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来源:VC/PE/MA金融圈
华为用行动践行: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人才!华为的财经团队,待遇也相当优厚。
最近搜索招聘网站上华为会计主管的工资待遇,会发现华为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都更新了薪资标准,基本开价都在2-3万左右,比很多公司财务经理的标准都要高了!(华为财务经理以上级别就更不用说了~)
招聘网站华为财务岗截图
除了薪资之外,其他的待遇也是相当一流。
住宿:华为投资了100亿,给员工造了12个欧洲小镇。还特地从瑞士引进了小火车,建成后可以坐着小火车游遍“欧洲”。
食堂:海鲜管够儿、伙食每天不重样……直接把员工当猪养
是不是想想都激动?!
华为财务都是一群什么人?
据华为CFO孟晚舟(华为掌门人任正非之女)在华为演讲里透露的情况,我们大概能够看出华为财务团队工作、人员配置的一些细节:
1、华为财经团队来自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著名大学优秀学生有数百名;2、光合同全球就有1500名项目财务跟进;3、年平均约120万单的员工费用报销,员工在自助报销的同时,机器根据既定规则直接生成会计凭证;4、98个国家和746个账户实现互联互通,支付指令可以在2分钟内传递至全球任一开户银行,付款准确率水平高于银行100倍以上;5、经营性现金流已实现12个月定长的滚动预测。从历史数据的拟合度看,在170个国家实现销售,收入规模约800亿美元,年度现金结算量约4000亿美元,最小偏差仅800万美元。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一是,团队成员学历较高,拥有比较高的素质;
二是,财务操作体系比较完善,并且自动化程度较高;
三是,每个财务成员的工作压力较大,工作强度较大;
四是,拥有细致的核查体系,误差率小。
这应该就是最牛财务团队的样子吧!
高薪源于高标准
任正非:财务必须融入到业务中!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高薪的背后往往也是高要求、高标准。在2018年初与财务员工的座谈会上,任正非就再次提到了对于财务人员的要求:业务人员要懂财务,财务人员要懂业务,形成强固的混凝土体系。
文件很长,但是概括下来就一句话:财务要融入业务!
为什么任正非如此强调财务人员要懂业务,我猜想和早年间的财务一度是华为的成长障碍。
所以在2007年的一次内部会议上,他不无忧虑地说道:“我们的确在海外拿到了不少大单,但我都不清楚这些单子是否赚钱。”
虽然从2000年开始华为已经开始做成本核算,但是还没有前瞻性的预算管理;虽然财务部门已经能够在事后计算出产品的利润,却没有参与前期的定价和成本核算……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使得任正非痛下决心,整顿财务体系,把财务融入业务之中。
此后的任正非在多种场合谈到对于财务人要求,总结下来有四点:
1、财务如果不懂业务,只能提供低价值的会计服务;2、财务必须要有渴望进步、渴望成长的自我动力;3、没有项目经营管理经验的财务人员,就不可能成长为CFO;4、称职的CFO应随时可以接任CEO。
这也是最近几年华为虽然营收增长放缓,但是利润的增长仍然不错的重要原因。不禁让我们感叹:财务管理也是生产力!
