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金融新闻
渭南日报全媒体 记者 夏莲
7月20日清晨5点,70多岁的皇玉林就叫醒老伴,两人简单收拾了一下就下地摘花去了。上午10点,背篓满了,天气也热起来,皇老汉这才叫上老伴回家去了。来不及歇脚,趁老伴做饭的工夫,皇老汉把刚摘下的花,均匀地铺在院子里的木板上,又把前一天晒下的花,翻了一遍,这才放心的进屋去了。
一个农村老汉,咋对花这么上心?“这可是我屋里的致富花,我还指着它,脱贫致富嘞。”原来,被皇老汉当成宝贝精心侍弄的花,可不是修身养性的景观花卉,而是村上发展的产业——金银花。
蒲城县尧山镇闫家村位于渭北旱腰带,闫家村人祖祖辈辈都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直到前两年,村上发展金银花产业,为村民打开了一扇致富新大门。
鞠波是2016年12月到的闫家村,那时,村上的金银花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是这个高校派来的第一书记有着更大的“野心”。他要带领乡亲们提档升级脱贫产业,打造集种植、深加工、生态旅游为一体的金银花产业链。
贫困户皇玉林这几日采摘的金银花品种叫做四季花,这个品种的特点是每年开花四到五茬,花期从5月上旬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份。虽然收益不错,但人力成本投入太大,皇玉林只种了1亩4分地。
“这么好的产业,要是因为人力跟不上,不能扩大规模,岂不可惜了?”鞠波在心里盘算,必须加快推广新品种。但让鞠波始料不及的是,村民并不买账。任凭他磨破嘴皮子,村民就是不愿“冒险”。
2017年5月,村上试种的10亩新品种北花一号进入了开花期,虽然花期只持续了20天,产量却一点也不少。试种成功了,鞠波心里乐开了花。逢人就讲北花一号的好,又拉着一拨又一拨村民到地里察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村民信了,“北花一号还真是好。”这回,不用鞠波“游说”,村民们主动种起了北花一号。2017年,闫家村的金银花种植面积增加了1000多亩。
皇玉林也看上了“北花一号”,尝到金银花甜头的他,也想再种上几亩新品种,但经济上的窘迫却让他犯了难。贫困户想靠自己脱贫致富,这是好事呀。鞠波了解到不少贫困户都有种植意愿,于是联系了自己的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争取到14.4万元,为82户贫困户每户免费发放880株种苗。
880棵种苗可以种两亩地,加上原来的1亩4分地,一共3亩4分地,但皇玉林还觉得不够,他又找到闫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领了5亩地的种苗。没花一分钱,皇玉林就成了村里的种植大户。今年,皇玉林的金银花长势好,价也美,那1亩4分地的金银花进入了丰产期,去年新种下的金银花也开了花,两个月皇玉林就挣下1万多块。不但欠合作社的种苗钱还上了,还余下不少钱。贫困户的帽子摘下了,皇玉林的干劲更大了。
做产业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闫家村的金银花产业也吃过苦头。去年5月,正值盛花期,连续三天的阴雨,摘下的花来不及晾晒,发黑发黄,严重影响了品质和价格。当时村里只有一台烘干设备,加工能力跟不上需求。鞠波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辛苦摘下的花成了废品,他比谁都心疼。于是他向学校争取了8万元资金,为村里增加了两套烘干设备。又争取来40万元,为村里建了蓄水池。这下,旱涝保收了。
晚上7点多,皇玉林和老伴又下地了,路上碰见了鞠波书记。在金银花产业园里见到鞠波书记一点都不稀奇。产业园寄托着鞠波的心血,更寄托了全村人的希望。按照鞠波的《闫家村2017年—2019年金银花产业发展规划》,不久后,这里将成为一个以金银花为主的农业生态旅游景区。
下地的路上,皇玉林还遇见几个县里来的游客。一路上,都在议论新建成的窑洞,说是等民宿建好了,还要来住上两天。听了这话的皇老汉突然挺直了腰板,美滋滋的下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