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金融新闻
改变命运的机遇、一夜暴富的彩蛋、未来货币的趋势、科技金融的成果……比特币似乎从出生开始,就被冠以种种美誉。10年风雨,原本的小众实验摇身成为大众的狂欢,与之相应的是股市曲线的跌宕起伏、区块链技术的惊艳登场。
首个开源、点对点的数字加密货币,运用先进区块链分布式网络公共数据库技术,正当比特币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时,却在安徽频现“怪事”:投机者横行、骗局频发、高科技犯罪走入大众视野。
比特币“安徽怪圈”
如果把历史的钟表拨回到比特币在安徽落地的这几年,3桩与其相关的案件引起了业界轰动,这虽不是公认的最严重的数字货币犯罪,但却揭开了比特币的一个痛点:亘古不变的暴富梦和周而复始的骗局。
2019年4月,淮南市大通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这样一起案件:
被告人徐某辉,使用电缆私自接通原已断开的高压供电线路,放置260台挖掘数字货币的“挖矿机”,盗窃国家电力资源用于挖掘比特币、莱特币,秘密窃取国有公司电力价值共计228603.96元。被告人最终被判处盗窃罪,获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0元。
事实上,徐某辉并不是安徽第一个做着比特币暴富梦,触及法律底线的人,当时以电子货币为幌子,在安徽地区出现的一个90后诈骗犯,让“山寨币”成为了高科技犯罪的典型。
发币是区块链和加密货币领域最时髦的字眼。2014年10月,一家用虚假注册资金200万的空壳公司——安徽畅景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一项名为“一城一网”的项目,发行青年币。这种“山寨版比特币”在别的平台并不受认可,只能在青年币平台上使用交易。
创始人张某自称有福建老板准备投资4000万参股20%,另外20%在青年平台以名为“青年股”的众筹形式让众多网友参股,总共发行3000万股,每股1元,通过支付宝或网银充值进平台,先购入青年币,之后再用青年币换购青年股的形式购买。
张某郑重承诺,青年币总量只有3000万个,让大家放心购买。但实际上,在成功诱惑众人争相买进青年币的同时,他早已准备好5亿个青年币假币,在正规平台上分批偷偷发售。
真相败露后,张某一度在平台自导自演数据错乱,想以此掩饰和销毁其犯罪证据,并把责任推给平台技术,随后便玩起了“失踪”。据初步统计,张某共骗得资金50余万,受害者数以百计。
50余万元的金额或许不足以诠释高科技犯罪的严重性质,但就在这个月,安徽省来安县公安局破获一起特大网络投资平台诈骗案, 抓获犯罪嫌疑人23人,涉案金额高达1000余万元。
该平台通过以炒外汇、美金、比特币为幌子,自主控制盈亏涨跌,骗取他人钱财,致使投资者巨额投资无法兑现。
平台背后牵涉到的窝点遍布全国:涉案资金由提供非法资金结算业务的“地下”第三方支付公司进行“洗钱”,平台维护在河北邯郸,代理公司在重庆,服务器架设在香港,核心窝点藏匿在河南开封、三门峡、漯河等地。
对于比特币信仰者来说,这波操作完全偏离了电子货币本质,全国性高科技犯罪也引发了民众对比特币某些“特质”的争议,很多人心里都犯嘀咕:Bitcoin是否生来就带有“圈钱”漏洞?
神秘起源与“暴富”迷思
对于10年前风平浪静的货币市场而言,比特币的诞生可谓默默无闻。准确的说,那时还没有数字货币这一概念。即便是数字货币大放异彩的今天,也极少有人知道比特币神秘的过去。
比特币起源于一篇论文。2008年,一篇题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的论文链接被发布到加密邮件列表中,里面详细介绍了一种加密货币及未来电子货币系统的设想。
令人费解的是,其作者中本聪 (Satoshi Nakamoto) 的身份是一个迷。10年来,即便不断有人自称是那位“比特币之父”,其身份至今未知,甚至无法确他是一个人、一个团队、还是某个秘密组织,传闻牵涉到美国国家安全局、金融专家、大学教授,这也给比特币罩上了一层神秘光环。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比特币是一种分散的数字货币,没有中央银行或单一管理员,发行由具有采矿能力的用户自己完成,限制为2100万个硬币。采用的区块链的分布式网络公共数据库技术,需要电子签名并且由工作量证明协议支持,以保障货币交易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尽管如此,比特币获取方式还是引来了不少争议。缺乏管制,是否意味着数字货币会成为“洗钱”工具?加密的ID,是否为黑市的流通提供了便利?自由开发,是否会颠覆各国现有货币系统?数量有限,是否加剧了“早入局”与“后入局”的财富分配不公?