我们经常和大家分享的成功的财务人都不是典型的财务人,例如即将明年上位成为阿里新掌门人的张勇,虽然是CFO出身,但是,他在阿里做的不仅仅是一个财务总监的工作。当他选择离开盛大而进入阿里时,他说:“在盛大我更多是典型意义上的CFO,工作内容更多是财务上的,包括投资以及投资者关系。但在阿里巴巴,角色不一样了。我其实从2008年就开始慢慢地管业务了。”
张勇的经历非常完美地验证了任正非的那句话:财务一定要融入业务之中。
正如我们之前的文章评论去中,有很多人给我们分享:总是钻在业务中的财务是很难突破的。而财务本身想要完成完美转型必须突破自己。
从财务出身的华为“公主”
孟晚舟:财务要打开业务边界
华为一直非常重视财务这一块,从财务起家的孟晚舟,对顶级的财务人员要求更不一般。她领导的财务团队曾被父亲痛批,后来痛定思痛,对团队的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体现在她的一系列演讲和致辞中。
当我们财务站在新的高度,此时此刻的超然,只是下一段雄关漫道的开始。
打开作业边界,责任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对财经团队来说,履行岗位职责是我们的必修课,没有写在岗位职责中的管理机会点,是我们的选修课。财经团队一直努力在必修课上,成为ICT行业的最佳实践者;与此同时,也持续努力在选修课上,成为业务最愿意信赖,也最值得信赖的伙伴。
打开管理边界,机会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项目财务的专业能力还处在爬坡阶段,在探索中成长,适配中修正,将是我们未来几年的常态。财经的另一个变革项目——内控体系建设,经过数年的努力,如今已走出了迷雾。
当庞大机器运转之时,内控既是润滑剂,又是制动器。改善经营、优化作业,我们是润滑剂;分权制衡、数据透明,我们是制动器。有效的内控管理,为“积极授权、有效行权”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让听得见炮火的组织,敢于行权、积极行权;让看得见全局的组织,合理授权、有效控制;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管理和控制机制。内控机制的真正受益者是公司的各级作业组织,权力更多、责任更大、边界更清,每个组织都能在自己的权责边界内活得精彩、活得滋润。
打开组织边界,人才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一个组织,必须在开放的耗散结构中,勇敢地开枝散叶,积极地吸收新能量,才能获得持续不断的成长原动力。这就像植物的光合作用,一颗种子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打破组织边界,引入“不带华为工卡的同僚”,无论你是雇员,还是顾问,无论你是全职,还是兼职,我们都将非常开放地合作,“一切为了胜利”,是我们唯一的目标。
打开思想边界,方法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在一切边界中,最难打破的,就是无形的思维边界。只有打破思维模式的禁锢,积极尝试新方法、新工具;突破作业习惯的边界,努力尝试新角度、新立场,才能跟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如今的我们,早已超越了基础财务服务的范畴,ICT行业的先进工具和方法,正装备着我们的队伍,创造着无限的活力。
打开能力边界,工匠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传统的财务服务,早已不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那个驼着背、弯着腰、端着水杯、戴着老花眼镜的账房先生,绝不再是我们的形象代言。
财经已经融入公司所有业务活动之中。从合同概算到项目回款、从产品规划到市场分析、从出差申请到费用报销、从资产管理到存货管理、从销售融资谈判到融资规划落地、从税务筹划到定价设计……,伴随公司的成长,财经组织从“非常落后”走到了“比较落后”,又从“比较落后”走到了“有点先进”。
如舒婷在《致橡树》里写的一样,财经组织与业务组织的关系,就像橡树与木棉那样,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偎。
华为CFO孟晚舟最新演讲:
来日并不方长,选择决定未来
9月14日,华为公司副董事长、CFO孟晚舟,回到故乡成都,与电子科技大学的1700余名学子聊起华为的故事,还有这些故事中的感悟。
以下是演讲精华
一切非凡都源于平凡
很多人说,成都,就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自古就有“少不入川”的说法。
其实,“安逸”、“舒适”只是成都温柔的一面。都江堰“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模式,为成都平原带来了良田千里;电子科技大学的太赫兹研究又将带领我们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切非凡都源于平凡,成都是一个平凡的城市,总也能处处展现着它的非凡。华为也是如此,我们一直努力在平凡中创造着非凡。
1993年大学毕业后,我加入了华为,那个时候的华为只有二、三百人,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销售收入刚刚过亿。30年前,华为只是无人知晓的创业公司。20年前,知道的人也没几个。1996年,我去北京参加通讯展,手里提着几大袋资料,纸袋子上有华为的Logo,出租车司机很热情,说:“哦,华为,我知道……就是做纸袋子的嘛”!
