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经济新闻 > 冰窖冰鉴冰盘:你不知道的古代消暑“冰器”-冰窖口

冰窖冰鉴冰盘:你不知道的古代消暑“冰器”-冰窖口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最新资讯《冰窖冰鉴冰盘:你不知道的古代消暑“冰器”-冰窖口》主要内容是冰窖口,眼下已进入三伏,高温炙烤下,人人都在喊热,家家户户纷纷打开空调,随之迎来用电高峰,能源消耗巨大。其实我国古代也有很多与空调、冰箱作用相似的降温防暑设备。,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冰窖冰鉴冰盘:你不知道的古代消暑“冰器”

眼下已进入三伏,

高温炙烤下,人人都在喊热,

家家户户纷纷打开空调,

随之迎来用电高峰,能源消耗巨大。

其实我国古代也有很多

与空调、冰箱作用相似的

降温防暑设备,

如冰鉴、冰盘等,

这些盛冰解暑的豪华器皿

不但防暑降温效果显著,

而且在今天看来还非常环保。

冰窖冰鉴冰盘:你不知道的古代消暑“冰器”

早在唐代,我国古人就掌握了硝石制冷技术,但由于成本太高,所以用冰块降温仍是主流。我国古人使用的冰块多是冬季开采的河冰,这些冰通常被切成方砖,放在隔温隔湿的地窖中,待来年夏季取出使用。冰在逐渐消融的过程中通过吸收周围的热量,达到冰镇食物、降低室内温度的效果。古代有实力兴建冰窖、使用盛冰器皿的多是贵族和官僚,所以盛冰器皿往往也比较奢华。

●为什么贵族离不开冰?

首先,他们是肉食者。喝酒吃肉,离不开冰。

冰的用途,主要是为祭品和食物保鲜(《礼记·月令》)。《周礼·天官》有凌人,是专门负责取冰、藏冰、用冰的官员。我们要注意,《周礼·天官·序官》是把此官同掌管酒醴的官员(酒正、酒人、浆人)列在一起,和冰镇饮料关系更大。

其次,古代丧礼也用冰。冰,不仅用于食物保鲜,也用于尸体防腐。尸体防腐有很多方法,风干、冷冻、搁防腐剂,所有方法,无不受食物保鲜方法的启发。丧礼,使用“大盘”和“夷盘”,就是用来冰镇尸体(《礼记·丧大记》)。

最后,古人还用冰给室内降温,如《左传》讲薳子冯装病,大热天,挖个地下室,把冰搁床下,穿上皮大衣,睡在上面(《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冰从哪里来?

一是河湖,二是山谷(背阴处)。取冰是在最冷的冬天,用冰是在第二年的夏天,藏冰是用凌阴或冰井。

凌阴,见《诗经·豳风·七月》,汉代多称冰室,明清则称冰窖。

凌阴遗址,凤翔和新郑都有发现。

冰窖这个词,明清小说常见。

北京的冰窖,很多是皇家使用的官窖,也有不少府窖,都是达官贵人所用,比如列为市保的雪池冰窖(北海存车处)和恭俭冰窖(西城区恭俭五巷)。雪池冰窖是从北海取冰,中关村的冰窖是从颐和园取冰。

冰窖冰鉴冰盘:你不知道的古代消暑“冰器”

△雪池冰窖

冰井,是用深井贮冰。汉唐古城往往都有这类设施。比如洛阳、长安、邺城就都有(《水经注》的《河水五》、《浊漳水》、《渭水中》和《唐两京城坊考》卷一“三苑”条)。特别是邺城三台中的冰井台,不但用深井贮冰,还储备石炭,设有粟窖、盐窖,住在台上,不论冬夏,吃喝玩乐不用愁。

●制作“冰镇饮料”的冰鉴

《周礼·天官·凌人》有云:“祭祀供冰鉴。”冰鉴的造型曾一度困扰着考古学界,直到1977年,曾侯乙墓出土了一只战国青铜冰鉴,谜题才得以解开。

冰窖冰鉴冰盘:你不知道的古代消暑“冰器”

△曾侯乙墓出土战国青铜冰鉴

这只青铜冰鉴长宽皆约76厘米,高63.2厘米,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该冰鉴由铜鉴、铜缶组合而成,缶套置于鉴内。鉴口四角及四边中部分别有方形或曲尺形附饰,均用凸榫与口沿上相应的榫眼套接。鉴身的四面和四棱上,共有八个拱曲的龙形耳钮,钮尾均有小龙缠绕,又有两朵五瓣小花立于尾上。鉴内中部有方孔,鉴内之缶口颈即从方孔中露出,盖之四面各有一兽面衔环,以便启闭鉴盖。盖上浮雕变形蟠纹,鉴体上多浮雕蟠螭纹,下腹饰蕉叶纹。鉴体铭刻“曾侯乙作持用终”。这只青铜冰鉴铸造技艺极为精湛,失蜡、镶嵌、镂雕、浮雕工艺俱全,堪称战国青铜器的典范之作。

学界普遍认为,先秦时代的冰鉴乃是一种酒具,其主要作用是制作“冰镇饮料”。众所周知,古人喜欢温酒而饮,而夏季时则嗜喝冷酒,冷酒可以避酷暑。“挫糟冻饮,酎清凉些”,《楚辞·招魂》中的这两句话就是说,夏天饮酒,捞净糟沫后进行冰镇,喝起来清凉味甘,煞是舒服。《楚辞·大招》中也说“清馨冻饮”,意思是清澄醇酽之酒冰镇之后宜于夏季饮用。楚国地处南方,盛夏时饮冰镇酒,自然是莫大的享受。

