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金融新闻
嗨,我回来了,给各位老爷拜个晚年,祝大家猪年大吉。
这次过年回家,是我这十年在家陪父母最久的一次,在家里呆了十天,也陪父母去游玩了几个地方。
我从高中开始,每年寒暑假都在外打寒暑假工,毕业出来工作,也基本是留守到年初三左右才回家三五天,就又匆匆忙忙的走了。
现在想想,很多时候,并不是真的忙,而是在逃避,虽然有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在逃避什么。
以前年轻不懂事,现在近三十岁的人了,才忽然真切感受到时间的流逝,父母头上的白发越发的多了,才仿佛第一次发现,父母已经是老人了,才意识到自己这么多年,其实从未真正成熟过。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早点明白,则少点憾事,算是与君共勉吧。
回到主题,几乎所有买保险的人都会问我买保险靠谱吗?理赔靠谱吗?大部分问题都集中在怕未来保险公司各种理由拒赔这点上,今天我想认真写写这个问题。
关于保险公司靠谱吗?这类写到烂大街的话题,咱们就不再多说了。
新的一年,各保险公司都陆续的公布了自己的2018年理赔年报,我大致看了二十几份,觉得这些数据,在理赔这点上多少可以给大家一点信心。
(观后感:感觉越是大规模的保险公司,年报写的越不接地气,一堆乱吹,关键数据却不给出来;反而中小型的保险公司的年报写的满满的诚意,能看到很多有用的数据)
我稍微整理了一下,列出了国内规模前十名的人寿保险公司的年报数据如下:
虽然有些保险公司公布的数据并没有给到我想要的数据,这里也只是列出了这几家大公司的,但结合我看到的其他中小型保险公司的年报,数据上差异不大。
大致上可以看到,大部分保险公司平均的理赔时效都在2天左右,不分大小公司。
获赔率都在95%以上,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理赔都是顺利赔付的,让大家感觉理赔难的大概是感官上的因素,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值得注意的是重疾险的件均赔付金额低的令人发指,大方向上是越是大公司越低,这也符合现实,大公司的产品创新动力上并没有中小型那么努力;
大部分大公司都还没有纯重疾险呢,而大公司又是教育市场的主力军,在这种现状下,重疾险的理赔金额怎么高的起来?
以上是从保险公司年报上给大家分享的一点信息,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各保险险种具体是怎么理赔的?
人身险的四个主要险种,分别是寿险,重疾险,意外险,医疗险,其实在理赔的条件上都是类似的,大致分为4点:
我们配置保险后,要注意及时续费缴费,否则合同过期了,出事故肯定理赔不了,这和保险公司坑不坑没有半毛钱关系,是最基本要注意的事情。
当然,保单在交费日期未及时缴费,有60天的宽限期,在这宽限期内发生事故是可以正常赔付的。
但是过了宽限期保险公司就不再承担责任,宽限期是给我们一个缓冲地带,但最好还是注意及时缴费,不要拖到宽限期。
关于健康告知问题,关乎最大诚信原则,如果隐瞒过往疾病史,则在未来需要承担大概率的拒赔风险。
因此,很多人在健康告知上面,也是非常谨慎,甚至钻牛角尖,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死磕,害怕未来保险公司以此拒赔。
这里大概说几条常见的:
像这条,是不是看上去基本上都要告知了,谁平时没个头痛发热的,但不要自己以为有什么问题就告知什么问题,一切以就医的记录和诊断为准。
像这个,酗酒,嗯...,怎么算酗酒?要不要告知?将来保险公司会不会因为我朋友说我喝酒经常喝醉然后就拒赔?
像这个,重疾险在监管上有销售地的限制,但有些产品性价比很高,不在销售地的人想买,又怕不在销售地的问题,在未来理赔会出问题,怎么办呢?
