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原标题:居民消费与贷款增速背离:透支背后的共债与杠杆风险)
在消费增速下降的情况下,信用贷款增速反而逆势狂奔。这些信用类产品包括:银行的信用卡、互联网机构的信用类产品、消费金融类贷款、现金贷等产品。
“我的做法是信用卡‘套现’,”近日一位深圳的原国企员工张林表示,他在深圳还没有买房,原公司的薪酬、福利从2013年以来被大幅削减,从原来的1万多减到4000块钱左右。“实在撑不下去了”,正在找新工作的他被迫走上了信用卡套现的路子。
他向记者讲了信用卡套现的“套路”:之前的套路是很多人在一台POS机上刷卡,这很容易被银行查出来。现在有一些支付公司会出售个人可以随身携带的蓝牙刷卡器,用信用卡刷卡后,刷卡机可以随机选择商户端,“这种‘套现’不会被银行查出来,也可以‘养卡’,最高可以刷出来4万-5万的现金”。
实际上,即使在一线城市的深圳,不经意间,一些小区的街角处、报刊亭、楼梯间仍可见到“自助刷卡机”、信用卡代偿的广告。
根据Wind统计,2008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民短期消费贷款增速,二者呈现大致一致的走势。但是自2017年初开始,这一数据开始背离:消费增速一路下行,至2018年5月降低最低值8.5%;居民短期消费贷款增速却开始异常增长,从2017年初的约20%增速反弹至当年四季度的40%左右。直到2018年以来,短期消费贷款增速逐渐下降,至今年9月末增速降至28%,但背离趋势仍在持续。
与之伴生的是,银行的信用卡、互联网机构的信用类产品、消费金融类贷款、现金贷等异常增长。房贷上升导致局民杠杆率快速上升,对消费形成挤出效应。金融机构的贷款“共债”、不良贷款等风险开始出现。
这一情况仍在延续,居民消费增速下降,但信用消费依然旺盛。前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仅9.3%,但上半年信用卡应偿余额6.26万亿元,自2017年到今年上半年,这一数据保持30%以上的增速。
背离的因果
“如果不是没办法,谁会走这条路。一旦被查出来,我的征信记录就毁了。”张林说,现在的信用贷款利率太高了,有这种套现方法,两万以内的金额可以随时到账,费率比较低,约为0.6%-0.8%。而且,“比信用消费贷成本低,并且没有贷款记录”。
“去年买房之后,我倒是经常借‘微粒贷’,”近日人在北京、刚刚买房的李文表示,“利率蛮高的,但是确实挺方便用的。省了找朋友借的人情,虽然付出比较高的成本。”
但是,“跟人借钱,钱好还,人情不好还”,他紧接着补充了一句,要是利率再低点就好了。
今年5月以来,代表消费指标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降低到了双位数10%以下,但信用消费增速仍在狂奔。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开始在10%以上附近徘徊,2017年以来消费增速开始一路下降。2018年1-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299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从5月底的8.5%缓慢回升。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约1.43万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
根据央行《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统计,期间,居民短期消费贷款增速一度下滑至2016年末的20%左右,创下历史新低。但是自2017年1月开始,这一数据直线反弹,到2017年10月、11月,增速均超过40%。2018年一季度以来,随着现金贷整治陆续开展,居民短期消费增速开始下降。到2018年9月,居民短期消费贷款余额8.24万亿元,同比增速下降至28%。
“如果你非要问我为什么‘消费降级’的情况下,信用卡的分期贷款规模在上升”,一位华南地区资深信用卡人士表示,那就是东西更贵了,“这不仅包括房贷、房租,甚至是去理一次发,价格都比过去高了不少”。他所在的信用卡中心过去两年来以每年千万的速度发卡。
