生活不太检点,因为别的事被赶下台。结果就变成董事会,高管之中不断进行内讧,谁也不服谁,你看不上我,我也看不上你,谁都觉得自己牛。最后,惠普变成一个巨无霸公司,像恐龙一样迟钝,脚踩到了一根钉子,反应到头脑也要几十分钟。公司没有一个强有力甚至独裁的头脑在做决定。这就导致公司的核心产品也好,各个业务也好,互相都在掣肘,没有突出的要点。所以通过这些我们明显看出,惠普属于一个巨型恐龙但是没有方向,只在原地踏步。

其实我们过去三年来,做财经节目通常举三头恐龙的迟钝例子,一个是微软、一个是诺基亚,还有一个就是惠普。因为它们这种公司都有这个问题。而在互联网界就是说雅虎。只要说这四家公司,把它们举为一个错误例子,肯定不会错:“你看惠普这么做,你不效仿它这么做就行了。”但是有时候变成这么一个标杆,就很绝望。看着一个庞大的公司走向一个错误,但是它自己没有办法能够扭转,最大问题在这里。

杨敏:有很多问题,比方您刚才提到,员工每天不是在研发创新产品,而是忙于内斗,而且领导之间不太和睦,那这个公司发展就成问题了。我们知道惠普公司业绩下滑是持续性问题,那么惠普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和即将采取的措施,比方说裁员、拆分,这些举措的效果又如何呢?为什么出现这样一种状况,还采取了哪些补救措施吗?

陆新之:应该这么说,裁员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讲都不太有用,世界上从来没有看到哪个公司是靠裁员把自己拯救了的。裁员只是治标不治本,是不太好的选择里面的一种。惠普明显是规模太大,大到一定程度,由规模经济变为规模不经济。在规模效应递减的时候,裁员有可能帮助缩减规模,但是它必须有自己内生性的生产力,或者有自己发自内部的创造力,这才能解决问题,否则,再裁下去也不解决问题。

杨敏:关键要提升核心竞争力。我们看到除了裁员一些常规措施,惠普也采取一些新的措施,比如去年十月份它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宣布将公司一分二,成为两家独立上市公司——惠普公司和惠普企业,分别承接惠普PC和打印机业务,以及企业级业务。拆分计划在今年11月1日完成,它这个拆分计划能够扭转业绩下滑的趋势吗?

陆新之:应该这么说,不管能不能扭转都要这么做,因为像这种庞然大物,惠普已经是人类商业史上,或者互联网历史上一个超大的企业。而超大的企业已经面临一个规模不经济,其实所有大企业都应该分拆,分拆之后的企业才是真正的活力所在。

惠普里面有很多高人,过去有现在也有,未来可能还会有。像苹果的触控界面,都是乔布斯在惠普办公室里面看见,紧接着连夜赶回家去,拉着兄弟们说,我们抄它的吧。类似这个,惠普内部我们一直讲有很多知识云云,但是它的体制让很多人不能够发挥。所以这个情况下,分成两家独立上市公司,绝对是正确的。一个是PC,一个是打印机,其实分得还不够,应该分得更多一点。其实惠普有很多研究,包括大数据,包括人工智能,听上去其它前沿公司在做的事儿,它也在做。而且它在这些方面的人才储备或者研究方向未必做得很少,但是在一个庞大的,特别在以卖打印机的人作为主要话语权的氛围里,它没有机会展现自己另一面的价值。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惠普公司继续拆是好事。大家不是三头吗,只有一个老大,别的都是老二,大家不干,拆下去不就好多位置出来了嘛。

杨敏:惠普好不容易裁掉很多员工,现在一分为二是不是又需要增加人力物力成本?

陆新之:应该不会,他们人太多,我觉得除了HR要招,别的都不需要招,这个倒问题不太大。像这种公司大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以前开玩笑,像美国500强大公司里面,砍掉一半人效率会更高。它们只是不知道砍哪一半人,这是很痛苦的。公司知道肯定有一半是多余的,但看着好像谁都很努力,好像谁都很勤奋。所有官僚体制公司都有这种毛病。

杨敏:就看起来我们知道,它想要通过分拆计划解决内部争斗的问题。但是因为曾经的内斗,惠普公司错过了移动互联时代,它怎样能够把握移动互联时代的机遇,进而扭转业绩持续下滑的局面呢?

