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金融新闻
顾诵芬—我国“歼8之父”,曾先后参与过歼教1、初教6以及歼8等机型的设计与研发。他一生致力于壮大国家航空力量,因为他始终相信,只有航空的进步,才能让中国未来免受欺负,并且拥有保护自己的能力。说起顾诵芬和飞机的渊源,还要从他小时候说起。
1930年,顾诵芬出生在美丽的江南水乡苏州,父母的文化水平都很高,父亲是著名国学大师顾廷龙。在他五岁那年,因为父亲被调到燕京大学任职,举家迁往北平。1937年的一个早上,日军轰炸我国29军兵营,因家离兵营不远,顾诵芬被炸弹的声音炸醒。出去抬头一看,日本飞机一个个地向西飞去,接着就是接二连三的炸弹爆炸声。这给顾诵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此以后,他就对飞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39年,顾诵芬一家搬到上海。高中毕业时,他同时被清华大学、浙大以及上海交大航空系录取,这一年他的哥哥因为伤寒过世,母亲痛失爱子,十分不舍他离家太远,于是,顾诵芬选择进入上海交大读书。而交大虽比不上清华,但好在当时它有个航模俱乐部,这里资料齐全还有可以相互探讨问题的伙伴,这让顾诵芬尤为喜悦。
短暂的四年悄然而过,1951年顾诵芬毕业了,因为抗美援朝的缘故,航空工业系统急缺人,于是他们这批全部被分配到了这个系统,参与研制中国自己的航空工业。为了国家和梦想,顾诵芬不得不离开已经痛失一子的母亲,踏上北上的列车。在外期间,母亲时常会在半夜起来,拉开窗帘看看外面天气如何,想象儿子在干什么,不知道有没有生病呢。因为过度思念顾诵芬,她患上了抑郁症。得知这一消息,顾诵芬经常回家看望,可是母亲的病还是越来越重,最后于1967年离开人世。这一直是顾诵芬心中难以拔掉的刺,他觉得,母亲的牺牲是自己造成的。
但斯人已逝,沉湎于悲痛无济于事,顾诵芬把悲愤转化为力量。当时他在北航图书馆找到资料,通过手描图纸研究了一个星期才看懂相关理论知识。后来实验工具不足,他就想各种法子代替,连一写土方法都用上了,用了两年时间歼教1终于试验成功。
1969年歼-8首飞成功,这是我国第一架双飞高空高速歼击机,突破了从仿制到自主研发的重重困难。为了改良歼击机性能,顾诵芬超负荷地工作,50岁那年意外摔倒突发脑震荡。1985年,歼-8获得首届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012年,顾诵芬查出直肠癌,经过手术治疗后,现在89岁的他还处于康复期。虽然已经退休并患癌,但他依然坚持工作,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出现在办公室。航空已经成为他身体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天在这里看看国际航空发展情况,研读研读相关资料,是他晚年的最大乐趣。当然,他最希望的,就是等到中国成为航空强国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