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从开市前两天的市场表现看,当前的市场还是“有效”是、机构也算“理性”,毕竟多数机构投资人还是认识到:当前这些票大多数都太贵了!只能获利了结,以静待“估值回落”。
而盘面也确实在快速分化,针对高估个股,有的机构投资人采取了“首日卖出策略”;针对相对低估的板块仍保持“持有策略”,未来将从长期投资角度做好科创板投资。当一些科创板股票涨幅较大、估值比A股同类公司高时,会减持一部分。但主要会关注长期投资价值,未来有些标的会有均值回归的过程,将择机进行选股投资。
7月23日,科创板迎来第二个交易日,个股普遍回调,换手率下滑,截至收盘,仅有4股上涨,21股下跌,14股跌幅超10%,但个股股价波动明显缩窄,25股成交额合计近230亿元,平均换手率约36%,较22日的77%大幅下降。
从中长期来看,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会逐渐增多,市场对待科创板的态度也将趋于理性,加上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红利逐渐积累,未来会有更多长线资金入市。博览财经坚持认为,科创板等“增量改革”带来的红利效应将超过短期带来的“资金分流”压力。
数据显示,23日开盘前15分钟成交仅58亿元,22日前15分钟成交额130.6亿相比,资金分流效应明显减弱。23日全天科创板成交量也“回归”到230亿元。
此外,科创板25只股票的整体超募比例为19.1%,远低于创业板开板前124.6%的超募比例。若后续的科创板新股申购也维持这个超募比例,则对A股仍将不会造成明显的资金分流。
此外,无论是此前的创业板,还是如今的科创板,绝大多数“打新者”,都选择了在开市的暴涨当中“获利了结”——
首批创业板打新投资者几乎均在首日完成获利了结,但随后个股和市场在第2个和第3个交易日跌幅均较大,至第8个交易日整体处于下跌状态。尽管科创板交易制度等多方因素和创业板有所不同,但首日大涨后第二日出现较大幅度回调或是趋同的。
同样的“盛况”也出现在科创板之上:大多数打新中签的机构投资者和理性投资人选择了首日卖出,这也反映了市场对于短期将出现大幅波动的一个预期。未来几个交易日内要谨慎投资。
不少基金经理对科创板上市首日的“惊艳表现”同样是感觉“超出预期”——
◆“早上科创板集合竞价时候就已经超出我们设置的‘止盈线’,所以上午就进行了卖出操作,落袋为安。”
◆首日的涨幅已远超预期,因此选择了获利了结。
◆当日把科创板新股都卖了,并没有进行买进的操作,“都太贵了”。
◆原本看好首批科创板中的一家医药企业,并计划在估值合理的情况下,再配置一些到个人管理的基金组合中,“可惜开得太贵了!”
◆“涨幅过多,今天主要是卖出大部分打新的仓位,没有新买。”
◆自己原本就对科创板二级市场交易持观望态度,因此首批科创板基金首日涨幅均超过100%后,便选择获利了结,后续是否重新入场还要看科创板估值回落情况。
与此同时,私募参与科创板的情况也与公募基金大致相同:大多数私募也选择当日获利了结。由于科创板首日大幅上涨,有私募仅打新部分收益就为整个产品的净值贡献超过4%——
从换手率来看,相信大部分机构都卖出了,接下来稳步回调应该是大方向。短期内,我们不会再太积极地参与。
从合理估值角度来说,大部分科创板新股在经历首日上涨后已经不便宜,首批科创板新股的估值在首日应该算是一步到位了。
大部分私募机构今天都会毫不犹豫地卖出,我们也是做了获利了结。
市场的热情有些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更多的是一种博弈行为。
这些个股整体高开这么多,未来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短期内只剩下交易机会。我们都卖出了。
未来的科创板交易策略,只会以打新为主,短期不会去参与二级市场交易。
总结而言,科创板股票后期继续爆炒可能性不大。未来一段时间内,除了有条件的投资人可以继续参与“科创板打新”外,大多数只能在“二级市场吃‘剩饭’”的普通投资人,只能待估值回落入合理区间后,精选有限的“优质”科创板标的参与。
毕竟,对于基本面良好、具有核心科技优势的企业应该有稳定的结构性行情。当然,这绝对考验大家的“眼力与耐力”。
而当前这种靠“资金堆出来的行情”,来的快去的也快。虽然科创板公司成长性好、技术含量高,但是,当前投资人还是要慎重考虑公司是否高估,避免追高。
当前的科创板这25家公司,估值已经比较高了,蹭这种机会对机构来说已经是高风险操作,真的不适合普通投资者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