这个都不用我解释了,保险公司自己都委婉的把意思给你写明白了,异地和更改地址和不如实告知没有半毛钱关系。
国内的健康告知是有限告知原则,就是你问到的我告知,模糊的问题不算数,我自己以为的不算数,有记录可查的才算数。
保险确实很多玩文字游戏的地方,大部分人很难懂,也没那么多时间成本去研究,所以,对于不确定的地方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打电话给保险公司咨询,一个是找个专业的代理人或者经纪人咨询。
但这两个办法实际上,都不算什么好办法,保险公司的客服基本上都是复读机,只会重复那句话:“您可以尝试一下核保”,但是核保如果不通过对买保险的影响是很大的;
而专业的代理人也不能确保人家不会为业绩而忽悠你,最靠谱的还是自己,带着辨证的思维去看待别人给你的答复,自己多花点心思。
上图是一款寿险的责任免除说明,大部分寿险,重疾险,意外险的责任免除都是类似的,像酒驾出事故,商业保险都是不会赔的。
第四点是需要重点解释的,重疾险是最复杂的,也是关注度最高的,所以,我们从重疾险开始。
上图我是截取弘康健康一生重疾险的合同条款为例,大部分重疾险的合同约定赔付条件都大同小异,基本上是三个:
等待期后发生的才可以理赔,等待期内返还已交保费,意外导致的重大疾病无等待期限制,合同中止之后复效需要重新计算等待期,等待期一般90~180天,等待期越短对投保人越有利,但也不需要纠结。
初次患本合同所列重大疾病,基本上如果之前患过合同列的重大疾病,在投保的时候健康告知就过不了了。
还有,只有符合合同所列的重大疾病条件,才可以理赔,这点很重要,因为医学上的大病和保险里的重大疾病在概念上是不同的,只有符合合同约定的条件,才可以理赔。
需要在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医疗机构,指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门正式评定的二级或以上之公立医院;
但不包括上述医院的分院、联合病房或联合病床,精神病院,专供康复、休养、戒毒、戒酒、护理、养老等非以直接诊治病人为目的之医疗机构。
保险金的申请条件如下:
符合理赔条件下的保险金给付流程,会写在合同里,不存在明明符合了理赔条件,保险公司却故意拖延不赔的问题,保险公司给晚了,还要赔利息的。
关于重疾险,大部分代理人和客户讲解的时候,都是说确诊即付,这个说法其实不太对,不过这也是为了能尽量简单的解释重疾险的赔付方式,否则讲半天会把客户讲晕的。
接下来,我们来列一下重疾险中的重大疾病的具体赔付条件:
基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联合制定的我国首部《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明确要求保险行业对25种中国人高发的重大疾病进行统一定义。
所以,现在所有的重疾险保险合同中,前25种重疾的定义是完全相同,一字不差的,保险公司为了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在25种定义基础上,增加所保障的重疾的数量,有50种、60种甚至上百种的。
但前25项重大疾病是最常见的,也占了理赔的绝大部分,我大致分为三类,分别是确诊即付类,持续一段时间,手术类:
确诊即付类:达到重大疾病的定义,就可以赔付的,如恶性肿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癌症:
一般如果病理诊断中带有癌字,那基本上就符合恶性肿瘤重大疾病了,恶性肿瘤的确诊日期就是病理报告的日期。
需要注意的是原位癌是不算的,有些理赔纠纷会在原位癌这里,原位癌属于癌症早期,是相对容易治愈的,一般做个小的切除手术就可以了,也不会有较长的影响,从重疾险的定义上来说也确实不符合标准。
重疾险中对重大疾病的定义:
是指医治花费巨大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疾病,也就是主要解决治疗期间的收入损失和部分治疗和护理费用。
这是和我们常规理解大病不一样的地方,当然,随着保险的发展和完善,原位癌这类现在更多以轻症的形式和重疾组合起来,扩大保障范围,降低了理赔的门槛。
持续一段时间类:确诊后仍需持续一段时间,如脑中风后遗症:
脑中风发病后经过治疗,需要在180天以后临床上达到稳定后,经功能鉴定仍遗留下约定的后遗症,才可以赔付,并不是一确诊了脑中风就可以理赔的。
举个极端点的例子,得了这类型重疾,假如在治疗期间,突发身故了,未达到约定标准,也是不会赔付的,只能退还保单现价。
手术类:以某种治疗手段为赔付标准的,如冠状动脉搭桥术:
手术类的赔付条件一直是重疾险中饱受诟病的部分,认为要求过于严苛,因为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治疗手段也会不断升级。
类似于冠状动脉搭桥术中要求必须开胸的手术逐渐被介入手术取代,而假如用了介入术治愈的话,是不符合理赔标准的。
在未来,手术类应该是25项重大疾病经验表需要升级的主要部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按目前的手术类重疾的赔付越来越少,目前这部分成了理赔纠纷的重灾区,所幸,现在大部分的重疾险将介入手术纳入轻症。
以上是我个人划分的大致三类赔付条件,实务中还是以具体情况参考具体条款为准。
