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金融新闻
【铁拳大卫军事观察第297期】
约稿:狼蝎
内容提要:自杜鲁门主义开始以来,到苏联解体,美国与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进行了长达50多年的冷战。在这期间这两个国家进行了一场疯狂的改变世界军事科技的军备竞赛。本期介绍的主角R36M弹道导弹(北约代号:撒旦)就是产生于那个时代。
研制背景
由于当时的苏联导弹部队对美国所构成的的威胁日益明显,美国方面则越来越重视弹道导弹的发展,在弹道导弹方面开始逐渐追赶苏联并最终制造出至今认为著名的,如民兵系列等弹道导弹。而更加加剧美苏核军备竞赛的事件则是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1959年由于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雷神导弹和朱比特导弹,使得苏联的重要政治,军事,经济等目标暴露在美国的导弹打击之下,前苏联为了扳回战略劣势,而在古巴部署大量的导弹,战机,以及地面部队。这个事件虽然在美国和苏联的秘密和谈下最终解决,但是同时也使得美国与苏联的对抗越来越激烈,使得美国与苏联的核军备竞赛变得白热化,加快了苏联对大型能携带多弹头并且能够攻击美国本土的弹道导弹的研发。
确立项目
20世纪60年代末,为了取代前期性能较差的R36洲际弹道导弹,苏联当局决研制R36M洲际弹道导弹,命令南方设计局设计此导弹,当时的南方设计局的领导人正是被尊称为苏联导弹“教父”的弗拉基米尔·费多罗维奇·乌特金。乌特金和其导师扬格利认为,应该从最不利的情况出发,侧重报复性的“还击”,发展抗打击能力高的大威力洲际弹道导弹。这一思想得到了时任苏联国防部长的乌斯季诺夫的支持,为此苏联战略火箭军提出了分导式弹头、竖井冷发射的要求。
R36M早期型
R-36M被设计为携带分导式多弹头或单弹头的二级导弹,在结构布局方面基本与SS-9类似,但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和更紧凑的配置,使导弹结构重量减轻。1971年苏联开始R-36M的冷发射演练.1973年2月成功进行全程飞行试验,1975年12月R-36M正式装备部队。初期服役的R-36M为单弹头,以后又增加了多弹头型和大威力单弹头型,北约代号SS-18 MOD 1/MOD 2/MOD 3型。
多弹头型
由于早期型采取惯性制导,打击精度效果不佳,苏联方面着手于对多弹头型号的开发。南方设计局的改进方案采用了平台—计算机显示制导方案,使弹头打击精度由500米以上缩小到了350米以内,这使R-36M可以用更小的弹头打击同样的目标,从而增加了R-36M携带的弹头数,因此设计方案中子弹头数量由8个增加到10个。1979年11月苏联完成了新的分导式弹头试验,1980年北约代号SS-18 MOD 4的R-36M开始服役。1982~1983年,新导弹全部替代早期部署的三种导弹,部署总数达到308枚,即达到了《美苏关于限制进攻性武器条约》(SALT I)规定的上限。
内部结构
导弹一级的4个发动机为整体的总成系统,将二级火箭发动机完全浸入推进剂箱,使之融为一体。首次采用了级间气体分离技术(推进剂贮箱化学增压技术),从推进剂贮箱释放出增压气体使分离的级减速(将燃烧剂喷入氧化剂箱或者将氧化剂喷入燃烧剂箱燃烧),这样就可以不必采用专门的制动发动机,并且简化了增压系统设备。这些措施使R-36M在保持与R-36同样的外形尺寸情况下,起飞重量由183吨增加到200.6吨,投射重量由5.8吨增加到8.8吨。
设计威力
R-36M本身就是为打击发射井等加固目标而设计的,因此一开始就将大威力作为目标。在导弹设计中,注重了导弹的巨大推力,其有效载荷接近9吨,这一能力即使是今天的运载火箭也少有能及。巨大的推力使其可以携带更大、更多的核弹头,R-36M单弹头威力甚至曾达到2000万~2500万吨TNT当量,而美国投在广岛的原子弹威力也只不过1.5万吨,相当于1600多个广岛原子弹。其多弹头型导弹可以携带10个500千吨当量子弹头,而美国1986年才服役的“和平卫士”导弹携带的是10个475千吨当量的子弹头,唯一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民兵”3携带的是3个335千吨当量子弹头。单从威力上看,能和它相比的只有其前身SS-9。
打击效率
分导式弹头与集束式弹头的无法自主打击目标不同,能够分别打击各自的目标,也就是说以1当10,1枚导弹可完成10枚导弹的打击任务。而且,R-36M在发展到IV型时,其精度已经达到350米以内,而同期的“民兵”3导弹的精度在370米以上。作为核武器,R-36M的打击精度在今天仍不落后,这使其具有很强的打击硬目标的能力,被认为是良好的第一次打击武器。此外,由于该导弹子弹头多,可以很容易饱和攻击敌人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因此最终在敌人阵地上空幸存的弹头比例也会较高。据美国防务专家估计,如果苏联对美国发动第一次打击,用部署的R-36M就足以摧毁美国65%~80%陆基洲际导弹发射井(两个核弹头打击一个地下井),而且还能保留1000枚R-36M导弹弹头来打击美其它目标。因此其较高的精度加上分导式的弹头,使它成为了今天打击效率最高的导弹之一。
抗击能力
R-36M在阵地建设中非常重视抗核打击能力。苏联从1974年开始将R-36M部署在升级的SS-的掩体中。由于R-36采用热发射,发射井下面和周围都建有排烟道,这大大降低了发射井抗压强度。而R-36M采用类似潜射导弹的地下井冷发射,因此将排烟道的空间浇铸上了水泥,缩小了发射井的直径,显著提高了发射井的抗压强度。R-36M的发射井筒深39米,直径5.9米。这些发射井在80年代初期再度改良,已可承受每平方厘米365千克以上的压力。同期美国“民兵”导弹发射井的抗压强度只有每平方厘米175千克。此外,为抗近距离核爆打击,R-36M的弹上和阵地电子设备都经过抗核爆电磁脉冲加固,使其具有很强的反击作战能力。
如今现状
自冷战结束以后,作为前苏联最大的继承者俄罗斯,与美国签订了一系列的协议,双方大力裁剪核武器等一些列进攻性武器,使得俄罗斯导弹部队从苏联的鼎盛时期逐渐衰弱,当然这与冷战后期苏联经济衰弱不无关系。R36M当然在这个裁剪范围。然而随着普京的上台和美俄关系的再次出现分歧,核武器等一系列进攻性武器部队重新受到重视。R36M作为一款重要的具有大规模毁伤能力的武器自然是在这个重视之列。即使是在机动弹道导弹部队成为进攻性武器主角,发射井导弹没落的今天,R36M仍然是一款具有巨大威慑力的镇国重器。由于其设计其思想是在极端条件下发射的毁灭性打击武器,其抗打击能力仍然是一个美国头疼的障碍。依旧是俄罗斯对抗美国的撒旦之神。
总结
作为一款诞生于冷战时期的极端产物,R36M是一款具有第一波次毁灭的打击和第二波次报复打击的武器,毁伤范围广,震慑能力强等优点。但是由于其设计时期在冷战时期,不免有些设计思想和一些功能逐渐跟不上现代战争的理念,未来需要的是反映更快、战场环境更加适应的战术核武器,R36M逐渐成为昔日的霸主。
铁拳大卫军事观察,每天为您解读和分析新闻中的热点武器,欢迎大家订阅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