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金融新闻
关注头条号:AS国际建筑与空间,私信回复“100G”,即可免费获得100G视频教程及设计资料。
夜晚时分,华灯初上,站在维港北岸往中环看去,高楼鳞次栉比,灯光璀璨夺目,一片繁荣的景象。而在这不计其数的高楼之中,造型最为独特,也是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亲自操刀的香港中银大厦。
与四周四四方方的高大建筑相比,它那棱角分明、整面大玻璃的设计,独树一帜地矗立在这钢铁森林中。痴迷港剧的人对于它的身影再熟悉不过,有近80%的港剧都会以此为景。而且不管是在中环沿线,还是在星光大道、太平山上,几乎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香港中银大厦是著名建筑设计师贝聿铭的代表作品之一,已成为香港的地标性建筑。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至1990年银行乔迁开始营业,历时七年有余,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绑缚”着的局促土地。
中银大厦的建造很奇特,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时曾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也是美国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厦。结构采用4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室内无一根柱子。
1、贝聿铭与香港中银往事
1983年的香港,正赶上中英关于香港主权回归的谈判处在困难时期,人们信心低落,楼市萧条。中国银行向国务院提出:在香港建造中银大厦,提振地产气氛。也在中英谈判之即,给香港和全世界看到中银形像,稳定香港人心。设计师是享誉世界的建筑设计师贝律铭,这一年正好是其父贝祖诒来香港开创中国银行香港分行的时候。设计中银大厦正是延续父亲荣誉的机会。
中银北京总部只负责出资,预算在10亿港币(1.3亿美元),并且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整个项目计划十分简单,要求如下:不能超出预算,新楼里要有一个气派的银行业务大厅,以及总面积140万平方英尺(130,000平方米)的写字楼,这其中40%供银行使用,剩下的出租。
贝聿铭接下了这个项目,但提出了两个跟选址有关的条件,他并不喜欢选中的这块场地,可无奈的是中银已经把这块在香港闹市中心的地买了下来。这块内陆场地坐落在维多利亚山脚下,形成一个30英尺(9米)的坡度。它在商业区的边沿,比标准的街区块要多出一角,四周还环绕着高架桥。
而且,如果按照原始的地形,楼建起来之后,正面就正好对着一个公用停车场。正在此时,诺曼·福斯特正在附近的一块黄金地段建造耗价不菲的汇丰银行大楼(约10亿美元),这栋摩天大厦紧邻中银的旧楼,一派盛气凌人之势。贝聿铭隐隐觉察出了其中的火药味,同时也理解,在香港即将于1997年回归中国的形势下,中银大厦新楼将成为现代化中国的标志。
尽管这块场地有着诸多不足,它也有一个胜过市中心其他建筑的优点,那就是它并不在任何飞行路线上,这就意味着,它在高度上的限制少了很多。不过,香港由于受台风影响,风力比纽约或芝加哥都大一倍,地震强度是洛杉矶的四倍。贝聿铭很清楚,首要考虑的问题肯定是结构上的。
最终:为解决这些问题就在底层做了一个通道,底层到17层有一个大天井,整个建筑就膨胀起来了。再利用三角形结构一层一层的拉升,就像雨后春笋一样茂盛生长,像征中银事业在香港扎根敷衍,“节节高升”。香港中银大厦设计上是三角型,前后直指汇丰银行和港都府。
香港中银大厦代表了“中国人的雄心”,其建筑赋予人类的尊严。贝聿铭说,我把它理解是“中国进驻和回收香港的决心和标志性建筑,也是回收谈判前中国对英国实施的一次心理战术!”
2、中银大厦建筑设计
中银大厦最著名,也是人们最为欣赏的就是它那独特的外观,设计既具神秘感又不失逻辑性。大厦揉合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理念和现代科技,以玻璃帷幕及铝合金所建成。就像一尊巨大的雕塑,随着角度和时间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即使阴天也能吸收有限的自然光。
仔细观察会发现许多贝聿铭作品惯用的设计,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结晶体般的三角形,呈多面棱形,好比璀璨生辉的水晶体,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色彩。
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不仅可以抵挡高流速的风,也避免了在室内使用竖向支撑。因此,与同等尺度的典型建筑相比,中银大厦的钢材用量更少。
在香港中银大厦建造的初期,贝聿铭先生并没有把风水纳入对自己作品的考量之中。建筑外立面展现的加边框的巨型“X”让银行家们不得不产生了疑惑,在中国传统的观念当中,“X”的意思并不乐观。但贝聿铭先生却不想轻易放弃外立面的“X”造型,经过反复考量,采用了更加柔和的菱形,巧妙隐藏了横向桁架,建筑外立面既有的部分塑造出吉祥万字符的形象,形容为相互交错的宝石。
中银大厦的设计理念源于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征着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也寓意中国银行(香港)未来继续蓬勃发展。
中银大厦真正的工程杰作在于它的复合拼接技术。它摒弃了传统费时耗资的复杂空间焊接,而是选用混凝土来固定所有的结构组成部分。这样的体系效率很高,结构钢筋只用到了同规模传统建筑的65%。
塔楼临街的一层向内缩进,向公众开放,方便行人行走,使人们远离城市的喧闹。建筑由宽阔的散步道包围,两侧是凉爽的水景花园,屏蔽了周围的交通活动和由此而产生的噪声。
塔楼的基座为一块巨大的花岗岩,这个基座中和了工地本来的坡度,让整栋楼看上去好似从维多利亚山上天然砍凿而成。
两侧带有中国特点的花园流水淙淙,微风徐徐,成为人们歇息的场所。花岗岩的基座也满足了中银所追求的安全及坚固的企业形象。大厦三楼,高于四周的高架桥,便是中银气派的银行业务大厅,大厅高30英尺,面积170英尺见方(即9米X52米52米),内部没有任何支撑。
位于17层的行政酒廊旁的中庭光线充足,雄伟大气;它正位于第一个四面体的斜坡处,和上层的写字楼相连。在写字楼的顶层设有中银行政餐厅。而位于70层的顶层更是建筑艺术和工程设计的结晶,窗外正是激动人心的湾景和高楼林立的天际线。
玻璃帷幕墙需要定期清洗,中银大厦的造型独特,清洁维护需要特殊的设计配合。通常建筑物的顶屋是机械房,贝聿铭却将中银大厦机械房安排在第69层,在其上层创造一个充满阳光的玻璃厅,引进阳光,引进风光,将人们对空间的感觉引进至高的层次,令人衷心地佩服建筑师的气魄,这是他一贯的设计手法——结合阳光与空间。
3、风水之战
根据坊间的说法,中环地标中银大厦外观是一柄带有三角形尖刃的寒光四射的尖刀,每条棱都是一个寒光四射的刀刃,向外辐射着杀气。在当时的香港风水圈都认为对周边建筑不利,说它破坏了原本平衡的风水。
对面的汇丰银行也不甘示弱,楼顶摆出两门大炮,炮身长十米有余,炮口赫然指向中银大厦,以反击中银大厦的煞气。
连当时的香港总督都感觉不吉利,于是在总督府内种植了6棵柳树,柳树的形状柔和、圆润,对中银大楼尖利角度起到了缓冲作用。
当然,在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眼里,这里只是香港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天际线。它们时尚璀璨、千姿百态,怎么会想到还有这样一段故事呢?
-END-
对建筑留学作品集有任何想了解或疑问可联系顾问老师: vx:1734315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