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金融新闻
公元1521年,放荡不羁的正德皇帝朱厚照英年早逝,年仅15岁的朱厚熜被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拥立为帝。
早在两年之前,父亲朱佑杬便病逝了。以外藩身份入继大统的朱厚熜,只能独自面对朝廷中暗潮汹涌的权力斗争。不出意外的话,年幼的朱厚熜将会为中国历史再添一个傀儡皇帝。
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朱厚熜才能如此顺利地得到张太后和杨廷和的拥护吧。
不过,拥有谜一样的传奇人生的朱厚熜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不但没有成为受人玩弄的傀儡皇帝,反而挟着狂风骤雨,把北京城以及整个大明帝国搅得天翻地覆,直至整个帝国匍匐在他的脚下。
1、要皇位还是要亲爹?
公元1521年4月,由司礼监、皇室和朝廷代表组成的联合使团前往安陆,迎接大明帝国的新皇帝朱厚熜。
朱厚熜随同使团到达北京城外后,礼部按照既定的方案,以皇太子登基的礼仪来迎接朱厚熜,准备让朱厚熜从东华门(紫禁城东门)进城,住在文华殿(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过两天再登基称帝。
让一众官员发蒙的是,面对这样的安排,朱厚熜感到很不满意,拒绝入城。
这是为什么呢?
按理说,朱厚熜并非皇室嫡系一脉,本没有皇位继承权,朱厚熜想要名正言顺地继承遗产,怎么着也得过继到伯伯明孝宗朱佑樘一脉去,否则说不过去。
就好比,张三的父亲排行老二,张三的大伯没有子嗣,留下了田产、房产。张三的父亲不忍心大哥断后,总不能让大哥死后连个烧纸哭坟的子孙都没有吧。于是,决定把张三过继给大哥。这样,张三便能名正言顺地继承大伯的家业。
所以说,朝廷对于朱厚熜的安排也是合情合理的。
可朱厚熜为什么不愿意呢?
首先,朱厚熜虽然年幼,却早熟,不是一个好糊弄的人。
朱厚熜天资聪颖,在父亲的教导下,小时候便学习各种古籍,熟读儒家经典。除了书本学习,父亲还让朱厚熜参加王府的祭祀、典礼,培养朱厚熜的“社会”经验。病逝后,13岁的朱厚熜便继承王位,处理封国事务。
所以,尽管才15岁,朱厚熜却通晓礼仪,极有主见。
其次,朱厚熜是家中独子,如果过继给伯伯明孝宗朱佑樘,那自己的父亲不就断了后了么!
朱厚熜的父亲朱佑杬25岁的时候有了第一个儿子,可惜出生仅6天便夭折了。老大夭折后,直到7年后,朱佑杬才迎来了第二个儿子朱厚熜。可想而知,朱厚熜的父亲、母亲有多高兴,对朱厚熜有多宠溺。
儒家向来重“孝”,打小熟读儒家经典又深受父母宠爱的朱厚熜,当然知道要好好孝顺自己的父母了。
现在,因为伯伯断了后,便要让自己的父亲断了后,这对于朱厚熜来绝不可接受。
好说歹说,新皇帝就是不进城,可急坏了大臣们。新皇登基,又不是小孩儿过家家玩泥巴,就这么耗着谁受得了啊。
然而,无论大臣讲理还是哀求,朱厚熜就是不为所动。就算大臣们说出花来,朱厚熜就是咬住一句话:“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大臣也没辙了,这熊孩子说得没错儿啊。遗诏是让人家来当皇帝的,可没说让他来认爹的。
就这样僵持了半天,张太后和杨廷和服了软了。朱厚熜是个熊孩子,可以胡闹,但他们却不敢跟着胡闹啊,毕竟还是要以国家大局为重。
于是,朱厚熜得意洋洋地从大明门(紫禁城正南门)进入紫禁城,当日正午便在奉天殿即位。
2、大礼议——熊孩子的夺权之路
朱厚熜登基之后没几天,便再次和朝中大臣起了冲突。
宗庙祭祀的时候,该以什么正式封号来称呼伯伯明孝宗朱佑樘和父亲朱佑杬呢?
