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金融新闻
怎样判断一个投资经理水平行不行,能否长期获得超额收益?
这应该是投资者在选择投资管理人时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少数派投资掌门人周良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周良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了20多年,高中毕业就带着300块压岁钱进入股市,历经中国股市所有牛熊转换,做过基金研究,也做过券商资管的基金经理,2013年转战私募,创立少数派投资。(点击查看更多少数派投资信息)
周良是个“股市全能选手”,曾轻仓躲股灾后又精准捉反弹,能重仓中小创也能长期持有大蓝筹,以业绩赢得口碑无数。
聪明投资者每年都会至少去回访一次周良,每次都能清晰感知到他的投资体系的进化,而最近几年,一直没有变化的是,周良对于大蓝筹板块的看好。
去年,周良还曾在聪明投资者的价值研习社中,从供求结构、筹码稀缺性、交易者行为、估值标准、市场情绪五大维度进行分析,表明市场对于大蓝筹的判断存在误区。(点击查看相关音视频课程)
今年7月份,周良在中期投资者交流会中表示,包括银行在内的大蓝筹还被严重低配,这是其依旧敢于满仓大蓝筹,并判断大蓝筹的强势风格还未结束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天,银行股表现强势、多只个股涨幅明显。
趁基金半年报全部披露完毕,聪明投资者也顺着周良的思路,统计了一下目前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含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平衡型)对于银行板块的配置情况。
截至6月底,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对A股银行股的配置占基金股票投资市值的比例为5.28%,相较于去年年末的4.33%有一定提升。
但是相较于银行业(申万一级行业)流通市值占全市场的比例14.57%来说,依旧被显著低配,而今年以来被追捧的食品饮料和医药行业,超配比例均在6%以上。
具体来看,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平安银行、建设银行、常熟银行和浦发银行在上半年显著获基金增持,新增持有基金数超过100只。
若从基金持股占流通股比的情况来看,上半年被明显增持的主要为城商行、农商行和股份制银行,包括常熟银行、宁波银行、兴业银行和平安银行、南京银行、无锡银行等,尤其是常熟银行,占比大幅提升13.39%。
其实,能否做出准确的市场判断、投资水平行不行,在周良看来只是基金经理自我修养的第一层境界,更高的第二、第三层境界则要思考下面这些问题:
设想一下每天凌晨从噩梦中惊醒,再也无法入睡的日子。你愿意过多久?巴菲特89岁还在做基金经理,还能乐在其中,他在追求什么?财富?名望?权力?都不是。
“从二十年前立志做基金经理,到做了基金经理,再到现在开始培养别人做基金经理”,周良慢慢体会总结出了基金经理自我修养的三层境界,相信聪明的投资者看完也会有自己的思考,欢迎留言讨论。
基金经理的自我修养
来源 | 少数派投资
作者 | 周良
从二十年前立志做基金经理,到做了基金经理,再到现在开始培养别人做基金经理。慢慢体会到基金经理自我修养的三层境界。
第一层,技术层面。简单说,就是投资水平行不行?衡量标准,能否长期获得超额收益。长期到什么程度?至少一个牛熊周期循环,具体时间可能会长达5年以上。
客户买你的产品,就是要获得超额收益的。要获得市场平均收益,买个指数型基金就可以了。何必还要交管理费、业绩报酬给你。
研究基金很多年,发现大部分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往往不能持续。契合市场风格的时候,踏准市场节奏的时候,会有超额收益。每年都会有明星经理涌现,有时是成长,有时是价值,有时是白酒,有时是互联网。
但发生牛熊切换或者市场风格转换后,大部分明星经理都不能持续。2015年中小创成长股牛市的明星经理,现在能够继续保持的,屈指可数。
再看现在,深思一下,这几年价值投资的明星经理,在下一轮的风格周期中,能够继续获得超额收益吗?
