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金融新闻 > 在一个国家级贫困村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如何致富

在一个国家级贫困村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如何致富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

返回目录:金融新闻

最新资讯《在一个国家级贫困村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如何致富》主要内容是如何致富,**以凉山州雷波县渣波村国家级贫困村为例**。2015年通村道路和通组道路打通后,让贫困村生态农产品走出去,是驻村工作组精心探讨的问题,2。,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以凉山州雷波县渣波村 国家级贫困村为例

在一个国家级贫困村如何带领村民致富

1、让过年猪走向成都市场

由于交通闭塞,历年来,渣波村村民养的土猪从未外销,均是自养自用,2015年通村道路和通组道路打通后,让贫困村生态农产品走出去,是驻村工作组精心探讨的问题,2016年,根据长期驻村了解到的渣波村情况,村民对养猪都有很大的兴趣,全村种植的芭蕉芋、玉米和土豆均有富余,是养猪最好的天然饲料,而当年猪肉行情较好,是一个稳赚不亏的项目。对于如何养、如何运输和销售是重点问题,经过谋划,向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申请了10万元的帮扶资金,在渣波村开展了“土猪代养包销”项目,贫困户自愿申请,按需投放仔猪,就这样,100头仔猪就养了起来,并且要求他们按照传统的方式养殖,签订回收合同,承诺以高于市场价格进行回收,这既解决了村民想脱贫苦于没有启动资金的困扰,又解决了怕养出来后没销路的后顾之忧。紧接着,制定了详细的销售方案,跑市场、做展销、设计品牌包装和宣传工作,通过努力和帮扶单位的帮助,临近春节,渣波土猪从出栏到称重,从装车到运输,从屠宰到销售,渣波土猪从一个贫困的山沟运到了成都,获得了市场的充分肯定和欢迎,为村民带来了20万元的经济收入。2017年,积累销售经验,渣波土猪转变销售思路,把鲜肉销售转变成腊肉、香肠等商品销售,增加附加值,开通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和预定,让老百姓获得持续稳定的经济收入。

在一个国家级贫困村如何带领村民致富

2、特色养殖石蛙项目,建卡户持股分红,壮大集体经济

渣波村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没有稳定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如何为村民们寻找一条增加经济收入的门路,是驻村干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驻村生活中,偶然发现深山沟里有野生的石蛙,这种石蛙在成都要卖近100元1斤,渣波村的山沟水清山绿,非常适宜石蛙生长,养殖石蛙应该是村民们增加经济收入的好门路。

在一个国家级贫困村如何带领村民致富

渣波村位于帕哈乡通村道路的尽头,是一个未被污染的生态村,山沟里水质优良,水源丰富,完全能够达到饲养石蛙的天然环境要求。因此,在与县农办的领导汇报后,他们对特色养殖表示出了肯定和支持,但对于技术要求较高的石蛙养殖项目,并不放心让村民主导养殖,2016年,驻村工作组还协调了10万元建设了一个2500只规模的养鸡场,由建卡户合作管理,由于村民思想认识落后,对技术要求理解不够, 2500只鸡一周内全部死亡,吸取这个教训后,转变思路,采取公司+专合社方式才能进行,为此,在县农办的主持下邀请了一家农业公司带领专家到村上考察,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他们认为,渣波村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开展石蛙养殖项目。为了减少投资风险,还说服了特门村参与到该项目中来,这样,由公司+渣波村+特门村的石蛙养殖项目签订了合作协议。采用“企业管理、按股分红”的模式进行,整合了企业投资、资产收益扶贫资金、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支农资金股权量化整合金共198万,建立“公司+专合社+建卡贫困户”按股分红模式的新型长效扶贫机制。公司占股51%,渣波和特门村占49%,基地占地15亩,建设公司库房240平方米,建有幼娃室,成娃池,蚯蚓饲养和黄粉虫孵化室等,2017年底又协调资金300万元进行二期投资,力争打造雷波特色品牌,现在,一排整齐的库房和蛙池矗立在深山中,把一个穷山沟修建成具有现代化气息的石蛙基地。

在一个国家级贫困村如何带领村民致富

养殖场现在有30000余只幼蛙,20000多只蝌蚪,按照公司与两村村民委员会签订的协议及股权量化要求,经过第三方审计中介审计,今年特门村和渣波村集体经济分别应分红12500元,179户贫困建卡户,每户领取了股权书和初次保底分红131元。按照设计规模,养殖场可以养殖10万只石蛙,如果按现在最低160元1公斤的价格,10万只商品石蛙销售收入将达400多万元,持股建卡户的红利收入将成倍增长。同时,石蛙养殖需要大量的南瓜、萝卜、黄粉虫和蚯蚓,让村民参与其中,从而获得更多的收入,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增收问题。也开创一条凉山州扶贫道路的新模式。

产业虽然有了,目前还未真正产生收益,需要公司的主导和全村的配合,才能逐步成功,脱贫致富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在生活上能够刚刚脱贫,但思想意思脱贫需要一步一步的引导,脱贫攻坚任重而道远,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才能长期有效,稳步推进。

在一个国家级贫困村如何带领村民致富

3、合作农村电商,以购代捐,把产品卖出去

在2016年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下,2017年,驻村工作组再接再厉,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积极谋划

产业新发展,如何让山区的农产品走向城市,赶上互联网这班快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长久以来,彝族村民种的土豆作为主要食物来源,剩下的都是喂猪,因道路和交通问题,很难外销。政府的扶贫政策上,号召村民广泛种植,但并未考虑其销售问题,种出来的土豆卖不出去是最大问题。驻村干部看到大量的资源浪费,且无法转换成现金,想到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以购代捐”的模式帮助村民向外销售,制作了精美的活动介绍,在乡政府开具了“以购代捐”倡议书,成功登陆微店销售,为了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渣波村设计了多个产品礼包,分为10斤装、20斤装和半年会员套餐,以凉山煮着吃的土豆为卖点,引导社会用彝族的方式使用土豆,每个包装箱内附赠彝族特色的辣椒蘸碟、一张以购代捐爱心卡、渣波村农特产品介绍、和渣波土豆产品说明书,食用菜单。产品上线后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四川省直机关工委、四川省体育局率先在单位内部采购两批土豆,线上销售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一个国家级贫困村如何带领村民致富

为扩大销量,驻村干部还找到了阿里巴巴成都总部,带去产品与之洽谈,看是否有更合适的方式,把产品带出去,销量提上去,通过磋商,他们 对凉山贫苦区产品表现出极大兴趣,并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通过将产品按车次运送至成都进行发货,可以降低大量的运输成本,也可以降低销售价格带来销量的提升,他们愿意以阿里巴巴微供平台号召广大商家联动销售,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紧张准备阶段。相信,打通阿里巴巴的渠道后,渣波村的农产品将再无更多障碍,走到城市的餐桌。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