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沈述红 2013年6月30日晚,33岁的河南人吴芳,正在深圳罗湖区入住不到3个月的新房里召开家庭会议,主要商量三件事:暑假将至女儿该报什么培训班、暑期旅游去哪里,以及是否要将一部分银行储蓄资金放入余额宝。“同事告诉我余额宝今天的7日年化收益都超过6%了,不说比银行活期存款利率高了多少倍,这比我们之前买的那几只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也要高出不少,咱们要不也试试?”吴芳寻求家人的建议。
前一阵子从新闻联播中了解到余额宝的丈夫点了点头,但出于对新鲜事物未知性的警惕,夫妻俩决定先投1万元试水。
吴芳家正在谋划的事情,也在当时无数居民家庭中讨论着。
2013年7月初,在西安某券商分公司实习的“90后”杜可回老家喝喜酒。席间,很多亲戚围着她讨教如何通过手机使用余额宝。此前,她已经向很多不懂理财的高中同学和发小推荐了这款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杜可意识到:理财产品也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是的,国内居民的理财方式正在发生着一场大变革。
兴起
现在看来,杜可的判断没有错,2013年在日后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随着这一年5月29日一款叫做余额宝理财工具的横空出世,搅动了金融行业的“一池春水”,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的财富观念,也从避谈财富、追求财富半遮半掩,演变为乐享财富“全民总动员”。
一个崭新的全民理财时代到来了。
余额宝的实质是以互联网为募集渠道而募集的货币市场基金,投资者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其低门槛至1元、高收益率、安全便捷的属性唤醒了数亿老百姓的投资理财意识。发行没多久,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曾一度接近7%,秒杀所有银行存款利率,一战成名。人们也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该产品的钟爱。
用1万元成功“试水”后,吴芳在2013年底陆续将1/3的银行存款和年初以来亏损不少的部分股市资金投向了余额宝。在她看来,余额宝不仅是家里的理财工具,其和支付宝挂钩,还是日常支付工具,菜市场买菜、商场购物、外出旅游、聚会转账等各种各样的场合都用得上。“以前出门都得带上现金和银行卡,现在家里已经很久没看到现金,外出也只需要拿上手机就好了。”
杜可使用余额宝之后的最深感受则是:不怎么去银行取钱了。“太方便了,日常消费支付都靠它,理财收益倒是其次了。”
2013年底,深受百姓喜爱的余额宝规模达1853亿元,2017年一季度末,余额宝规模更是突破万亿元,截至目前规模达1.45万亿元,稳坐全球货币基金规模第一宝座。余额宝的成功,也让中小规模的天弘基金实现逆袭,成为了基金公司中的“巨无霸”,其他公司一时难以望其项背。
余额宝的出现,不仅扭转了人们因为传统储蓄文化以及投资渠道受限等原因导致的“有钱就存银行”的理财观,还改变了货币基金以银行销售为主的原始销售格局,开启了互联网货币基金发展的序幕。
余额宝饮得头啖汤后,众多互联网巨头、基金公司和银行等机构迅速跟上。2014年1月,在微信普及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另一款重磅产品微信理财通上线,普罗大众再一次能够以便捷的途径接触到专业理财产品。“我身边的朋友或多或少都会用理财通和余额宝理财。”杜可说。
由此,“宝宝类”基金队伍不断壮大,现金宝、活期宝、薪金宝、工资宝等各种类型的宝宝类货币基金,在功能定位、适合人群等方面各具特色。此后五年间,宝宝类基金从飞速发展到缓慢增长,总规模跨越至4.54万亿元,理财行业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从行业发展初期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系”宝宝独占鳌头,到基金公司、银行、代销机构陆续成立“基金系”、“银行系”、“代销系”宝宝类产品,宝宝类基金行业隐隐有了百舸争流的趋势。截至目前,已有61家机构进军宝宝类基金领域。而首批发行宝宝类基金产品的机构在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制度建设等方面先人一步,至今仍然保持在第一梯队,如支付宝、腾讯控股、平安银行、工银瑞信基金等。
在余额宝之后,吴芳又陆续购买了3只其他宝宝类基金产品。“现在,我们家存在银行里的钱也越来越少,宝宝类基金、银行理财、定投基金、股票等理财方式都在用。”