投资水平行不行,能否长期获得超额收益?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解决投资理念和方法的问题,有没有形成自己的投资体系能够长期获得超额收益。而不是一时赚多少钱。
一时盈亏不重要,重要的是理念和方法,重要的是投资体系。一年甚至几年的收益都有很大的偶然性。一定要经历市场和风格周期的反复检验。
准备做基金经理的,已经做了基金经理的,这个问题都要不断从经验教训中总结提炼的。
如果理念和方法不可靠,投资体系不完善,长期超额收益不能保持,说明在技术层面的修养还不够,准备还不充分。没做基金经理的,还要继续修炼。做了基金经理,恐怕要误人钱财了。
至于独立思考能力、自我认识能力、思维的缜密、逻辑的严谨,这都是入行的最基本能力。没有这些基本能力,不可能理解正确的理念和方法,不可能长期获得超额收益的。
大部分的基金经理都难以跨越技术层面。大部分针对基金管理人的尽调,也都止步于第一层。但业绩能否持续,能否长期获得超额收益,其实还有更关键的心理层面。
第二层,心理层面。简单说,就是心理素质怎么样。股票市场是非常情绪化,每天的涨跌都在影响投资者的心理变化,每个人都会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大部分投资者容易出现从众行为。
因为从众的心理压力是最小的。市场火爆,大家都满仓的时候,他也满仓了。大家都买白酒的时候,他也买白酒了。
基金经理要有抵抗心理压力的能力,避免出现从众行为。自问一下,2015年二季度,多数人放杠杆满仓中小创的时候,你能清仓中小创吗?
除了市场带来的心理压力以外,基金经理还要承受被客户、渠道评判的压力。不是你自己炒股,亏了不告诉老婆就可以了。
基金经理是帮别人管理资金,帮别人投资的。心理压力是极其巨大的。净值每天在公布,每天都要承受投资者的评判。
大部分客户看的不是长期,而是这一年、这个季度、这个月,你的表现怎样。且不说长期业绩不好,日子肯定难过。哪怕一时跑输市场,客户、渠道的压力也是巨大的。
遥想当年一度占据美国对冲行业近10%市场份额的老虎基金在1980到1997年做出了年化30%的收益,但1998到2000年连续两年多跑输市场,基金被赎回到只剩峰值的零头,创始人黯然宣布基金清盘。
而为了长期获得超额收益,就必须在某些时候放弃高风险的收益,或者在某些时候承受高仓位的风险。这些时候都会跑输市场,甚至长时间跑输市场。基金经理心理压力有多大?
设想一下每天凌晨从噩梦中惊醒,再也无法入睡的日子。你愿意过多久?我相信基金经理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比一般人多几倍。
你的投资技术再好,没有长期与高压力共存的心理适应能力,没有化压力为动力的心理调节能力,基金经理也做不长。这种能力需要长期的磨练。
能够在技术层面、心理层面有很高的修养,你已经可以成为一个极成功的基金经理,积累大量的财富了。能否成为大师级的基金经理,取决于第三层,价值观。
第三层,价值观层面。简单说,就是你追求什么。巴菲特89岁还在做基金经理,还能乐在其中,他在追求什么?财富?名望?权力?都不是。
他不是为自己。他是在为客户创造财富,在为行业做榜样,在造福社会。他为何还能乐在其中,每天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因为他具有利他的价值观。
当跨越了技术和心理层面成为一位成功的基金经理,积累了花不完的财富以后。财富的效用对你来说,在不断地递减。
如果你仅仅是一个利己的人,每天做着繁琐高压力的工作,收入的边际效用在不断递减,你会失去工作的动力的。
唯有树立利他的价值观,你的追求是为客户创造财富,为市场做资源优化,为行业和社会做贡献,你才能发自内心地乐此不疲,才能勤奋工作到89岁。
世界上任何一种对真,善,美,正义的追求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利他性或者集体性上的。自我实现的最高标准只能是社会利益。
达到利他价值观境界的基金经理才能成长为巴菲特那样大师级的基金经理。能否达到这样的境界,只能靠自身修养的提高。
不仅在基金行业,在其他行业也存在这样的大师。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行业做示范,为社会做贡献。而且几十年如一日,乐在其中。
大师只能仰望,修养可以提高。让我们回到第一层,从头开始。
2019年8月5日
点击右边链接下载聪明投资者APP,更多精彩在等你!LinkedME
声明:凡注明“聪明投资者”的作品,版权均属聪明投资者。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记录和传递信息,不代表“聪明投资者”赞同或反对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