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经济新闻 > 永远不要局限自己,以突破引燃改变|奥迪创新说-白莲花奖

永远不要局限自己,以突破引燃改变|奥迪创新说-白莲花奖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永远不要局限自己,以突破引燃改变|奥迪创新说

3月2日,笔者在一档名为《真实的声音 奥迪创新说》的新栏目里,看到了马龙和吴敏霞。卸下奥运冠军光环,他们的电视节目演讲“首秀”真挚且动人。

这档由一汽-大众奥迪和北京卫视联手打造的节目,嘉宾大部分来自奥迪英杰汇和奥迪创新人物组织的名人成员,他们身上镌刻着共同的创新基因,感染着每一位观众。每周四晚22:30,新一期节目都会在北京卫视如约而至。其实,奥迪本身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在未知领域开拓第一次的汽车品牌。

它的名字,来源于欧洲古老的拉丁文“听”,更源自一个更古老的汽车品牌霍希。当创始人奥古斯特·霍希第一次将自己的德文姓氏翻译成拉丁文,并将这个极为响亮的名字“赠与”这个品牌时,它的传奇就此开始。

永远不要局限自己,以突破引燃改变|奥迪创新说

它, 定义了世界交通新格局

永远不要局限自己,以突破引燃改变|奥迪创新说

那是1921年,奥迪的工程师造出了一款从侧面看,长得像一片树叶般迷你玲珑的小车车。咱可不能因为它小就小瞧人家哦,它可是世界上第一款左舵车Type-K,也就是从它开始,这个世界开始改变交通格局与驾驶规则。

不仅如此,Type-K还是一辆全铝车身车,这么说它也是咱今天全铝车身的鼻祖喽。想当年,大把大把的车厂品牌,都在拼老命般地制造着载有V6、V8发动机——而当时的奥迪工程师们是会观星吗?那会子就开始考虑通过减轻车重来降低油耗,此举在那个时代可以被称为大脑洞了吧。

还有呢,Type-K还是奥迪的第一款具有流线车身线条的车,其超前的流线型溜背造型还影响了50年后诞生的经典三门轿跑奥迪100 Coupe S。

后者的外貌于如今而言,无疑是艺术与优雅的完美结合,更是新A7的前辈——不仅引领了当时的设计趋势,更对奥迪后续车型产生了无法磨灭的影响,那条从车头大灯一直连到尾灯的“暴风线”,就是从100 Coupe那里延续下来。就如同拥有马甲线的姑娘一般,结实而性感!

永远不要局限自己,以突破引燃改变|奥迪创新说

它, 定义了车是用来享受的

永远不要局限自己,以突破引燃改变|奥迪创新说

两年后,奥迪又让全世界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轿车,什么才叫开车兜风是一种享受。

那是在四环家族正式成立之前,大名鼎鼎的霍希公司造出了一款6缸轿车。乍一看,这款车好像也没什么特别,但这款头顶着“皇冠加H车标”的轿车,却是世界第一款带空气过滤器的汽车。

这意味着各种污染物将不会经过通风口进入车内——要知道,当时的欧美,由于过分追求城市的发展建设,对空气污染还处在无视的态度。

这款带空气过滤器的6缸霍希车,让土豪们明白,开车兜风不仅拉风,更是一件倍儿享受的事儿!

按照咱今天的说法,当时的藿希深谙土豪们的喜好。So,从1927年开始,霍希开始造8缸车,顺便成了当时德国的唯一一个只生产8缸及以上发动机的顶级豪华车制造商。

永远不要局限自己,以突破引燃改变|奥迪创新说

它, 定义了F1赛车的极速标准

永远不要局限自己,以突破引燃改变|奥迪创新说

前方高能,请集中注意力Get要点!

1930年代,奥迪公司、霍希公司、DKW和漫游者四家合并成立“四个圈汽车联盟”。

没多久,即1936年,一款划时代的超级赛车横空出世。没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Type A Rennwagen银箭,它由当时人见人爱、车见车开的大师费迪南德·波舍尔设计打造。它究竟有多牛掰?我只说两点:

1. 在阿瓦斯赛道的长直道上,它跑出了340公里/小时,轻松打破世界极速记录;

2.在10分钟内跑完“纽北”——这可是人类造车以来,第一辆在“纽北”跑入10分钟的车型。要知道上世纪60年代的劳斯莱斯也没这么快好嘛?