30年后的今天,你在全世界的机场都能看到华为的广告,我们正为全世界30亿人提供着通讯服务。
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原本是开自行车铺的。布尔代数解决了计算机的逻辑问题,没有布尔代数,就没有计算机,也没有信息革命。然而布尔代数的发明者,只是一名小学教师。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人生的起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终将驶向哪里。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一双伟大的翅膀,只是有时我们忘记了扇动。
当我们忘记扇动理想的翅膀时,翅膀就退化成了一个羽绒披肩。
来日并不方长 选择决定未来
佛说,人生最大的错误就是认为自己有时间。
我们可以给自己算一笔时间细账,假设一个人可以工作35年,一天工作8小时,一年250个工作日,我们真正用于工作上的时间也只有7万小时。
“一万小时定律”的提出者研究过作曲家、作家、钢琴家、运动员、棋手,比如莫扎特、甲壳虫乐队、比尔·盖茨等等,得出的结论是“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从平凡走向非凡的必要条件。”
同时,我们也要记住,“一万小时定律”只是从平凡走向非凡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会停止(The meaning of life is that it stops) 。
生命是短暂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我们还有梦想,还有期许,那么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把有限的精力聚焦在你的选择上。
来日并不方长,选择决定未来。
生命注定是一条不会回头的河流,我们要做一朵奔腾的浪花,而不是漩涡中的一片枯叶。
既然生命是平凡的,也是平等的,那么如何让平凡的生命绽放出非凡的光芒,这取决于我们的选择。
首先,选择一个行业大趋势。
今天的行业大趋势是什么呢?
要回答这一点,我们不妨把时间拉长,把空间拉大来思考。几千年人类的科技进步史就是一部摆脱时间与空间束缚的自由史。工业革命,让我们摆脱了体力的束缚;第一次电气革命,让我们摆脱了黑暗和距离的束缚;航天飞机,让我们摆脱了地球引力的束缚。
今天,我们正在进入的智能社会,又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自由体验?
虽然,我们现在还无法想象智能社会将会多么美妙,但我们可以肯定智能社会正在到来。自工业革命以来,一个新的产业周期大约是50年到60年,前三十年是技术的纵向发展,后三十年是应用的横向扩张。我们正处在从信息化到智能化产业周期交替的奇点上,作为智能社会基石的ICT产业将拥有23万亿美元的数字化转型市场空间。
选择与社会发展大趋势同行的行业,成功的概率自然会增加几分。
其次,选择一个成长的平台。
行业趋势,是天时;成长平台,是地利。
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但是如果没有格拉斯哥大学这个平台在理论基础、实践试错上的支持,也许改良蒸汽机的就不是瓦特。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平台是个人价值的放大器,也是个人价值的延长线。华为将为大家提供有技术领先优势的学习平台,建立世界观的国际化平台,开放协作的团队平台,还有锐意进取的成长平台。
定位决定地位。华为三十年来,选择持续聚焦在ICT基础设施的突破上,智能社会必将是万物互联、万物感知、万物智能的,华为在这三个方向都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眼界决定思想,遍布170+个国家的销售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拓展视野的平台。
在华为,世界不在远方,就在你的眼前。每次出差,对我来说,都是一件愉悦的事情,特别是到一个陌生的国度,见到一些陌生的人。有一次入境时,移民局官员看到我盖满章的护照问:“你是不是导游?”我说:“No,I work for Huawei!”其中的自豪与愉悦,相信很多华为人都深有体会。
2017年,华为人飞行了17.5亿公里,可以绕地球4.3万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对世界、对社会、对文化的认识正是在这样一个国际协作的平台上建立起来的。
第三,选择一个聚焦方向。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面对时间,面对宇宙,我们都有深深的无力感和渺小感。前面提到的一万小时定律,仅仅只是从平凡走向非凡的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
人人生而平凡,如果又不自甘平庸,怎么办呢?
