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金融新闻
有人曾说:比起烟雾升腾带来的快感,多活那几秒简单算个屁。从这个角度理解赛德克巴莱一针见血,与其忍辱负重活在别人的奴役之下,不如踏上彩虹桥走到那一端。影片再现赛德克人的原生态:野蛮、不驯、残暴、血腥、威权统治、部落争斗。赛德克人崇尚武力、暴力,嗜血。男人必须双手沾满鲜血。女人必须为男人服务。部落之间的争斗也毫无正义可言,无非是杀来杀去、成王败寇。然而导演既不是宣传反抗侵略,也不是宣扬民族主义,不是客观中立的文化多元主义,更不是亲日。而是引领人们反思:文明与野蛮的冲突该如何化解?赛德克人是有落后愚昧野蛮的一面的。他们被战胜就是因为落后。这是许多头领也都认识到了的。他们也愿意接受文明。但是他们无法忍受文明对他们的侵凌、伤害。
这部根据雾社事件所改编的电影,“还原历史”是魏德圣所坚持的事情,他没有回避赛德克人在杀害日本人的时候没有顾及妇女小孩,但是他们连自己的妻子孩子都可以送上祖灵之路,那说明对于他们的信仰来说,死亡本身就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魏德圣难能可贵的就是没有把故事绝对化,没有把人物善恶化,你看到的只是人性在灾难和反抗时最为真实的一幕。
“如果文明是要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让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影片的立场明确,人物性格色彩鲜明,我们记住的是一群血腥而无所畏惧的男人,一群兢兢业业的女人还有一群渴望成人渴望得到认可的孩子。虽然族群间水火不容,但是大家都怀有同一个信仰,渴望得到神灵的认可,这是一种无比强大的精神支柱在指引着番人顽强的生存下去,面对外邦人的众志成城和为了得到那份野蛮的骄傲而真正的不惧生死的态度。
影片所表达的信仰,正是现代人最缺乏的信仰,如今人们很是缺乏真正的信仰,大多也只是初一十五的简单宗教信仰。而赛德克民族对于生命的忠实信仰,让他们可以把生命的终结视为一份荣耀的开始。他们的信仰,是当下我们所需要的。不管是血腥的场面还是毫无理由野蛮的杀戮都是赛德克人心中信仰的一种体现。在那还未开化的地方,思想观念还未开放的人群中,赛德克人心中有的只是信仰,信念,他们所有的野蛮,暴力,残忍,都不过是为了坚守心中的信仰,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赛德克巴莱,也就是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这种信仰是超越人类肉体的存在。
不可否认,日本确实带来了文明。但是他们的文明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奴役剥削赛德克人,只是把赛德克人当工具,当奴隶。赛德克人是野蛮的,但是他们反抗奴役的时候,是文明的。日本是文明的,但是他们奴役赛德克人的时候,是野蛮的。文明以野蛮的方式征服野蛮的文明,野蛮以文明的方式反抗文明的野蛮,文明与野蛮就是这样相互转化的。听起来像哲学命题,但事实如此。赛德克人是野蛮的,但是没有彻底野蛮。日本人是文明的,但是文明得不彻底。
文明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文明不能奴役我们。否则我们就反抗。我们虽然野蛮落后,但是我们会为尊严而战。事就是这么简单。野蛮的应该主动改变自己,接受文明。文明的不该盛气凌人,应该学会怀柔。双方互相理解、尊重、宽容、爱。理就是这么简单。然而现实却无比复杂,文明与野蛮的冲突是个普遍的问题。不仅仅是赛德克人和日本人,赛德克人和台湾人,台湾人和日本人,台湾人和大陆人,汉人和满人,汉人和汉人,华夏和四夷……每一方都不是一种身份,而是多重身份。既是征服者,也是被征服者。既文明,又野蛮。争论从来不休。历史一直迂回。
也许是导演的思想太有高度,并没有引人深思,是以观者众说纷纭。影片极度的在追求中立化,表现原住民的那种原始,野蛮,果敢,彪悍,率直的好坏共存。塑造的是一个个真实的台湾原住民族群的真实面貌。影片中的原住民,没有像历史书上那般被人涂抹,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相对片中的汉人,相对于影片中日本人的“未开化”的原住民。
野蛮的自由和文明的驯服,选择谁?对于我们处于现代文明的观影者来说,自然喜欢观看彰显自由,血气方刚的电影。如果这部片子只有帅帅的主角,怡人的风景,炫丽的特效,激烈的打斗,涂抹一些历史上原住民的野蛮和残忍,稍稍带一点抗击侵略的主旋律性,那么该片在大陆的票房一定比今天要好得多。但是显然导演并不满足于如此,台湾人也不会为那种作品叫好。看这部电影要时刻牢记,这部电影跟民族,国家没关系,台湾人现在跳出立场型历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