这里必须要说到波舍尔这个天才!他很有想法地把4.5升16缸发动机放在Type A的驾驶座后方,把油箱安在车身中部。波舍尔的思路极为前卫也非常清晰——这种安置法儿无论油量多少,都不影响赛车的重心位置,完美实现50:50的最佳车身比重,更是分分钟提高操控性。

银箭自此所向披靡,短短一年时间,共参赛54场,接连囊括了欧洲GP汽车大奖赛(F1的前身)、德国公路赛以及山地赛冠军等等等,获得了32场冠军,刷新了15项世界纪录和23项同级别赛车纪录。

没多久,奥迪Type C诞生了,并由著名的“银箭三剑客”之一Bernd Rosemeyer驾驶着,在法兰克福至达姆施塔特的高速公路上创造了全新极速历史——406.3公里/小时。当时,飞机的时速最快也就300公里而已。

知道了银箭的逆天性能之后,如果听奥迪人说:“咱车跑得可比飞机快”,您可就没理由笑话人家了呢。

以至于在1950年F1初创那会。对极速痴迷的人类依旧对十几年前的“银箭”念念不忘,更将其奉为早期F1赛车的标杆之作!

永远不要局限自己,以突破引燃改变|奥迪创新说

它, 定义了何为真正的超豪车

永远不要局限自己,以突破引燃改变|奥迪创新说

当年,奥迪的创始人奥古斯特·霍希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决心在任何情况下,只生产动力强劲、高品质的汽车。”

前半句对应着银箭Type A,后半句对应的无疑是搭载直列8缸发动机的霍希850系列。

从1934年开始,850系列就已成为当时欧美达官显贵的标配。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850系列所有发动机功率都达到甚至超过100马力。这在当年而言,简直就是发动机界的开山怪。

如果查阅一下资料,就会发现1938年,奥迪新注册的8缸4升以上顶级豪华车,所占市场份额已高达55%,是三叉戟的3倍!整个1930年代,“四个圈联盟”无疑是当年欧洲乃至世界,顶级豪华车市场的典范。

不过这还不算完。因为四个圈要做的,不仅要求最贵,还要求最好——比如850系列的极致版,搭载4.9升8缸发动机,输出高达120 马力的特制型跑车855——作为当年最昂贵的超豪华跑车,它无疑是当时无数壕的dream car!

甚至就连希特勒都爱得不要不要的,可就是得不到。

“四个圈联盟”可厉害了——管你是什么人,欧洲贵族亦或美国名流,权利再大钱再多,咱只卖给完全符合855身份地位气质内涵的人。因而车厂挑来挑去,只看中7位幸运儿。

当时855的售价高达22000德国马克,这些钱直接能买一座豪宅了。同一时期,德国工人阶级的月平均工资只有100马克。不过,即使后者不吃不喝存满220个月……也买不到啊。

永远不要局限自己,以突破引燃改变|奥迪创新说

它, 定义了所向披靡的quattro力量

永远不要局限自己,以突破引燃改变|奥迪创新说

1977年2月,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的北极大树林里,有一群奥迪专家正在测试当时的新奥迪100。测着测着,其中一个断后的小伙伴突然发现,虽然他开的大众Iltis越野车只有75马力,却每每能在过弯时,将200马力的奥迪100甩在身后,太刺激了!

自此,神奇的quattro四轮驱动之奥义被发现了。

三年后,奥迪成功地将quattro“移植”到全新大杀器80轿车上,还完美解决了“转弯时后轮会滑动”这一问题:不再用传统的前后轴固定连接;更不用笨重且昂贵的独立动力分配器。专家们用空心轴将动力传输至中央差速器,通过万向轴将动力传至后轮,而空心轴负责将动力引向前轮……

1980年,第一代高性能双门轿车quattro就此诞生,于日内瓦车展正式亮相。

1年后,quattro正式参加世界拉力锦标赛。短短4年就拿下23次世界拉力锦标赛的赛段冠军。

是的,“quattro”就此那么任性牛掰——它代表一种车型,代表奥迪四驱技术,代表品牌旗下专门实验和研发高性能车型的公司。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车界革命和所向披靡的力量。

一种能和自然力相抗衡的力量。

永远不要局限自己,以突破引燃改变|奥迪创新说

它, 定义了勒芒24小时耐力赛之王

永远不要局限自己,以突破引燃改变|奥迪创新说

1999年,有多少车厂无比向往,就有多少车手闻风丧胆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来了个踢馆的。一出场就用超级大杀器“要你命3000”……不对,是一辆名叫R8的赛车,拿下了2000年总冠军。

踢馆者——奥迪。这是它第一次出征勒芒,也是第一次拿下勒芒冠军。

这只是个开始!

2000到2005年,奥迪共拿下5次总桂冠。仅在2003年输给宾利Speed 8赛车。不过,这根本不算失败。因为那年宾利搭载的也是奥迪TFSI发动机,两家算一家。这6年间,R8还参加了80场勒芒系列赛,共63场胜利——这不算啥,重点是期间任何一辆车的发动机都发生过故障……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不过奥迪根本就没当回事儿嘛!因为人家的目标是——靠柴油发动机拿冠军。这简直就是哪有坑就往哪跳的节奏。一直以来,各大车厂之所以嫌弃柴油机,就因为后者提速慢、重量大的硬伤。

因此当奥迪宣布,将推出柴油动力赛车R10 TDI参加2006年勒芒时,所有人都觉得……奥迪应该是疯了!

