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来源:天天基金)
牛人往往都有很高的投资维度,通过哲学,商业模式去看问题。由于自己很幸运也是身处这个最好的行业,经常能接触到很多基金经理。我也经常发现,最牛的基金经理往往不会和你讨论个股,而是基于方法论和投资哲学的交流。他们用更长的时间维度去衡量优劣,而不是找到明天就能上涨10%的股票。在和肖志刚的访谈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这种高维度的思想:
1)巴菲特的商业模式。许多人对于巴菲特的学习更多基于他一直以来推行的价值投资方法,当然这本身也是真正能长期带来超额收益的方法。但肖志刚在学习方法的同时,也去思考巴菲特的商业模式。我个人理解是,巴菲特的核心还是去获取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资金的能力。类似于卡牌游戏中的“赚卡差”。这种能力帮助巴菲特能够从容面对巨大回撤(在其早期历史也经历过大回撤),以及可以降低投资回报预期。
2)应对比预测更重要。肖志刚有一个观点,世界是无法预测的。如同索罗斯的理论,所有人对于世界的认知都是不完全的。当然,投资中我们依然需要做预测,但是这个必须基于一个系统去做,而不是随意的拍脑袋。其次,很多时候我们的预测未必正确,基于过去预测之后的对策会更重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对应机制。
3)投资的四个层次。投资中的层次由低到高,分为行业研究,行业配置,大类资产陪以及全球宏观配置。第一个层次是在行业内对于公司做对比,比如汽车中长安和长城谁更好。第二个层次是不同行业的对比,比如经济结构中,哪些行业有亮点。SUV增长背后的消费升级有什么宏观大背景。第三个是不同类别资产的对比,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第四个是在全球宏观配置,就没有现金这个概念了,类似于过去二十年中国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崛起,那么未来中国还能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吗,下一个中国又在哪里?
4)长期提高自己的能力。我自己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短期内影响投资收益的是两个因素:运气和能力(luck andskill)。长期看,影响我们投资收益的只有能力。如果能力无法提高,最终会被均值回归。所以肖志刚会立足于提高自己的长期能力。以下是我们访谈的全文:
三次牛市的逻辑:互联网带来的人口爆发力
过去的三次大牛市,2007和2015,都让人记忆犹新。肖志刚对过去三次大牛市的归因,则是牛市和中国互联网的人数互为因果。而两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券商和手游。
2007年的牛市,当时我还在读高三。很清楚的记得,每次上午课间操结束,为了看昨天NBA的比赛报道,去学校商店买《扬子晚报》的时候,报纸首页的标题基本都是股市新高、冲击多少点。而我作为高三的学生,也很好奇。当时报纸有一个版面,全是用来放每个公司的股票代码、股价以及昨天的涨幅。大概看了一周时间,每天看到的版面,基本一半的股票,都是涨停。并且,没事还背背代码,万科000002、深发展000001。。
在看到第二周后,我都准备炒股了,感觉来钱太容易了。抽了一个中午的时间,骑着同学的自行车到县城华泰证券的营业部,我问老板你们能开户吗?老板说你有多少钱啊?我掏出浑身上下生活费300元,老板说你还是留生活吧。。。
2007年的大牛市,给我的印象大致就是校园和报纸上的碎片。那时候没有微信、电脑尚不普及。而2015年的大牛市,你可以每天在微信群里收到红包,每天可以听到身边的人又赚了多少万。互联网以及技术的普及,带来了互联网人口的爆发式增长。而牛市,受益最明显的,就是券商。
找了下东方财富的2011年和2016年的业绩报告,2016年东方财富的盈利是上市时的7倍。并且,今天的东方财富,商业模式已经完全有别于2011年。2011年的东财,主要靠广告挣钱,那时候,还停留在一个投资社区和门户。在东财的模式发展中,逐渐把门户的股吧的流量转化到交易用户:天天基金和证券。而这,最大的时代背景就是中国互联网的超高速发展。今天手机上就可以买基金、交易股票,散户的交易频次、冲动,是2007年的交易大厅时代,是远不可同日而语的。
