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近期的A股市场很不安宁,在2018年的年报披露预告潮下,市场内业绩炸雷不断,每日都涌现一批业绩巨亏的上市公司,并且动则亏损10亿元以上,部分更是此前年报预盈上亿的企业。这一幕也引发二级市场相关企业的股价重挫,其中不乏次日一字板跌停,这过年前夕A股市场也是如此地不让人省心,此般的业绩地雷更让投资者防不胜防、亏损惨重。
在昨夜更是掀起了一轮A股上市公司披露业绩炸雷的高潮:银河电子、人福医药、ST中南、奥马电器、盛运环保、华录百纳、高升控股、神舟长城、大洋电机、天翔环境、嘉凯城...等等均发布公告宣布2018年公司年报预亏达10亿元以上,而在今日盘后至今又出现了批量的企业大幅下修2018年业绩预告,其中预亏超10亿的企业又有珈伟新能、宏达股份、中孚实业、联建光电、天海防务、联创互联、华映科技、*ST尤夫、飞利信、天山生物、*ST华信、勤上股份、金龙机电、佳云科技等。虽然A股市场每逢年报都不乏炸雷,但是,可以说2018年报炸雷的数据要远超过往几年,不仅引人思考,A股这是怎么了?从上市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中披露的引发企业业绩巨亏的理由来看,这背后几乎都和一个词有关——商誉减值。
所谓的商誉减值,根源还是要从昔日上市公司追求多元化发展或者纵深发展,启动对外并购,在对待并购标的上的定价采取往往净资产+商誉价值(品牌价值、行业影响力、运营模式、人员结构等)组合评估,也是市场上对于上市公司X倍溢价并购某企业的说法由来。但是由于过度高估被并购企业的商誉价值,也埋下了未来的暗雷。
而在2018年年报涌现批量上市公司进行商誉减值,至于引发如此大规模的商誉减值的原因,除了监管在财务会计方面的强化监督之外,还涉及两重可能性:一方面是2018年经济不景气,让一些昔日被并购的企业出现经营性困难,业绩出现了明显的下滑,逼得上市公司不得不重新审视其“价值”,另一方面则存在上市公司趁机对业绩进行“洗澡”的嫌疑。
前者比较好理解,后者在历史上的熊市末期其实并不鲜见,一些上市公司会趁“黎明前”把未来可能引发资产减值、大幅亏损的事项提前进行处置,其中商誉减值就是一大头,在熊市末期完成处置,以便此后轻装上阵,减少未来实现业绩增长的阻碍。
这也是为何沪深交易所会对一些发布计提大额商誉减值引发业绩巨亏的上市公司发出问询函,质疑其为何2017年不计提减值,2018年却一次性大幅计提减值的原因。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上市公司如此批量进行商誉减值,也是很可能基于已经嗅到了熊市即将结束的气味,为未来轻装上阵在做准备。在这种时刻,投资者能做的也只有尽量规避那么过去四年发生过并购、目前商誉资产占比较高的企业,以防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