90后的杜可则更为“激进”,她的银行账户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不再用于储蓄存款。“所有的闲钱,我基本都转到宝宝类基金和其他理财产品了。其中,宝宝类基金在我的个人投资总额中占比30%。”
五年间,宝宝类基金为包括个人投资者提供了高于传统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的回报。据统计,2013年下半年至今(9月18日),宝宝类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达3.7%。与此同时,宝宝类基金规模迅猛扩张。截至2018年6月30日,全国共有393只货币市场基金,总规模约8.44万亿元。其中,“宝宝类”产品数量达74只,挂钩56只货币基金,规模达4.54万亿元,占货币基金总规模的半壁江山。
“宝宝类基金在两个时期几乎呈爆发式增长,一是2013年末2014年初,二是2017年,这是因为宝宝类理财本质上是货基,而这两个时间段内市场资金利率相对较高,余额宝收益率也维持了较高的位置,对投资者而言吸引力较大,规模也就随之快速扩大。”一位券商分析师如此说道。
申万宏源证券债券研究首席分析师、固收研究主管孟祥娟表示,宝宝类基金崛起的逻辑,“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发展至今,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依然较小,因此在存款搬家过程中,作为流动性较强的产品,银行理财和货基的快速崛起也就成了必然;另一方面,货基配置中除了存款,最大的部分就是同业存单,在监管之前存在‘银行委外资金投资货基-货基持有存单/存款’这种简单套利模式,也带动了机构定制型货基规模的快速增加。”
香山财富研究院联席理事长范勇宏表示:“宝宝类基金推出使得人们可以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财富管理,不受传统银行营业时间、地点的限制,给千千万万中小投资者创造了极大的便利,大大提高了效率,让小散户不仅享受了高端客户的待遇,而且也提高了自己的投资收益。它还使公募基金更加大众化、普及化,成为普惠金融最重要的载体,是对传统金融业的一次深刻革命,有利于普惠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对于中国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变局
不过,宝宝类基金并没有如大众想象的那般,一直保持高收益状态。
宝宝类基金不仅在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破3%”,其在2015年国庆前后也遭遇了收益率“破3%”事件。
其实,加速狂奔的宝宝类基金也就早就引起了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作为现金管理工具,其过快的增速及过大的规模蕴藏着流动性风险。2017年开始,宝宝类基金监管节奏加码。为防范风险,余额宝本身对产品做了数次调整,包括限购,先后共纳入十多只互联网货币基金以分散一基独大的规模和风险等。这也导致余额宝规模从一季度末的1.69万亿元下降到 1.45万亿元,下滑幅度高达14.2%。对此,天弘基金曾公开表态,余额宝调整其实是好事,主要为限制规模、放缓增速,这样也是基于长期稳健管理的考量。
孟祥娟表示,宝宝类基金向下拐头基本从2018年初开始。一是监管的约束,对于货基规模、流动性资产配置以及赎回等政策一直在出,严格限制货币基金规模的快速飙升。2017年9月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10月落地执行,新规中对于货基的规模和资产配置都提出了细化要求,规模上要求摊余成本法货基的月末资产净值合计不得超过风险准备金余额的200 倍,而宝宝类理财产品由于规模过于庞大,也受到了直接窗口指导;配置上,新规也提高了对流动性资产配比要求,引导货基回归流动性管理工具。此外,2018年6月,央行证监会联合发文加强约束货基“T+0赎回提现业务”,对单个投资者持有的单只货币市场基金,设定在单一基金销售机构单日不高于1万元的“T+0赎回提现”额度上限,也大大降低了货基的“灵活便捷”的流动性优势,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基金公司的业务成本;二是国家年初开始监管重点从金融市场去杠杆转向实体去杠杆,而在经济增长压力下,货币政策开始边际放松,令市场资金面出现快速下滑,货基收益率也就随之拐头向下,弱化了吸引力,规模也难上。
进入2018年,虽然行业规模有小幅上升,但二季度总规模环比仅增加了339.35亿元,微涨0.75%,为历史涨幅最低值。近一年的宝宝类基金规模增幅在震荡中下降,2018年第二季度的规模增幅较2017年第二季度同比下降了25.89%。
