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2008年9月15日,全球投行巨擘雷曼兄弟宣布破产保护,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正式拉开序幕。十年过去,第一时间推出“四万亿”刺激措施的中国经济步履蹒跚,而经历金融危机的美国经济则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这个角度上看,雷曼的故事似乎没有结束。雷曼崩溃的那些日子,到底经历了哪些风雨,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
一、再造雷曼
迪克·富尔德,雷曼兄弟的前CEO,这个在雷曼工作近四十年的人,几乎可以和雷曼划等号,在他任上,雷曼获得了重生,也最终走向毁灭。
作为一家1850年就成立的公司,雷曼由伊曼纽尔·雷曼、亨利·雷曼和迈尔·雷曼共同创立。雷曼一开始从事棉花业务,1868年,他们将公司总部迁移到了纽约市,后来联合其他几家大公司建立了纽约棉花交易所。后期涉入投行和咨询业务,在这个领域,雷曼遇到了一生之敌—高盛。为了能够在咨询和投行业务和高盛展开竞争,雷曼高薪从贝克尔资本公司挖来李维斯·格鲁克斯曼来负责商业票据业务。
格鲁克斯曼为雷曼发展了投行业务,也发掘了富尔德。作为一名富二代,富尔德出生于纽约一个富裕的家族企业。他的外祖父拥有一家收入10亿美金的—联合招商制造公司。富尔德在大学期间,就在雷曼实习,他进入雷曼的第一天,看到人声鼎沸的交易大厅:所有交易员在声嘶力竭的报价、紧张忘我的工作。富尔德喜欢交易大厅的这种喧闹声,在这里只有拥有智慧、相信自己的人才能生存,他后来回忆说:我属于这里。
于是1969年他从科罗拉多大学毕业时,便进入雷曼。华尔街有天生的导师--门徒文化,格鲁克斯曼对于他的门徒富尔德非常欣赏,他曾经对朋友说:迪克不会让情绪影响他的判断。他很清楚买卖时点,他是天生的交易员。
雷曼前CEO迪克·富尔德
富尔德熟悉华尔街的生存法则,他可以为了达成目的,不惜代价。有一次,他的一笔交易需要领导签字,而领导正在电话中,富尔德大声催促,领导大怒:除了你的交易,其他什么都不重要,除非我把桌子上的文件都办完了,才能给你签字。富尔德于是用胳膊往领导桌子上一扫,所有文件漫天飞舞,然而问:现在可以签字了吗?从此,富尔德得到了一个新的称号:大猩猩。
1984年,乔治·奥威尔小说《1984》里的恐怖事情没有发生,但是对于雷曼却是黑暗的一年。在这之前,格鲁克斯曼逼走了CEO彼得·彼得森,后者出走和同事史蒂夫·施瓦茨曼共同创立了黑石集团(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被称为资本之王)。彼得·彼得森发动报复,促成了美国运通收购雷曼。
富尔德为了雷曼独立,奋斗十年之后,1994年,美国运通终于决定把雷曼分离出去。这一时间的雷曼风雨飘摇,资本严重不足,谁也没有想到,在CEO迪克·富尔德的带领下,雷曼奋勇前进,发展成了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和高盛一样,雷曼高度重视自营投资业务,开拓了商业贷款、房地产、杠杆贷款等业务。雷曼巅峰的2005年,雷曼的营业收入达到320亿美元,利润32亿美元,股本回报率高达19.4%。
2006年,《财富》杂志的盛赞雷曼兄弟之前10年内实现了“历来最卓越的经营业绩”,并认为“富尔德对雷曼兄弟的改造如此之全面,以至于这不太像首席执行官的做派,而是更像创始人的做派”。2008年,富尔德成为华尔街大公司里面任职时间最长的首席执行官。
但是,雷曼的业务有两大致使弱点:
1、雷曼的期限错配非常严重,高度依赖短期拆借市场,特别是依赖隔夜拆借交易,如果货币市场发生大规模动荡,交易对手流失,那么雷曼会立刻面临资金链条断裂的问题;
2、雷曼深度涉入房地产相关的次级债务,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崩溃,公司持有的资产深度减值,抵押资产的公允价值快速降低,最终让雷曼走向深渊。
二、拯救雷曼
2008年3月16日,在美国财政部的压力下,美联储为贝尔斯登持有的有毒债券资产提供300亿美元担保,摩根大通以总价约2.36亿美元(每股2美元)收购贝尔斯登,舆论哗然。因为美联储很少如此深度参与美国银行业的收购,用贝尔斯登员工的话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奉子成婚,这更像一次强奸。
作为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事件发生之后,影响极为深远。华尔街知道,下一个需要解决的,就是雷曼。对富尔德来说,贝尔斯登给了他一个错误的信号:就是在需要的时刻,政府部门,特别是美联储和财政部会伸出援手。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错觉直接毁掉雷曼。
尽管如此,雷曼首先还是想自己解决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希望能得到股神沃伦·巴菲特的投资。因为巴菲特投资,不仅仅能够给雷曼带来现金,也能带来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然而股神的报价是苛刻的:巴菲特希望投资总额30-50亿美元股利为9%的雷曼优先股和40美元行权价的认股期权,彼时雷曼股价还在40元左右。富尔德认为巴菲特要价过高,拒绝了这笔交易。可以作为对比的是,高盛后来接受了巴菲特更为苛刻的投资:总额为50亿美元,股利10%的高盛优先股,以及115美元行权价的认股期权(巴菲特后来行使了这项期权,使他成为高盛的大股东之一)。