登基那天,为了国家大局,让朱厚熜安心进城继位,大臣们不得不妥协。但这次,事关国家宗庙祭祀大事,大臣们可不会轻易服软,他们也没打算服软。
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引经据典,晓以大义,认为朱厚熜应该称呼明孝宗朱佑樘为“皇考”,也就是“皇亲爹”;称呼生父朱佑杬为“皇叔考”,也就是“皇叔叔”。
朱厚熜当然不答应。闹了半天,这还不是想让我给人当儿子么。
朱厚熜知道自己在这事儿上理亏,但就是不甘心。为了改变大臣的主意,朱厚熜竟做出了用黄金贿赂大臣礼部尚书毛澄的糗事,更糗的是,毛澄还没鸟他。
就这样,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几个月后,朱厚熜的生母进京,争端又起。
对于奉迎生母进京的礼仪,朱厚熜坚持采用迎接皇太后的礼仪规格,这又遭到了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的强烈反对。
面对这群不听话的大臣,愤怒的朱厚熜气得跑到慈寿太后(张太后)那儿哭鼻子,表示这皇帝太难当了,要辞职陪着生母回家去。
杨廷和等大臣再一次蒙圈,这熊孩子太不省心了,要真让他“离家出走”国家还不乱了套了。无奈之下,大臣们只得再次让步,同意以迎接皇太后的礼仪迎接朱厚熜的生母。
然而,毕竟朱厚熜势单力薄,斗不过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集团。
朱厚熜生母到京后不久,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以“请辞”来“劝谏”朱厚熜。朱厚熜没法子,只能服软,总不能自己当个光杆儿皇帝吧。
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朱厚熜与大臣们达成一致,决定称伯伯明孝宗朱佑樘为“皇考”,伯母慈寿太后“圣母”;生父为“本生兴献帝”,生母为“本生兴国太后”。
经过这一系列的斗争,朱厚熜是彻底恼火了。
大臣们和杨廷和穿一条裤子,都看着杨廷和的脸色做事儿,明面上自己是皇帝,但说的话却没人当回事儿。现在没人听我朱厚熜的,只能先认怂,让你杨廷和嘚瑟几天。等我牛了,再慢慢收拾你。
很快,朱厚熜等来了机会。
嘉靖二年十一月,因为支持朱厚熜而被杨廷和贬到南京的张璁和同事桂萼两人,突然上书朝廷,重提朱厚熜到底是“继嗣”还是“继统”。
朱厚熜大喜,赶紧把两个支持自己的人召到京城,封两人为翰林学士,专门负责礼仪事项。
嘉靖三年正月,朱厚熜召集群臣想要以生父为“皇考”。杨廷和见朱厚熜死心不改,当下气得提交了辞职报告。
朱厚熜早就看不惯杨廷和,当初没收拾他是因为自己还太弱小。如今地位稳固,见杨廷和牛气哄哄地要辞职,朱厚熜便顺水推舟让杨廷和名正言顺地收拾东西走人。
杨廷和一走,大臣们有点儿乱了套了。为了阻止朱厚熜乱来,礼部尚书汪俊、吏部尚书乔宇等为首,率领两百多大臣一同进言劝谏。
朱厚熜恼羞成怒,狠狠地处罚了进言的大臣们。汪俊等人顶不住压力,作出让步,同意在“兴献帝、兴国太后称号中各加一个“皇”字。之后,朱厚熜也决定见好就收,暂且偃旗息鼓。
3月,决定称朱厚熜父亲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母亲为“本生母章圣皇太后”。其中的“本生”二字,其实还是意味着朱厚熜过继给了伯伯明孝宗朱佑樘。
虽然这次朱厚熜还是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但却在历次斗争中,逐渐发掘支持自己的大臣,并加以培养,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势力。
7月,感觉时机成熟的朱厚熜突然诏喻礼部,为父母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社稷,要去掉“本生”二字,接到消息的大臣们彻底蒙了。朱厚熜此举无异于要在法统上彻底认定生父、生母的正统地位呀,这还了得。
为了逼迫朱厚熜断了念头,以杨廷和之子杨慎为首的“护礼派”组成两百多人的庞大队伍,跪在左顺门外纵声大哭,不知道的恐怕还以为皇帝驾崩了呢。
朱厚熜听得心烦意乱,派太监去驱散大臣,但这些“护礼派”的大臣们拒绝离开。于是,朱厚熜下令锦衣卫抓走了几个大臣。
没想到,这些大臣不仅没被吓倒,反而向受了刺激似的,发疯地捶着大门,哭喊地更加起劲儿了,几乎快把宫殿震倒了。
18岁的朱厚熜出离愤怒了,多大点儿事儿啊,至于这么要死要活的么,这是存心和自己过不去啊。暴怒的朱厚熜派锦衣卫大肆出动,抓的抓,打的打,赶的赶,弄得现场血迹斑斑,触目惊心。最终,高级官员扣了全年工资,低级官员挨了打,还打死了十几个。而带头的杨慎、张原等人被罚以廷杖,可怜的张原被当场打死。
至此,“护礼派”们死的死,流放的流放,罢黜的罢黜,再也没有人敢反对朱厚熜了。朱厚熜真正成为了一言九鼎的大明皇帝,终于如愿以偿,尊称父亲为“皇考”,伯伯为“皇伯考”。
3、中兴明主
读《明史·世宗》时,真的很心疼这个性格倔强,却又极其孝顺的皇帝朱厚熜。
在张廷玉对嘉靖时期历年的简短记载中,几乎全是“某月,某某犯某地”和“某时,振某地灾”。可以说,自从朱厚熜当上皇帝后,每年都在面对两大难题:一是灾荒、二是外敌入侵。
为什么每年都有灾荒呢?