宝宝类基金在经历了2018年1月份4.33%的收益率高峰值后便开始下降,今年以来至9月18日收益率普遍回落至3.5%以下。今年以来,余额宝收益率降至2.69%。其中,该产品9月 18日的 7日年化收益率为2.98%,这一数值也创下自2016年12月23日以来的新低。
吴芳表示:“我买的宝宝类基金产品今年收益都不太好,已经快习惯了。至于余额宝,我和朋友们更多地把它当‘零钱包’,收益聊胜于无。”
2018年9月20日,深圳市福田区新洲路上的一家中国银行里,理财经理谢振正在给客户推荐理财产品。“最近几个月感受尤为明显的是,宝宝类基金产品由于收益持续下行,已经不再像前几年那样受欢迎。而银行‘类货基’理财产品收益反超,产品比较畅销。”其表示,“现在,很多顾客谈起‘宝宝类产品’信心都不高,觉得收益很难再回到以前了。”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固收投资总监认为,宝宝类基金收益率下行,这其实是回归常态化,对市场而言是好事,投资者应该习惯货币基金2%-3%的收益,这也是符合其定位的收益水平。
深圳一家中型公募基金经理认为,宝宝类基金的监管约束反倒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向前发展。在他看来,在市场和行业监管的引领下,宝宝类基金正朝着更加规范、理性、成熟的方向发展,产品的规范性和优胜劣汰不断升级。
未来
过去,宝宝类基金凭借其相对于银行存款利率更高的收益水平,以及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申购和赎回的高流动性,而受到在互联网上有理财需求的人群的青睐。但如今,规模、收益双回落,宝宝类基金又将何去何从?
从外部竞争来看,一方面,基金公司正在寻找新的替代产品,如短期债券基金,门槛也同样低,收益率相对更。另一方面,银行理财开始发力现金管理类产品,每日可申购赎回,有的类似货基有7日年化收益率,一些产品的收益率能达到4%左右。但其购买门槛5万元起。不过,7月20日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建议将单只公募理财产品的销售起点由目前的5万元降至1万元。
吴芳家2018年9月15日家庭会议上,也决定投资一些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过去5年间,其除了购买宝宝类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保险理财产品等稳定性相对较高的产品外,吴芳丈夫还在朋友的引导下尝试做了一段时间的期货,但无奈折戟。此外,吴芳还在丈夫升职公司高管后在海南购置了投资性住房,并于2014年初投资了收益率高出货币基金不少的P2P产品。初期投入的几万块到期兑付后,逐渐将50多万投放到多个P2P平台上。
2015年初在A股牛市喧嚣的声音里,吴芳丈夫和公司里一些“资深股民”交流后决定赎回放在P2P里的钱,全部投入股市。这让吴芳家后来既庆幸又沮丧。庆幸是因为2016年P2P相继曝出风险,行业迅速陷入寒冬,吴芳家及时抽身避免了更大的损失。沮丧则是因为2015年下半年和2018年股市飞流直下三千尺,吞噬了股票账户里的浮盈和不少本金。
经过一番商议,吴芳家决定:以后不要轻易涉足不熟悉的投资方向,要加大多元化配置,并撤出一部分股市资金投入到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中。同时,由于已经习惯货币基金2%-3%的收益,并且认为今后不太可能下行太多,家庭决定继续持有宝宝类基金。
在孟祥娟看来,自2017年开启金融市场去杠杆以来,货基的简单套利和信用下沉模式就受到了约束,同时流动性资产配置要求也逐步趋严,预计未来宝宝类理财收益率继续回归流动性管理工具本质。随着资金面和配置情况的变化而随之波动,预计近期宝宝类理财收益率将继续小幅下探后逐步企稳。
此外,一些其他金融公司将各种理财产品包装成宝宝类产品,名字类似但本质差别较大。孟祥娟直言:“这其中有很多是庞氏骗局以及非法集资,风险较大,但普通投资者识别难度大,加强投资者教育和监管很有必要。”
如此看来,宝宝类基金背后的互联网巨头、银行和基金公司等机构,除了要面临未来财富管理总量增长的趋势、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将面临更为复杂的社会责任。一方面,他们要为客户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的理财工具,强化产品创新,提高服务水平,助力客户资产增值保值;一方面,还要向客户输送正确的财富观,替用户规避各种层出不穷的潜在金融风险和骗局。这一切,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