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金融新闻
华夏时报记者 张夏楠 北京报道
10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了进一步放开和规范银行卡清算市场,符合条件的内外资企业,均可申请在境内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这意味着银联作为我国唯一一家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历史将画上句号。
第二家卡清算机构是否会从银行或第三方支付中产生?《华夏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得知,第三方支付机构申请的意愿可能不强,银联的生意也并非想象中那么好做。
中国支付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张宽海10月30日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体现的是开放的信号,细则怎么实施很重要。短期内对于银联的影响非常小。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杨涛则认为,银联应该在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支撑下,把眼光放到全球。政策层也应该通过顶层设计,以股改上市作为其“扬帆起航”的开始。
银联挣钱不容易?
因为被指“躺着挣钱”,银联在近年颇受非议。张宽海则表示,银联表面看起来“坐享其成”,其实是有误解。
“很多人只从支付前端看,可能会觉得操作很简单,但背后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提供服务。银联在前期的基础设施投入巨大,可能以万亿计。但费率方面银联远没有VISA或MASTER的费率高。”他表示,新的清算机构也必然要面对前期投入大,后期收益微薄的状况。更不用说,在海外支付市场等领域银联还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责任。
有不愿具名的支付行业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在他看来,第三方支付机构申请的意愿或许并不强,因为目前的盈利模式并不算清晰。
“目前支付按行业不同收取的费率也不同,一般在0.38%-0.78%,最高1.25%。其中再按7∶2∶1的比例分成,银联的‘1’其实只占到很小一部分。相比之下,其他国际卡组织如VISA或MASTER费率在2.7%-3.5%,而且可以向商户及持卡人双向收费。”上述人士表示,之前银联被批评躺着挣钱,其实挣的并不多。尤其前端基础设施投入比较大,也是近三四年才开始盈利。
他同时表示,现在的价格是由发改委制定的,即便出现新的机构,不一定能做到通过降低费率来提高竞争力,而且费率下降的空间确实也有限,“正因为不挣钱,银联才会成立那么多子公司,想要直接介入一些支付业务。”
该人士表示,从另一方面,支付毕竟涉及到金融安全,免不了有各种限制及管控,监管套利的空间也很小。“如果在价格及服务上没有差异,银行或商户其实是没有动力再去连接一家新的机构。”他表示。
张宽海认为,因为费率低,如果业务量上不去,就不足以支撑前期投入。而在目前成熟市场已经被银联覆盖的前提之下,很难再找到一个合适的市场。
杨涛则分析,转接清算组织的佣金具有降低至边际成本的趋势,但是在佣金及其分配的确定上,牵涉面广,转接清算产业参与者之间存在大量分歧。因此,确定佣金比较复杂,关于佣金的纠纷也比较多。即便在欧美存在一定竞争的清算市场上,定价的矛盾也一直存在。我国卡组织的开放,肯定有利于定价机制的竞争与完善,但如何处理好政府在其中的引导与定位,才是影响价格结构优化的关键。
“这次提出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是个很大的突破,因为支付安全对于金融安全至关重要,传统观念中应该由中央银行来做。放开清算市场,第一是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二是应对国外卡组织的竞争,有所准备。”张宽海认为,政策的推出,更多的是体现“竞争意识”,是个开放的信号,但短期之内银联在国内市场的地位无法撼动。
银联人士10月30日回应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银联支持并坚决执行国家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准入的决定。作为市场化的商业主体,中国银联将与其他银行卡清算机构在同样的监管条件下,依法合规开展平等的市场竞争。中国银联将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继续深化市场化转型,通过“二次创业”,积极迎接市场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产品和服务水平。
第二家
“银联”猜想
虽然细则尚未出台,关于谁会成为第二家“银联”的猜想已经很热烈。在现有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中产生似乎顺理成章。
支付业内人士赵鹞表示,根据目前的管理办法来看,清算组织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品牌和信用;二是要依规接入现有的央行清算系统,这对机构的资金实力、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都有很高要求;三是要有一定的受理网络,也就是接入的银行比较多。从这三点来看,门槛其实很高。