无数成就非凡的科学家,无不是一辈子只干了一件事,在一个领域,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地持续研究。把有限的生命聚焦在一个方向上持续投入,才有可能突破,就像足够强度的高压水枪,可以切割钢板一样。
2016年,极化码(Polar码)正式成为5G技术标准之一。其实,它的发明者土耳其Erdal Arikan教授1982年就开始了研究,在2008年才公开发表Polar码论文。2010年,华为识别出极化码的潜力,持续投入。华为科学家与Arikan教授一起又经过“十年磨一剑”,取得多项核心技术突破,才完成Polar码从学术研究到产业应用的蜕变。
童文博士,是3G、4G无线通信技术构架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华为引入的第一批Fellow。作为华为5G项目经理,为了实现技术突破并帮助制定统一的全球标准,在过去10年里,他在世界各地旅行了数百万公里。
我们制造部的员工周二虎,能够在50倍显微镜下,手工调整六维调节架,精调到千分之一毫米,实现720束激光通道。
童文和周二虎就是华为十八万员工的缩影,他们板凳甘坐十年冷、耐得住寂寞,认准方向就坚持不懈,把工匠精神做到了极致。
如果一艘船不知道驶向哪一个港口,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不是顺风。
所以,要真正问清自己的内心,拿出行动的勇气,坚持自己的选择。
华为给年轻人最大的回报
是不辜负你的选择
人生苦短,青春更短。我想,华为能给年轻人最大的回报是不辜负你的选择。我们将与你一道,用奋斗的火花,点燃无愧无悔的青春。
“蒙哥马利计划”打开成长的空间
我们从今年四月份开始,实施“蒙哥马利计划”,就是为了让好苗子不在等待中枯萎。
年轻人,你觉得自己牛,你干了牛的事儿,但是公司不知道,怎么办呢?
我们的“蒙哥马利计划”能为每一位华为员工提供“20分钟”的演讲机会。在公司董事会成员的面前,客观讲述自己的工作成绩和感悟。任何员工都可以自由申请成为演讲人。
“蒙哥马利计划”给每一位基层员工一个“怀才得遇”的机会。
2017年华为破格提拔4500人,2018年将破格提拔6000人。
物质文明奠定精神文明
电子科技大学的刘盛纲老校长,70岁从校长的岗位上退下来,走进实验室,进行太赫兹的研究,太赫兹可能将改变未来的通信技术。
刘校长说“搞科研就是要一辈子清贫”。我们崇尚刘校长始终与梦想同行的精神追求。作为一家企业,我们为员工提供的不仅仅是与梦想同行的精神追求,还有与梦想同行的物质回报。
精神文明引领物质文明
今天在成都,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成都的英雄故事。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华为成都无线产品技术支持部的同事罗涛,第一个冒着生命危险,和中国移动的两位工程师,在5月14日空降到震中。当天他们乘坐军用直升飞机从凤凰山机场起飞,晚上六七点钟飞到汶川牛老寨山头,降不下去。山顶空地很小,第一次飞过了头,第二次机翼差点铲在山崖上。第三次好不容易悬停在山顶,靠绳索降落到地面。
对于外界,他们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在华为,他们就是令人崇敬的英雄,罗涛被华为评为了我们自己的“特级英雄”。救灾结束后,公司给参加抗震救灾的勇士颁发了九公斤重的水晶纪念杯。
七年之后的2015年,我们又在巴黎造币厂重铸了“汶川地震救灾抢通英雄纪念章”,发放给142位参与了汶川地震抢险的同事。
华为崇尚“物质文明奠定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引领物质文明”,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只要你们选择华为,华为都将“不负岁月不负卿”。
把思想打包带走,分享胜于拥有
华为其实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开放的大学。我们拥有超过30000+的网课,为你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
我们构建了心声社区,每位华为人都可以自由发言,指点江山。
在华为的园区内,有咖啡吧,有图书馆,我们鼓励分享。我们相信分享胜于拥有,华为有大大小小的图书馆,仅财经图书馆有藏书万册,涉及人文、社科、艺术等偏思想类的书箱。我们鼓励大家有借无还,把知识带回家,把思想分享给他人,有分享才会有新的聚合,新的动能。
最后,我想说:
勤奋不设时限,
伟大不因天赋,
成功不走捷径,
探索不问终点,
开创不曾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