但人家确有足够的资本发疯!因为它不仅将柴油机的硬伤由大化小,还将低转速、高扭矩、燃油消耗少的大优势无限扩大——2006年,R10 TDI不仅获得了冠军,更包揽的前三!

尤其是当R10 TDI叫嚣着,带着那独一无二的柴油机轰鸣声冲线时,看台沸腾了——勒芒的柴油动力时代正式来临。

奥迪成为勒芒诞生94年来,第一个靠柴油发动机夺冠的车厂。它给古老的勒芒带来全新活力和无限可能,更改写了世界赛车史。18战13冠的辉煌战绩,更是无可比拟的。

永远不要局限自己,以突破引燃改变|奥迪创新说

它, 定义了灯厂之美名

永远不要局限自己,以突破引燃改变|奥迪创新说

其实在氙气大灯时代到来前,奥迪还和“灯厂”无关。只是和众多汽车品牌一样,对照明处于“白莲花”的态度。直到……1990年代,奥迪首次用上氙气大灯——“白莲花”渐渐开始往“红玫瑰”的style路线上靠。

2003年,北美国际汽车展,奥迪推出了Pikes Peak quattro概念车(即Q7前身)。它将前雾灯设计成窄带型,并首次装备了LED灯。后者即是日间行车灯最早的雏形。

“灯厂style”的雏形就此建立。

估计此处会有宝马宝宝的强烈抗议呢。抗议什么?无外乎“2001年第四代5系车上,我们就已经配备了远近闻名的天使眼啦!”

那啥,当年的那条小“天使眼”,说白了仅仅是装饰,根本没有日间照明的实际作用呀。

因此,奥迪才是定义日间行车灯的那位,比欧盟的“灯规”还早了整整8年!

仅仅过了一年,LED日行灯正式配备在A8 W12上,成为世界首款装备有实际使用功能的日间行车灯车型。就此掀开照明灯换代的新浪潮,灯厂之名彻底做实,再也停不下来。

没多久,带着超特别LED尾灯的A6 Avant闪亮登场。它拥有纳秒级的响应速度和出色的光源强度,在极端天气下也能清晰可见。因此成为了灯厂初期最声名显赫的杰作——只要车流中看见一道明晃晃的尾灯,五百米外任何人都会忍不住脱口而出:“看!奥迪!”

是的,灯厂之名就此坐实,30年不变!

从1990年代氙气大灯到2000年代LED尾灯,再到如今的激光灯,奥迪不仅仅体现在多变的形式和闪耀的外观上,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以人为本的黑科技。

永远不要局限自己,以突破引燃改变|奥迪创新说

永远不要局限自己,以突破引燃改变|奥迪创新说

这是奥迪精神——敢想敢为、敢于改变,百年来始终如一。它传递着奥迪英杰汇、奥迪创新人物精神,影响着汽车格局,影响着制造业历史,影响着各大车赛,影响着每一位车主——每一位正在用自己的力量,不断改变,挖掘无限可能的菁英车主。

比如男乒史上唯一一位全满贯选手,立于世界乒乓球坛巅峰的“中国队长”马龙。

15岁进入国家队,2009年亚锦赛收获中国首个“四冠王”,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单冠军——他的每一次挥拍,都是新的拼搏;而每一次拼搏,都在复刻第一次的挥拍悸动。

永远不要局限自己,以突破引燃改变|奥迪创新说

比如首位“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国车手程丛夫。

12岁成为卡丁车比赛冠军;2001年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加盟欧洲方程式车队的车手;到如今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国第一人……从初级方程式到高级方程式到德国房车大师赛、世界耐力锦标赛、MP1组别、奥迪R8 GT3赛车——他的每一次加速,都是新的极限突破,而每一次突破,都在点燃第一次的逐梦赤心。

永远不要局限自己,以突破引燃改变|奥迪创新说

比如第74届雨果奖得主,更是亚洲首位雨果奖女性得主郝景芳。

18岁荣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拒绝北大中文系的保送,毅然进入清华物理专业;开创“无类型文学”写作风格,成为亚洲首位雨果奖女性得主——她的每一次想象,都是新的颠覆;而每一次颠覆,都在煅烧第一块构筑作品的砖瓦。

永远不要局限自己,以突破引燃改变|奥迪创新说

他们不为那一枚枚荣耀的勋章,不为身后忽远忽近的掌声与欢呼,只为实现梦想,颠覆未来。没有人是天生的赢家,每一场胜利都是拼出来的。

是的,每一个第一次都会引燃改变。

视频加载中...

改变,从现在开始。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