“现在普通的第三方支付信用可能并不高,相比之下,银行的信用反而强多了,它为什么要接第三方支付的清算组织?”赵鹞说。
对于银行中呼声很高的工商银行,赵鹞认为,无论是发卡量还是专业程度,工行都确实有能力,甚至在银联成立之初也都是从央行和工行引进了大量人员。但他认为,工商自己做没意义,可能要拉着几家大行,毕竟95%以上的发卡都是由几家国有大行垄断。
除银行之外,支付宝是一大热门。本报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目前支付宝直连的银行超过180家。前述行业人士甚至表示,除了支付宝,没有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有实力和意愿去投入。
但赵鹞认为,如果只看清算,支付宝确实有实力,但问题在于没有自己品牌的卡。“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上,支付宝与银行的关系比较微妙。要说服银行给它发卡很难,就算它通过自己的民营银行可以发,没有实现互联互通也没有意义。”他表示,大型银行其实很明白,支付创新是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基础,肯定不愿丢掉这个阵地。大行也是各有盘算,想要自己去做。
本报记者从支付宝方面得到的回应是:“我们尚在研究阶段,暂时没有确定的消息可以回复。”
除了支付宝,一家名为通联支付的机构也被予以厚望。根据上述支付业内人士的说法,通联支付在成立之初时就有一定的政策性背景,表现之一是通联支付的第一任董事长万建华正是中国银联的创始人。
对此张宽海却认为,随着市场化运作地展开,无论哪家机构的政策背景其实都在慢慢淡化。对于哪样的机构适合做卡清算,他表示得由市场来决定,“不是谁想做就做得起来。”
杨涛分析认为,部分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都在跨行转接清算方面有了基本系统建设和实践经验,因此也都有意愿。
“前者的比较优势是一直在体制内建设,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相对可信,但开展零售支付清算,尤其是网络支付清算并非强项;后者的比较优势是已经在网络支付跨行清算方面具有了较好效率和能力,但行业领先机构的安全性保障虽然没出问题,却也未得到监管部门的完全认可。”杨涛认为,综合来看清算市场并不适合出现大量卡组织,有限竞争的效率相对较高。
他分析认为,也许第二家的卡组织,需要不同机构的共同发起。如支付宝等行业领先的具有跨行清算功能的支付企业,应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卡清算组织怎么走?
2013年初,央行在下发的收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对银行卡组织与银行卡清算机构分别进行了定义,曾引发行业对于清算市场放开的猜想。
有意见认为,从2012年银联接受世界贸易组织对其涉嫌垄断支付市场的裁决报告而未进行上诉之时,就已经意味着开放迟早会到来。
按照当时的裁定,中国要在2015年8月29日前开放人民币转接清算市场。届时,VISA、MASTER、美国运通、JCB都将能够与会员银行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信用卡。
赵鹞认为,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仅为跨境交易提供外币清算服务的境外机构原则上无需在境内设立清算机构”一条值得关注。加之国内外的信用环境不同,境外卡组织进入中国后的业务开展有待观察。
他同时表示,银联确实需要考虑自己的服务是否能跟上现在的支付需求。
为应对挑战,杨涛提出银联股改上市的想法,“包括VISA在内的诸多卡组织演变为公众化公司的历程表明,这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东道国的战略利益,反而能够以全球化下的游戏规则来增加话语权。”
对于新的清算机构如何与银联形成差异化,上述行业人士认为,农村金融或许会成为一个选择。除了国有及大型商业银行,其实还有众多农商行、城商行、村镇银行并未接入银联系统。
“信用社、乡镇银行改制也只是在近年才开始,这些银行原本只相当于存款银行,做一些涉农类的政策性贷款,只做本行业务,现在慢慢才开始有跨行、跨区域的业务需求。与此同时,这些位于县级及乡镇的银行可能都没有自己的电子银行系统,普遍是外包给银联数码这类机构在做,甚至在当地想招一名相关的技术人员都很困难。这些也在客观上限制了银联的业务进入。”该人士认为。
对于这一市场,张宽海认为业务量有限,盈利很难。
“从国际惯例上,网上支付绕过银联,直连银行也是说不通的。所以无论是法制、业务规则还是信用环境来说,国内的支付行业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赵鹞说。
在易宝支付CEO唐彬眼中,清算市场的开放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新一个时代开启”,“这既是WTO的要求,更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市场主导下的大势所趋,政策能顺势与时俱进,是行业之幸。商户和用户也能期待更加高质量的多元化的支付清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