而手游,是另一个受益于互联网的行业。原来游戏是需要一个载体:比如最早的小霸王、后来的网吧,个人电脑,现在直接装到手机里。这种规模的变化,几乎是指数级的。而我们如果从游戏公司的发展历程,也可以看出行业的规模以及潜力。2004年,盛大凭借传奇上市。那时候,陈天桥不过32岁。32岁成为中国首富,最大的时代背景就是游戏行业刚刚发展。而后,巨人、腾讯、网易不断涌现。
对了,网易昨天的股价刚突破了300美元,市值400亿美金。一个一直专注于游戏的互联网公司。。。
如何学习巴菲特:投资能力or商业模式?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来看一张图。
外界给予的“股神巴菲”称号,同常的理解是说巴菲特以及伯克希尔的投资能力。但事实上,比投资能力更强的是巴菲特的商业模式。不看ROE,只看ROA,巴菲特34年间,获得的收益率只有17倍。
商业模式的不同,直接导致投资决策的差异。举一个例子,比如一个私募基金,一年的目标收益是1000万元,现在的本金为1000万。要取得100%的收益率,才可以达到目标。但如果这个基金,可以零成本获得9000万元的杠杆资金,1个亿的本金去投资,只需要10%的收益率就可以达到目标。10%的目标收益率,谁还去追涨杀跌啊?配点四大行、格力、美的,一年10%也达到了。
现在,似乎可以回答:为什么小资金喜欢追涨杀跌,喜欢明天就涨停、一年翻倍的习惯了。。。核心都是本金不够。
商业模式,比投资能力更重要。本金,比炒股能力更重要。对于绝大部分的散户,10倍100倍、50倍,我觉得基本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包括我自身在内。我们应该做的是:预设自己投资能力一般,然后再去投资。也就是,降低预期的收益率,然后再去做投资的决策。这样,我觉得追涨杀跌也许会少一些。
增加本金,恐怕是绝大多数人最好的方式。即使投资能力一般,最后收益值也不会差。
A股的赚钱逻辑:机构和散户的差异
经常听到赌场的说法,当然,主要是用来形容A股的。A股,到底是不是赌场?对什么样的人是赌场?都赌什么?
肖志刚把3000多家上市公司,比作3000张牌桌。在这3000张牌桌中,而大家需要做的事就是:预测哪个牌桌能赚钱。这时候,赚钱的方式是交易。比如徐翔这种,3000个牌桌,坐在哪个桌上,都可以捡到钱。或者说,徐翔赚的是博弈的钱。先占好一个牌桌,产生赚钱效应,这个牌桌就会进来越来越多的人,最后徐翔把筹码卖给后进来的人。
博弈的钱,赚的是价差,核心拼谁手快。所以,主力、热点、资金流向,成了数十年来,散户孜孜不倦的追求。。。
肖志刚把散户和机构的两类投资,做了自己的区分。怎么理解呢?价格型和份额型、政策型和科技型。价格型的投资,主要是指散户能搞得懂的投资,比如油价、水泥、钢铁等。散户主要通过价格的变动,来决定投资的方向。而份额型投资,主要是散户不太容易搞明白的,比如空调、汽车、医药,这类行业的价格变动不明显,而市场份额变动较大。对于市场份额,散户一般不太容易搞得定。市场份额的预测,一般需要做大量的调研,这是机构擅长的。
政策型和科技型,主要是各种各样的概念股。比如一带一路、VR、在线教育等。一带一路,全国的股民谁都知道什么意思,谁都知道相关的个股。传播起来非常容易,炒起来也非常凶猛。比如2015年上半年的中国中车,我认识的朋友,就有好几个在30元以上买的。并且还在微信上,“偷偷地”告诉我,说30元只是中车的起点。。。看了下中车的股价,现在10.47元。。。
散户搞不明白的,一般不会碰,比如医药、汽车。而散户搞得懂的,往往估值高。
散户投资者,到最后都成了击鼓传花的高位接盘者。并且,经过多年多次投资失败之后,很多人并不知道,为什么有些股票赚钱,为什么亏了。成功和失败,都不知道原因在哪里。糊里糊涂的赚钱,糊里糊涂的把钱亏了。
归因风险,肖志刚认为是股票研究最大的风险。过去一年,肖志刚管理的天弘永定价值成长(420003)获得了34%的收益率,未来的表现,我们也会持续跟踪。
与作者交流,添加微信:wanghaitian123,请告知职业和公司。
投稿和商业合作,请发邮件:deepinsight@yeah.net
您也可以长按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