陆新之:从这个角度讲,其实已经不仅是惠普的问题了。我们中国今年3月份后有一个很有名的概念叫“互联网+”。其实对于惠普公司来讲,越是庞大的,前五十强公司甚至十强公司,它们最大的问题,它们也要“加”互联网。对惠普来讲,它的强项其实是硬件,但硬件再一拆,生产全世界最牛是富士康,软件是微软的,CPU是英特尔的,它做的就是一个渠道。我们可以大胆一点讲,它就是一个组装机器的国美跟苏宁,所以惠普又一下子回到车库的本质了。这么听上去,惠普就不是一个高大上的东西,或者在互联网时代,甚至就是被美国的马云、美国的雷军这群粗人要颠覆超越的对象。对惠普来讲,首先是组织架构要成长,我们刚才说分拆不是开玩笑,如果把它分成两个不够,分成八个、十六个,说不定更有价值。而这一群“小惠普”加起来的市值一定比现在的惠普市值大得多。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仅信息是碎片化,组织也应该这么变,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惠普必须分拆才能解决它官僚的问题。举个例子,十年前二十年前做咨询,就看到很多中国民营企业会告诉你,说为什么我一定能战胜我这一领域的外资对手,它们的理由非常充分,它们说一个部门经理住在中国,不仅薪水要比中国的经理贵,就连老婆孩子夏天到中国来回的机票,头等舱都要给他报销。所以说外资公司一个高管的成本可能是国内高管的二十倍到三十倍,这样的竞争力是不能持久的。所以回头看,过去十年,过去五年,所有的外资公司在中国几乎都被打败了,不仅如此,他们在本土也会被很多小公司、新出现的公司挑战。facebook免费管饭,前几天新闻里讲有员工带朋友去蹭饭,这都有。类似很多企业文化都是老的,老一辈的美国公司跟不上潮流。它也是两代人的事,特别像这种公司又必须吸引年轻人加入,它要去接纳更多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东西。这对于硬件型公司,不仅是惠普了,包括戴尔,都很重要。戴尔还私有化了,它前几年就发现这个问题,但是戴尔创办人很年轻,本身还是有很多动力,还有很多商业模式的变化。像我们国内的联想也有这个问题,它是国内最大的硬件公司,但它也利润很薄,遭遇很大的难题,有很多挑战是世界性的问题。

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惠普必须做一些选择,不再可能还是靠硬件,硬件的好时代已经过去了。必须像冯仑讲的,要学会“吃软饭”,要在别的方面上进行变革。但是像这种公司,包括国际五百强或者五十强、头十强,做不了服务的。因为高管拿惯了高薪,习惯了开会,每个事情后面有无数个助理,每一个流程有多少人盖章,每天都是电子邮件的文化,让它做服务,对它来讲还不如退休。所以这种公司必须做的就是分拆,像任正非讲的,让一线听到炮火的美国年轻人去干,我觉得可能会好一点。但是美国商业文化又有一个好处,它的新陈代谢很快,老的官僚或者老一辈CEO淘汰率也很高,这个我倒觉得不用替它担心。我觉得他一直拆下去一定有未来。而且美国资本市场也是快速反应的,它很快。比如换了新的人、新的业务以后,会给出另外的估值。所有的美国的硬件公司,都需要有这么一个过程。

杨敏:确实,面向市场的转型绝对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说面对一些竞争对手的时候一定要知己知彼。在网络设备市场上,思科是领导者,在服务器存储市场上,联想和戴尔都在扩大它们自身的市场份额,惠普的前景则并不太明朗。而在软件业务上,惠普的规模仍然很小,而且面临甲骨文等一些企业的挤压。惠普公司现在真的没有什么拳头产品,在这样一个时代当中,您觉得惠普公司怎样获得更好更大的发展?

陆新之:刚才讲得非常好,惠普看上去是前无去路了。它现在做的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实它真正可以做的事,一个是分拆,一个是鼓励内部创业,把内部新一辈人的创新创意都激活起来,变成惠普控股,不断投资年轻人。说白了,刚才说的事它都不能做了,现在再做也来不及,不如利用它的技术,利用它作为一个平台,去孵化出更多的东西。像我们的联想有一个联想投资就是这样,惠普甚至以后可以把技术跟农业结合、跟广播结合、跟图书结合,彻底不做服务器,或者不再单纯做服务器,而是做产业平台。这还是有机会的,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杨敏:现在传统企业都向“互联网+”靠拢,现在惠普公司是要跟传统企业进行合作吗?

陆新之:也难,难兄难弟都不好弄,得先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因为惠普提供给传统企业的方案只是比传统企业高明一点,但是它得先克服自己的难关。自己混好了“加”谁都行,自己混不好“加”谁都不行。

杨敏:看来现在惠普不是引入一些外力,或者强强联手的问题,而是从自身内部开始改革的问题。

相关阅读

  • 庄正松:80岁惠普如何打翻身仗-惠普渠道

  • 百色金融新闻网金融新闻
  • 惠普渠道,惠普这家即将迈向80岁“高龄”的老牌科技公司正迫切证明自己不会掉队,仍有希望引领市场。日前,市场调研机构TrendForce给出了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报告,报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