●寒气四溢如冰雨的冰槛

宋代理学家刘子翚在《夏日吟》中描述道:“君不见长安公侯家,六月不如暑。扇车起长风,冰槛沥寒雨。”学界普遍认为,这里所说的冰槛就是一种原始空调,其作用是利用冰块融化的过程为居室制造凉气。

南京象山东晋墓曾出土一件带承盘的镂花方斗,被认为很可能是一种冰槛。该器物由两个部分组合而成,其中盛冰之器的主体呈斗形,下安四个支足,上装提手。富有特色的是,此器物四壁皆满布镂空花纹,器底还开有四个对称的小方孔,估计是为了便于融化的冰水从器壁的镂花以及器底的孔洞中流下。冰槛的另一部分是一只装有四只矮足的方盘,使用方法应是将冰斗置于方盘之上,融水漏下,正好由方盘接住。冰槛的有趣之处在于斗壁镂空,所以盛在其中的冰块隐约可见;同时,冰在炎热中慢慢融化,化出的清水从斗壁的花纹中、底孔中滴滴泄落,不仅更好地发散寒气、增加湿度,而且在观感上也有着湿润幽凉的效果,这正符合“冰槛沥寒雨”的描述。

据史料记载,唐时人们在冬季不仅储藏河冰,更讲究收集深山里的洁净白雪,运到城边或宫苑中的深窖里加以贮存。白雪自有一种莹素的视觉美感,因此唐宋人便流行以白雪代替冰块,堆满在冰槛中,美称为“雪槛”。

●盛放人造“冰山”的冰盘

在我国古代的许多诗作中,时常出现汉代人董偃所藏水晶盘的典故,此水晶盘被称为“冰盘”。传说董偃的水晶盘为汉武帝所赐,董偃常用这只宝盘来堆盛冰块,夏日置于席角,让冰块散发的寒气驱除暑热。因为无色的水晶盘体与冰叠映成一体,所以旁人误以为冰块是被直接放置在席面上的。

时至唐代,冰盘特指一种极为豪华的盛冰器皿。五代文学家王仁裕曾在《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述,杨贵妃的家人恃宠而骄,每到三伏天,他们会让工匠把许多大冰块雕成山峦,举行宴会时将“冰山”盛放在冰盘内,环列在宴席周围或布于宾主的座位中间,让冰山融化产生的冷气制造类似空调的凉爽。

根据传闻,唐代冰盘的材质以水晶、玻璃、瓷、金银为主。目前出土文物中并没有确凿的唐代冰盘实物,唯有绘制于唐及五代时期的敦煌壁画《维摩诘问疾品》上出现了冰盘的身影。画中冰盘似为金属质地,装有三只矮足,盘中的冰块一律呈现为尖峰耸立的造型,宛如群峰并峙的冰山,如此富有规则的外观显然不可能来自冰块的天然形状,唯有经过人工雕琢方能呈现。

唐代冰盘也不仅仅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受,据记载,唐代翰林学士们要轮流在皇宫值夜,以便皇帝随时传唤。夏天在他们值班的地方,也会摆上冰盘供其享用。这种冰盘上面除了冰山外,还有各种冰镇的水果,宫廷以此彰显对于人才的重视和优待。

●华丽实用的清代冰箱

关于“冰箱”的叫法其实早在清代就有了,清代冰箱当然不是电冰箱,而是一种特制的贮冰、融冰设备。民间的冰箱一般多为木胎,以红木、花梨木或柏木等制成,箱体为上大下小的斗形,外壁上箍有两道铜条以使箱体牢结,还设有金属提手,以便随时加以搬移。冰箱内壁则衬一层铅或锡皮,既能起到较好的隔热作用,延长冰块的融化时间,又能防止融水侵蚀木质箱体。箱内的中部装有活动的隔屉,使用时将冰块置于隔屉之上,融化出的水通过隔屉漏到箱体下部。箱底有可以打开的小孔,以便定时排出积存的融水。箱口上则配有一对活动箱盖,箱盖上镂有钱纹圆形开光,这样即使盖合箱盖,从开光的镂纹中仍然可以散出缕缕冰气,为室内降温。

冰窖冰鉴冰盘:你不知道的古代消暑“冰器”

△清代掐丝珐琅带座冰箱

故宫博物院现藏有两件清乾隆御制掐丝珐琅冰箱,它们规格相同,通高76厘米,分箱底和箱座两部分。箱体高45厘米,重102公斤,口大底小呈斗形。冰箱为木胎、铅里,底部一角有一小圆孔,为冰化时泄水之用。箱体外部两侧各有提环,通体为掐丝珐琅,遍饰缠枝宝相花纹,艳丽多彩。盖的边缘饰以鎏金,阳刻楷书“大清乾隆御制”六字款。冰箱可内置冰块,通过盖面的两钱纹孔,来散发冷气以达到降温目的。箱座为红木,高31厘米,重21公斤,四角包镶掐丝珐琅并饰以兽面纹。

这两件冰箱做工精细,庄重典雅,属清宫藏,曾被溥仪运往天津寓所,后因体重器大,就地拍卖了。好在此宝由民国时“天津第一名医”陆观虎购得并收藏,其女于1985年将其回捐故宫。

来源:丝路博物馆之城

编辑: 芥末花生 | 制图:豆豆

审核:荆溪

出品:西安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中心

冰窖冰鉴冰盘:你不知道的古代消暑“冰器”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