有人一夜暴富,有人倾家荡产,世界范围内的圈钱跑路与发币骗局,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比特币也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指责,翻看早先社交媒体和论坛可以发现,很多人对比特币的分析集中在其是不是发币人追求“暴富”的圈套。
虽然带有争议,比特币还是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数字货币。目前,比特币的市值超过1380亿美元,通过特殊交换平台或ATM进行比特币购买和销售的玩家比比皆是。毕竟,每一笔突如其来的财富,背后多少都藏着想要暴富的心。
人人皆可发币的年代
当时的“中本聪”也许不会想到,在往后的10年时间,比特币的市值会超过千亿美元,而这只不过是电子货币时代的开端,无数闪着耀眼光芒的数字币纷至沓来。
2014年6月,被视为“比特币2.0版”的以太币 (ETH) 开始预售,为了解决比特币网络的一些问题,以太坊重新设计的一个区块链系统。
2015年底,以太坊发布ERC20代币标准。如秦皇统一度量衡一样,代币标准的统一方便了发币融资,发币不再是一件难事,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发布自己的代币,并能够实现代币与ETH的兑换。
以太市场的监管盲区同样易滋生犯罪活动,不过,其在短短42天内募集3万多个比特币(相当于1800多万美元)的能力,还是让数字货币的发行瞬间走红,彻底颠覆了传统众筹平台。
目前市面上大大小小虚拟货币成千上万,比较著名的除了比特币、以太币,还有莱特币、狗币、无限币等。无一例外都是没有实体形态,采用去中心化的架构与区块链技术,无中心机构控制。
对于初创公司,摆在第一位的就是资金:技术开发需要钱,项目进展需要钱,甚至是最基本的公司运营也需要钱。而获得投资机构或者天使投资人融资,难自古便是极其困难的一步。
在电子货币领域,有了自己发币的筹码,一个理念就可以让资金源源不断的飞来,与之相随的,是骗子入场,传销、诈骗、非法集资、圈钱跑路等频发。
追捧、狂热、与反思
10年过去,比特圈“诈骗”,早已不是关注的焦点,取而代之的是Bitcoin是否会成为主流货币?“大牛们”曾经的炒币传奇故事,以及如何一夜暴富,如何功成名就,等等。
但无论如何,比特圈的神话还在继续。
比如,中国比特币第一人李笑来,业内盛传拥有六位数比特币,且购买均价都在1美元以下。
再比如,90年的孙泽宇,2013年第一次在火币网上购买3万块钱的比特币,30多天后,他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万。没人知道他靠炒币挣了多少钱,不过他的学习、创业、生活,从此都因比特币“开挂式”地腾飞。如今他已成为“库神钱包”的联合创始人,创办了“无引力基金”,在比特币圈,极负盛名。
这些暴富传奇,如炽热酵母,刺激着人们去追捧,对数字货币的狂热,至今仍在延续。
一些项目合规化的努力下收获了不错的成绩,而另一些项目却因不切实际的发币梦,在叫骂声中落寞。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经历了种种骗局和圈套之后,市场的眼睛会比之前明慧得多,山寨币的时代将结束,那些仅凭着一句口号、一个概念的“收割者”将被拒之门外。不论是安徽还是全世界,真正有产品的数字货币项目也将越来越多。
10年的比特圈,见证了多少逆袭机遇、人生彩蛋,但也揭示出许多令人发指的骗局与欲望的狂热。所以,比特币“安徽怪圈”其实并不“奇怪”,而是有太多的人有意无意地走了歧途,陷入了“暴富”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