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金融新闻
8月20日上午9点半刚过,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诞生了中国最新的贷款利率,学名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同时,这还意味着降息了。只是,这个降息是“新机制”决定的,而不是央行直接宣布的。
根据“中国货币网”的公告,两种LPR的最新利率分别是:
1、1年期为4.25%,这比上周的1年期LPR利率降低了6个基点,此前是4.31%。而央行贷款基准利率(1年和1年以内)为4.35%。
2、5年以上期限为4.85%,此前没有这个档次的LPR利率,而央行贷款基准利率(5年以上)目前为4.90%,也就是说降低了5个基点。
或许有读者一头雾水?这算降息吗?以后就这样降息了吗?
是降息,而且上述两个指标就是未来贷款利率的“基本指标”。理论上,央行不会再公布贷款基准利率了。
为什么央行改变了降息、加息的方式?很简单,因为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再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当于干预市场。
央行只能公布(或者影响)他跟大银行之间融资的利率,比如逆回购的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的利率。通过这个利率,来左右市场的利率。
美联储的所谓降息、加息,也是这种方式。所谓“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就是美联储跟大金融机构之间融资的利率。
2019年是中国利率改革的关键年份,“两轨”要并“一轨”。所谓“两轨”,就是“存贷款基准利率”(2015年10月以后没有变动过)和公开市场操作的利率或者货币市场的利率。
第一步,就是改革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也就是LPR。至于存款,目前尚未有说法。所以,今天的降息,相当于一次“不对称降息”,只降低了贷款利率,而没有降低存款利率。
因此,这次降息对银行股偏空。到我发稿时,股市里的银行板块下跌了0.35%,位居跌幅前三。
那么问题来了。最新的利率,是怎样诞生的?
其中1年期利率,是参考央行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FL)的利率,“加点”形成的。目前1年期MLF利率是3.3%,“加点”的意思,是加上银行的成本、利润、风险因素等。
一共有18家银行参与报价(见下图),其中8家是最新加入的,这其中包括了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市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
每月的20日(节假日顺延),18家银行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报价,然后由中心剔除最高价、最低价,算出平均价对外发布。
其他各银行,要参照这个最新利率,来签署增量的贷款合同。如果不参照执行,央行会“打屁股”,给予惩罚。至于存量贷款合同的利率怎样调整,目前央行尚未给出说法。
怎样评价此次降息?我的看法是:
1、这次降息,是新机制形成的。新机制之所以带来轻微的降息,是因为之前央行一直在引导利率下降,但货币机制不畅通。有了LPR新机制,之前央行的努力就反映出来了。
2、这是一次“不对称降息”,只降低贷款、没有降低存款利率,未来一段时间估计都会是这样。因为目前CPI比较高,实际利率为负,没有降低存款利率的空间,如果降存款利率,则会引发存款搬家,大家去买理财,银行更不划算。
3、“不对称降息”对银行是利空,它可能压缩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比较依赖的“利息差”,但由于暂时只涉及新增贷款,利空力度不大。
4、这次降息幅度非常小。标准的降息,是25个基点。这次才5到6个基点,算是“意思意思”。
5、利率已经高度细化,对于中小企业,央行通过“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给银行钱,贷款给它们,至少可以再降低15个基点。而对于购房贷款,目前普遍是利率上浮的,所以即便从4.9%降低到4.85%,仍然可能感觉不到降息,甚至有些城市还在提高上浮幅度,相对于对楼市加息。
到我发稿时,房地产板块上涨了接近1%。可见,地产行业对利率水平非常敏感。
6、此次降息,对实体经济是利好,对股市是利好。对楼市理论上是利好,但由于因城施策,很多城市感受不到。上海这种利率基本没有上浮(首套)的城市,楼市可以感受到利好。
7、这次降息是“小试牛刀”,央行未来会继续推动利率走低。比如下一次续作MLF的时候,或许会把3.3%的利率降低一些,这样就会引导LPR利率继续走低。
8、全球已经进入了降息周期,中国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