沃伦·巴菲特
在拒绝了巴菲特的投资后,雷曼受到了市场空头的打击。打击的主力是以绿光资本的埃因霍温为首的对冲基金,而做空雷曼也成为埃因霍温的经典战役。在雷曼公布一季报的时候,埃因霍温就注意到雷曼的会计账目问题。雷曼在对旗下的不动产估值仍然采取成本法的方法。也就是说,雷曼是以买入价来对房地产进行估值,无论房地产市场如何崩溃,只要不卖出,房地产就不进行减值。显然,这并不科学。在埃因霍温的打击下,雷曼股份持续下跌,很显然,他们需要做出改变。
绿光资本对冲基金经理:埃因霍温
喜欢体育的朋友应该知道,每当球队战绩出现问题时,主教练是第一个被问责的对象。在危急时刻,雷曼内部在酝酿当年格鲁克斯曼逼走彼得·彼得森的政变,最终,雷曼执行总裁乔·格雷戈里和CFO埃琳·卡伦出局,成为替罪羊。实际上,乔·格雷戈里是富尔德最亲密的战友,两人合作的时间超过30年,是雷曼从低谷走向巅峰的关键人物。埃琳·卡伦尽管认为并不具备担任一家大型投行CFO的能力,但确是美国个人奋斗成功的典范,一度被视为“华尔街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最后,雷曼股权投资负责人巴特·麦克达德成为接任者,他将承担起拯救雷曼的重任。
雷曼前CFO:埃琳·卡伦
2008年7月,房地美和房利美全线溃败,整个金融体系岌岌可危。雷曼兄弟宣布第二季度亏损28亿美元(这是自从1994年脱离美国运通公司以来的首次亏损),出人意料的巨额亏损损害了雷曼兄弟的信誉,也导致市场开始怀疑该公司是否隐瞒了其他事项,华尔街已经形成共识,普遍认为雷曼兄弟气数将尽。受此影响,“债券之王”-比尔·格罗斯管理的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宣布停止与雷曼的交易,史蒂文·科恩(知名美剧《Billions》里鲍比·艾克斯罗德的原型)管理的SAC资本也停止与雷曼的交易。此时的雷曼,已经在崩溃的边缘,必须找到白衣天使来拯救自己,否则不堪设想。
债券之王:比尔·格罗斯
对冲基金大鳄:史蒂夫·科恩
三、谁是白衣天使
朝鲜战争以后,韩国为了恢复战后严重被破坏的国家经济,为经济发展提供长期资金,成立了一家政策性银行—韩国产业银行(类似中国的国家开发银行)。2008年韩国出台了对金融业进行重大重组的政策,准备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韩国产业银行CEO闵裕圣曾经是雷曼韩国分公司的负责人,一直想在金融业证明自己,雷曼的危机给了他绝佳的机会,他想收购雷曼25%的股份。
2018年8月,在前期做了大量沟通之后,闵裕圣率团队飞抵纽约,开启了收购雷曼的相关谈判。
闵裕圣提出的方案是,将雷曼兄弟一分为二:一个是“好银行”,将保留公司的最佳资产和经营状况良好的业务;另一个是“坏银行”,将保留公司的问题资产和其他涉及房贷的资产。在雷曼兄弟,两个单位被称为“干净公司”(Cleanco)和“分拆公司”(Spinco),韩国产业银行将投资这个干净公司,价格是干净公司净资产的1.25倍,价格大约在每股20到25美元之间,而且前一天收盘价是15.57美元,属于溢价收购,这是一个很有诚意的报价。
开始的谈判由麦克达德主持,在他将闵裕圣的提议汇报给富尔德时,意外的情况出现了。富尔德提出两点修改建议:一是韩国产业银行应该购买一部分雷曼持有的不动产;二是将净资产1.25掊的收购价提高到1.5倍。对于这两个建议,闵裕圣认为自己受到了侵犯,他认为危机中的雷曼没有诚意,韩国金融监管机构也对这笔交易提出了批评,于是韩国方面终止了这次收购。
实际上,在雷曼危机暴露之初,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财政部长保尔森就敦促雷曼寻找买家,伯南克让纽约联储主席盖特纳负责与富尔德的联系。华尔街都知道,大型商业银行美国银行CEO肯·刘易斯渴望拥有一家投资银行,但是美国银行的体量,只能收购一家投资银行。而同期,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也急需买家,此时,美国银行面临收购美林和雷曼二选一的问题。无论收购哪一家,美国银行希望得到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同样的待遇,就是希望政府能够为有毒资产提供担保,并希望美联储能够降低美国银行的资本要求。
但是悲哀的是,在宣布接管“两房”后,舆论争议不断,有鉴于此,财政部长保尔森放出话去,不会再为私营机构的收购买单,作为市场经济的终极信徒,他不想背上“救市先生”的名号(讽刺的是,他后来提出政府直接接管AIG,并向各大银行注资)。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希望美国银行找到一个私营机构的解决方案。
金融危机三剑客:左起保尔森、伯南克、盖特纳
