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知名财经评论家
中国人民银行10月7日发布公告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此次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中期借贷便利,属于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因此,在优化流动性结构的同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着重回应了此次降准是否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贬值压力。本次降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更加巩固。作为大型发展中的经济体,中国出口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中国经济以内需为主,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较为完善,进口依存度适中,人民币汇率有充足的条件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我们认为此次降准对汇率可能会产生临时性的波动,但长期影响甚微。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一是市场对本次央行定向降准应已有足够的预期。
经济基本面上,8月经济金融数据反映宽基建宽信用政策效果有限,而9月制造业PMI数据显示供需两端双双走弱,反映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存在定向降准保经济的需求。从长远看,良好的经济基本面也有利于汇率的稳定。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来看,10月中旬有约4500亿左右的MLF到期叠加月中缴税缴准需求,定向降准置换MLF既可以稳定流动性总量,又可以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是合理的选择。当下时间点宣布定向降准一个点,属于市场预期范围之内,影响应该较为中性。
二是央行政策工具充足。
在国庆长假期间,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多次跌破6.90关口,不少市场人士也担心此次降准将加大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实际上,本次降准弥补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缺口,优化了流动性结构,银根并没有放松,市场利率是稳定的,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与名义GDP增长率基本匹配,是合理适度的。并且央行在美联储继续加息的背景下,仍然表态称“人民币不会形成贬值压力”。
一方面说明央行认为国内目标要优先于对外目标,另一方面也说明央行有意愿与能力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维持在特定水平上。逆周期因子的重新引入加强了央行影响中间价的能力,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仍在继续加强,此外央行还保留着外汇储备干预与离岸市场干预的能力。因此,有离岸央票和逆周期因子护航,已为汇率做好缓冲。近期,美联储加息后央行并未跟随提高OMO利率,未来可能通过在香港离岸市场发行央票,减轻人民币贬值压力。
对于大国而言,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无疑更为重要。降准定向宽松,以对冲内部的部分经济数据放缓,以及外部的关税影响。对冲之后,国内经济的下行有望得到缓解,也就为汇率平稳创造了条件。而通过离岸央票和逆周期调节因子工具,离岸和在岸汇率受到的冲击减小。
三是去杠杆和强监管政策背景下,本次降准未改货币政策基调。
人民币汇率走势受多方面影响,比如中国对于国外经济基本面的走势,以及国际资本流动政策的调整情况。从目前来看,经济形势的变化已经使得市场能够对于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有了更为明确的预期,同时国际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政策也已经基本就位。所以,这一次降准不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额外影响。从流动性方面来说,首先,降准的目的在于置换MLF,同时对冲税期影响,因此流动性总量变化不大;其次,与逆回购、MLF等方式相比,降准释放流动性不会增加金融机构成本,并且没有到期期限,不需要商业银行偿还,因此有助于优化流动性结构,刺激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
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还能够同时降低成本;最后,降准有助于稳定金融机构预期,强化对政策的正面判断,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均有较强的正向信号作用。所以,本次降准不会对流动性总量产生太大影响。加之目前有去杠杆和强监管政策的影响,所以央行不太可能通过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发展,也就不会对人民币带来过大的贬值压力。另外,降准对实体经济有正向的支持作用,对汇率稳定也有一定的帮扶效应。
原文刊载于腾讯企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