上图我截取的是弘康大白定寿的保险责任和保险金申请的条款,和重疾险一样的地方是存在等待期,等待期内发生事故返还已交保费,等待期后赔付保额,意外导致的事故则无等待期。
和重疾险不一样的是,赔付的约定条件是身故,这点很清晰明了,没有重疾险那么多细则。
需要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公安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
目前,市面上的寿险很多都把责任扩展到全残,全残的标准如下:
拓展全残让寿险某种意义上不再是只保死的险种,在费率上,拓展了全残的保障并不会让产品价格贵多少,但在实用角度,全残的责任非常重要,从上面的全残标准来看,发生全残在经济上是比身故更为可怕的事故。
下图是我截取人保高额意外险的保险责任和保险金申请合同条款:
一样的是需要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公安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
不同的是意外险没有等待期,赔付的标准是意外导致的残疾,按《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比例赔付;
意外导致的身故有180天的限制,超过这个时间后身故则需要重新判断导致身故原因,涉及的是近因原则,意外身故赔付保额。
《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规定了人身保险伤残程度的评定等级以及保险金给付比例的原则和方法,人身保险伤残程度分为一至十级,保险金给付比例分为 100%至 10%,具体内容百度可以找到。
假如在身故前已经赔付过意外伤残的责任,则身故保额需要减去对应的保额。
还有一点,假如意外导致的失踪,在法院宣告死亡之后,保险公司也会赔付保额,但如果之后回来了,则保额要退还给保险公司,这点主要防止骗保。
意外险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职业变更,假如被保险人原来是符合投保标准的,但后来所变更的职业或工种依照保险人职业分类在拒保范围内的,保险公司有权解除本保险合同。
以上的重疾险,寿险,意外险,都属于给付型保险,也就是你买了多少保额,当发生事故的时候,就赔多少保额的钱,你买多少家的保险都不冲突。
剩下的医疗险则属于报销型保险,就是你看病花了钱之后,拿发票去保险公司报销对应比例的医药费,实报实销,属于后期补偿型,保险责任相同的两款医疗险,只可以报销一次,没有套利的玩法。
商业医疗险主要作用是做医保的补充,如果没有医保,甚至可以替代医保,唯一的风险在于续保风险,这点目前无解。
根据就医的方式分为门诊和住院两类,大部分的医疗险属于住院医疗险,也就是只报销住院情况下的医疗开支;
这主要是住院的风险相对可控,而门诊的概率非常高,反向理解就是门诊太容易赔了,所以包含门诊责任的医疗险都会贵很多。
根据导致就医的原因上,分为意外和疾病两类,一般我们听到的什么跌伤摔伤导致的门诊都可以报销是意外医疗险的责任,很多时候会以附加险的形式附加在意外险上面。
下面我截取一款常规的百万医疗险乐享一生的部分保险合同条款:
上图是保险责任,简单点解释就是在等待期后,保险公司按约定的条件报销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住院导致的合理且必要的医疗开支,合理且必要是关键词。
意外导致的住院没有等待期,一般住院医疗的等待期是30~60天。
免赔额是目前主流的百万医疗险的标配,意思就是,假如一年的免赔额是1万,则在这一年里面,住院导致的开支,累计在一万以内不报销,超过一万的部分才开始计算报销。
免赔额的设置,让百万医疗险便宜很多,让大部分人都愿意去买,同时保险公司又屏蔽了一般的小病小痛住院的开支报销,让百万医疗险偏向防大病开支的医疗险。
医保报销的部分不可以抵扣免赔额,意思就是这个免赔额是需要自己实实在在花的医疗费,当然,如果想报销这一万免赔额,则可以再配置一个小额的医疗险。
另外一点,在合同中没有说明限制必须符合当地医保用药的条件的,都是不限医保用药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费药都可以报销。
小额医疗险则很多是会限制医保用药的,一般的条款说明是如下:
百万医疗险偿付的原则和比例标准,一般都是在医保报销之后,100%报销剩余部分,如果没有使用医保,则按60%报销,如下:
特别说明的是,个人账户的支出是算作个人支付的,也就是可以报销回来的。
保险金申请的方式如下:
基本上要的资料都是大同小异,理赔起来并不会非常麻烦,不同保险公司可能使用的理赔工具不一样,但基本上都是:
打电话给保险公司报案→按客服的流程填写申请表→上传照片资料→等审核→通过后将资料和发票邮寄给保险公司→等理赔款到账。
这个流程不管是医疗险,意外险,重疾险,寿险,都是基本类似的。
以上举例讲的是目前比较常规的百万医疗险,高端医疗险则主要在医院资源上做拓展,比如特需部,外宾部,私立医院等。
以上就是我对四个主要险种的理赔方面的介绍,限于篇幅和要尽量确保通俗易懂,有些地方可能说的有点不够全面,不够严谨。
不过作为一篇大众化的科普文,主要目的还是让大家大致上知道各险种理赔方式就好了,以一句话作为结尾:
保险的理赔流程其实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