于是,美联储组织了多家华尔街巨头参与组织求助雷曼,就像当年组织银行救助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引起的危机一样。周末,纽约联储邀请高盛的劳尔德·贝兰克梵、美林的约翰·赛恩、摩根士丹利的约翰·麦克,摩根大通的杰米·戴蒙、花旗银行的维克拉姆·潘迪特以及纽约梅隆银行的鲍勃·凯利,瑞士信贷银行的布雷迪·杜根、法国巴黎银行的埃弗里特·申克、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埃伦·阿勒马尼和瑞士联合银行的罗伯特·沃尔夫等几乎代表全球金融精英的会议,主要议题,就是在政府不参与求助的前提下,找到私营部门解决雷曼问题的方案。
此时,美国银行在仔细审查雷曼的财务报表之后,决定放弃收购雷曼。肯·刘易斯对保尔森说,雷曼兄弟在官方评估中将其资产的真实价值高估了600亿到700亿美元。从另外一个方面看,美国银行和美林在业务上互补性更好,因为美国银行的零售银行业务十分庞大,而美林的经纪人大军被戏称为“雷鸣般的羊群”,其零售业务在各大投行之间是最庞大的。最终,美国银行选择了收购美林,最终有着近100年历史的美林作为一个独立投行不复存在,更名为美银美林。
美国银行CEO:肯·刘易斯
收购后的美银美林
雷曼只剩下最后一根稻草,来自英国的巴克莱资本。鲍勃·戴蒙德,是英国巴克莱银行旗下的投资银行CEO,在加入巴克莱银行之后,戴蒙德把巴克莱资本从3000人的小投行,发展成拥有15000人英国金融巨头。戴蒙德对成为全球主流投行CEO心心念念,收购雷曼,成为他达成目标的绝好机遇。在雷曼寻求买家时,巴克莱资本拟定了一套完整的收购雷曼计划,其中最主要的障碍和韩国发展银行一样,他们不想收购雷曼的不良资产,也就是说,华尔街需要先解决这个问题。
巴克莱资本CEO:鲍勃·戴蒙德
纽约联储组织的大型银行CEO会议经过研究,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在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牵头下,摩根大通、高盛等各大银行组成财团,为雷曼不良资产的“分拆公司”提供融资。也就是说,阻碍雷曼的最大绊脚石被移开,但是,谁也没想到,更大噩耗还在后面。
英国金融监管机构拒绝批准巴克莱资本收购雷曼。保尔森立刻致电英国财政大臣阿利斯泰尔·达林,达林认为,英国自身的金融系统已经濒临崩溃,他不会再批准英国金融机构再收购有问题的美国投行。“我不想进口你们的癌症”,达林对保尔森说。实际上,根据英国法律,巴克莱银行在并购案获得股东批准之前,不得为雷曼兄弟的债务提供担保,而且批准程序可能要耗费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这对于和时间赛跑的雷曼来说,根本来不及。
最终,雷曼没有找到买家,只能破产。于是,美国现代金融史上滑稽的一幕诞生了。保尔森希望雷曼立刻宣布破产保护,否则继续拖延只会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但是理论上政府没有权力要求一家私人机构破产。保尔森指示美国证监会主席克里斯·考克斯打电话命令雷曼董事会寻求破产保护。考克斯无奈之下只能就范,雷曼董事会瞬间就炸开了,悲观博士考夫曼(雷曼的风险委员会主席,曾就职于所罗门兄弟,因对70年代的悲观态度名噪一时)愤怒的说,“这是耻辱的一天,政府怎么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监管者都到哪去了?”。但是最终,每位董事都明了时局,投票通过了破产决议。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150多年历史的雷曼,正式走向终结。
四、教训与反思
雷曼兄弟的破产将美国金融危机推向高潮,因为雷曼与全球各大金融机构都有交易往来,很难想象,一家资产规模达到6390亿美元机构的倒闭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实际上,对金融危机的反思至今还在继续,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府援助一家金融机构的标准和边际是什么,实际上,五大投行只有雷曼破产保护。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变身成为银行控股公司,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在这其中,政府的身影随处可见,为什么在雷曼问题上,政府选择袖手旁观?
2、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启示:在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占总回购的比例太高,各家金融机构也是高度依赖隔夜或者短期回购,俨然一个个小型雷曼,这其中是否蕴含风险?
3、中国的商业银行们,在表外资产向表内转移时,面临巨大的资本缺口,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监管机构的智慧;
4、中国的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拥有庞大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相关资产,如果房地产市深度调整,是否会引发美国式银行危机?
最后,于中国的金融从业和监管人员来说,如果真的发生金融危机,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