他曾经对这些客户做过“画像”:经常使用信用卡“最低还款额”业务的人群,大部分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但再向深层次的客户画像就无法再进行下去了。“这说明经常透支、使用信用卡分期的人群是普遍的,而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行业、地区等其他指标差异,而且这部分人群在今年以来增长很快。如果要统计一年内最低还款两次以上的人群,结果数据量太大难以继续,只能改为最低还款4-5次以上。”
近日一位不愿具名的首席经济学家表示,实际上,过去数年来,凡是和人相关的行业,服务价格都在暴涨,包括做水管工、装修队、送外卖、发快递、辅导班和幼儿园等,但这部分并不计算在先行的通货膨胀指标中,所以,居民会看到通胀指标过去几年变化不大,但对生活成本上升的感受却在加深。
这一点从统计指标中可以看出端倪。2018年1-9月,全国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继续快速增长,人均家政服务支出、交通费支出、旅馆住宿支出分别增长38.7%、24.1%、38.6%,人均书报杂志、景点门票、体育健身活动支出分别增长8.4%、9.0%、36.5%。
解构杠杆与消费挤出
2015年以来,家庭杠杆率快速增长。以居民部门贷款余额与当年名义GDP之比计算,自2015年-2018年,这一比例从39.23%迅速上升到48.98%,两年上升9.75个百分点。2008年这一比例仅为17.87%。根据CEIC数据,美国、印度2017年居民杠杆率分别为67.48%、10.24%。
杠杆率上升对消费形成挤出效应。今年8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利用2015-2017年的省级数据模型显示,家庭杠杆率整体上与家庭消费确实呈现负相关关系,并且随着家庭部门加杠杆的速度加快,家庭债务对消费的挤出作用愈加明显。例如在2017年,家庭杠杆率每升高1个百分点,城镇家庭人均实际消费支出就会下降0.11个百分点。
有城商行人士表示,从微观层面看,房价上升太快,杠杆率快速上升,居民“换房”之后现金流紧张,实际上对消费产生挤出。某华南股份行人士表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最大原因就是家庭负债过高,所以银行会对负债情况强监控。美国个人贷款与GDP占比是70%左右,中国从2016年30%一直上升到2017年的40%,上升比较快,但还没有达到太高而产生风险的程度。
对于消费类贷款的统计,有多个不同口径。央行统计口径把住房贷款、车贷这两宗占比最大的贷款类别计入到消费性贷款中。但市场一般认为的“消费贷款”指除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之后的个人消费类贷款。
根据央行《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数据测算,扣除掉房贷后,2017年,住户消费性贷款新增3.14万亿元,较2016年新增量1.68万亿增长近一倍。2018年前9月,住户消费性贷款新增1.76万亿元,超2016年全年。
其中,截至2018年6月末,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6.26万亿元,较2017年6月末增长33.48%,自2017年以来保持30%以上的增速。不过,多家银行将信用卡作为车贷业务载体。截至6月末,信用卡卡均授信、授信使用率(应偿信贷余额与银行卡授信总额之比)自该数据2013年公布来稳步上升。银行卡卡均授信额度2.19万元,授信使用率44.76%。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56.67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21%。
对信用卡而言,其上游还存在“信用卡代偿”这一业务。一位信用卡人士指称,“代偿相当于给信用卡的借贷上再加一个杠杆。今年以来,使用信用卡‘最低还款’的人群就在增加,这些人加一笔费用,其余还款可以等到下月再继续偿还,这种做法已经暗示其现金流出现了压力”。根据一份代偿报告,截至2017年末,信用卡代偿市场贷后余额规模在870亿元左右,占贷款余额的2.14%。而今年下半年以来,多家主打信用卡代偿的互金公司上市。