据现代科学家研究,明朝晚期赶上了小冰河时期。1580-1644年天气冷到极致,是10000年以来第二冷的时期。
嘉靖时代(1521-1567)正赶上了万年第二冷时期的前戏,年年粮食欠收,到处闹灾荒。可怜的朱厚熜从当上皇帝的第一年,开启了长达45年(在位45年)的赈灾之路。
寒冷的天气不仅导致嘉靖时期连年灾荒,可能也是大明不断遭受外敌侵扰的原因之一。毕竟小冰河时期是世界性的,不仅大明遭殃,其他国家、地区也受到影响。
所谓“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受冰河时期天气影响,饥寒交迫的蒙古人和倭寇只能入侵相对富庶的大明帝国。这样想想,似乎能够解释,为什么蒙古人和倭寇一直不要命地打大明了。
就在这种局面下,年少气盛的朱厚熜利用“大礼议”夺权的同时,还得一边忙着赈灾,一边忙着调兵遣将御敌。
此外,为了减轻国家负担,发展经济,朱厚熜裁减了国家冗余公务人员将近20万人,严控并核减宗室藩王的俸禄补贴,将皇庄和勋戚庄园还给农民耕种,减轻赋税,治理水灾。。。
而在抗击蒙古人及倭寇上,朱厚熜严肃对待。北方在马芳等人的镇守下,多次挫败鞑靼部落的侵扰,边防形势大大改观。尤其是对倭寇,朱厚熜绝不妥协,终于在去世前一年,彻底肃清了肆虐大明近两百年的倭寇之患。
从嘉靖元年至嘉靖二十年,尽管天灾外敌不断,大明帝国在朱厚熜的励精图治下,国力蒸蒸日上。
这段时期被史学家称为“嘉靖中兴”。
4、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
朱厚熜崇奉道教,迷信方士。
即位之初,每日与大臣们勾心斗角,为了打败不听话的杨廷和等守旧派,朱厚熜不得不费尽心力抢夺权力,掌控朝政。
当守旧派们被打倒后,朱厚熜为了防止他们死灰复燃,锐意进取,任用了一批支持自己的贤臣能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全面改革。因此,在嘉靖帝前二十年,国家逐渐繁荣富强,欣欣向荣。
然而,“大礼议”虽然使朱厚熜牢牢掌控了朝政,却导致朱厚熜越来越刚愎自用。敢于直言的大臣们死的死,散的散,朝中只剩下了阿谀奉承之徒。
嘉靖二十一年,为人耿介的内阁首辅夏言,因朱厚熜越来越迷信道教方士而屡次劝谏。在严嵩的挑拨离间之下,夏言彻底失宠。夏言失宠后,今后专国二十年的著名奸臣严嵩正式入阁。从严嵩入阁起,朱厚熜逐渐由“中兴明主”走向“昏庸无道”的不归之路。
夏言失宠后,再也没有大臣敢对朱厚熜说三道四。朱厚熜将国家大事交给严嵩,自己移居西苑,专心炼丹修道。
为了修道,朱厚熜让宫女们每天凌晨便去御花园采集露水。他还大量征兆13、14岁的宫女,采补处女经血炼丹。宫女们稍微冒犯朱厚熜,便会被鞭打或残杀。
最终,忍无可忍的几个宫女,决意反抗,在朱厚熜熟睡时,准备用绳索累死他。幸亏绳索打了死结,才让朱厚熜免于劫难。
因为迷信道教,朱厚熜竟然相信道士“二龙不能相见”的鬼话,与太子裕王长年隔绝,互不相见。
由于朱厚熜一心修道,内阁首辅严嵩得以肆意妄为。在严嵩专权的二十年间,国家日益腐败,逐渐衰落。二十年励精图治打造的中兴盛世,几乎毁于一旦。
嘉靖四十一年,严嵩失宠,徐阶继任内阁首辅。徐阶上任后,致力于革除弊政,提拔了一大批人才。在徐阶的苦心经营下,国家才又开始走上正轨。
由于长期服用含有砒霜、水银、雄黄、朱砂的丹药,朱厚熜身体每况愈下,终于在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7年)病逝,享年60岁。
结语:
纵观嘉靖帝朱厚熜的传奇人生,可以说的地方太多,令人感慨的地方也太多。
朱厚熜在位45年,前二十年励精图治,再造盛世。后期却迷信道教,任由严嵩专权败国。因此,不少人对他的评价不是很好。
但不可否认的是,朱厚熜确实是一个极聪明的人。即便是严嵩专权的二十年间,尽管朱厚熜专心修炼,却依然亲自批阅奏折,牢牢掌控国家大权。尤其在对抗外敌等大事上,从不含糊。
倘若朱厚熜能够从一而终,延续前二十年的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大明帝国或许能够重新走上巅峰。
实在可惜、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