处于“头部”的互联网信贷增速也惊人。记者获悉,腾讯集团人士近期透露,微众银行旗下的信用贷款产品“微粒贷”累计用户超过2000万,累计放款超过3000亿,坏账率在1%以下。据媒体今年3月报道,蚂蚁金服消费贷款发放总量已达6000亿元。京东数科截至2017年底的贷款余额已超过710亿,累计交易额超过3500亿,京东白条金条贷款余额485亿元。
就小贷公司而言,截至2018年9月末,全国小额贷款余额9721亿元,前三季度减少19亿元。但是,作为蚂蚁金服、百度、京东、小米等BATJ互联网巨头及平安集团等设立的小贷公司集聚地的重庆市,当地小贷贷款余额1614.71亿元,比去年末增加147亿元。
唯一规模下降的是P2P网贷。根据一份第三方数据,2018年7月以来,随着暴雷事件频发,P2P网贷平台的待还余额规模急剧下降,资金连续负流入。截至9月末,P2P代还余额为8536.71亿元,比去年末的1.22万亿元减少了3700亿元。
共债风险与防控
杠杆高起之时,包括P2P网贷、各类线上和线下现金贷、消费金融公司和小贷公司、银行等多类放贷主体的存在以及信用类贷款的快速扩张,已形成个人潜在的“共债”风险,且金融机构已经感觉到“共债”风险带来的阵阵寒意。
招商银行高管在9月该行的业绩分析电话会议上表示,从2016年开始,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市场上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对个人放贷增长,招行的消费贷、信用卡、招联消费金融公司也在增长。但是,随着市场上放贷主体越来越多,今年大量互联网平台出现暴雷、跑路,无论体系内还是体系外,共债风险逐步体现。
他表示,客观分析,从招行信用卡来看,不良的生成、逾期贷款比往年有所提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共债风险在显现。招行信用卡设备年末不良率分别为1.19%、1.14%,较上年末上升0.02个百分点。
近日某股份行信用卡人士表示,该行今年以来信用卡的资产质量,除汽车分期等保持相对稳定外,装修等场景分期、现金分期不良率均出现了大幅上升,有的在前几个月上升了1个百分点以上。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以卡养卡”的套现人群规模在扩大,“这些人办卡也不是为了套现,而是在养卡的过程中,资金链条撑不下去,突然就断了”。
“如果我们有最优质分层客户的信用卡的不良都在反弹,可想而知,客户层级更次级的小贷、消费金融、P2P是什么情况”。他说。
近日一位消费金融公司人士表示,消费金融不良率由多方面原因引发。一是,去年以来,一些快速扩张的消费金融公司关点裁员,不少贷款销售员“搞一笔就走”,出现了大量的坏账,这种坏账至少要3-6个月才能看到。二是,现金贷整治之下,监管对利率规定出台,导致很多之前还款的客户觉得公司不合规,故意不还款。“正规的消费金融公司,不敢像现金贷平台暴力催收。”
不过,去年以来,随着“现金贷”整治、P2P网贷风险治理不断进行,部分“非银行”渠道的消费贷款增速明显下降。
这些迹象包括:以互联网信贷作为底层资产的ABS发行速度明显下降,蚂蚁金服的现金贷产品“借呗”ABS至今停发。根据中金公司数据,今年1-8月,消费金融 ABS 发行量仅为1337亿元,同比下降42%。
监管对银行信用类贷款也加强了管制。
此前,银监会在2018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表示,努力抑制居民杠杆率,重点是控制居民杠杆率的过快增长,打击挪用消费贷款、违规透支信用卡等行为,严控个人贷款违规流入股市和房市。
数位银行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监管对于信用卡分期等业务提出了窗口指导,要求账单分期、现金分期两项业务保持在一定比例上,不得快速发展现金分期等类现金贷业务。
此外,在严查“首付贷”方面,监管今年以来对消费信贷实行穿透调查。严查消费类贷款流向楼市,有的地方监管机构已对不同银行进行协调,力图穿透两层甚至多层,通过对信贷资产流向的调查,查清消费贷是否被最终用于买房等。
“未来发展重点是按揭贷款,主要是首套贷款,其他贷款特别是账单分期等领域要谨慎”。近日一位工行人士在该行内部业绩交流会表示,该行资产端中的零售占比已经达到36%,近五年来提高了8.1个百分点。拆分来看,个贷总体不良率0.8%左右,其中个人按揭贷款不良率0.27%左右,信用卡不良率2.2%,消费金融不良率则略高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