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经济新闻 > 每日资讯20170608「任瞳/兴业证券定量研究」-兴业证券地址

每日资讯20170608「任瞳/兴业证券定量研究」-兴业证券地址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跨境股票+债券+商品,三类上市交易基金累计数量为43只。在A股市场表现疲弱的同时,有大量替代品可以去投资

中国基金业早已不是当初投资渠道稀疏的模样,如今这个市场提供了多种多样捕捉海外市场机会的可能。在传统投资品种不景气的情况下,这些被A股投资者长期忽略的领域正在低调地显现赚钱效应。

投资海外的产品,眼下主要是QDII品种。对于股民而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及上市型开放式基金(LOF)是较为贴近平时交易习惯的基金品种,因为它们的买卖方式就与股票一样,输入代码和份数即可,卖出也是如此。鉴于此,记者将介绍下当前沪深交易所上市的跨境基金,它们的涨跌几乎与A股股票、债券市场无关。在当前疲弱的市场环境下,其表现可圈可点。

最近几年,若谈到全球主要市场谁最牛,美股当仁不让,它整整走过了8个年头的牛市。美股三大股指均创出了历史新高。相比牛市启动前的低点,道琼斯指数从7000点不到涨到了21000点以上,纳斯达克指数更是从当初的1300点疯狂上涨至目前的6300点,足足5000点的涨幅。

众多周知,ETF是最为紧密跟踪股票指数的指数型基金,在美股牛市的大背景下,沪深交易所上市的美股ETF同样尽显牛市风范。截至目前,沪深交易所共推出了9只挂钩境外股票指数的ETF,其中4只投向美股、4只投向港股、1只投向德国股市。

今年以来涨幅最大的两只ETF,均是投资美股的ETF,排在第一位的是易方达旗下的中概互联ETF(513050),该基金今年年初上市,上市以来涨幅30%。它跟踪的是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指数,成份股为50只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龙头企业,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除了腾讯在港股上市外,其他都是在美股纳斯达克上市。

排名第二的是国泰旗下的(513100),今年以来上涨16.8%。该基金2013年上市交易,2014年以来的三个完整的年度涨幅分别为19.69%、16.16%、12.37%。2014年至今,该基金整体上涨了82.5%。

排在第三和四位的是两只港股ETF,分别是华夏基金旗下的恒生ETF(159920)及南方基金旗下的恒指ETF(513600),两只基金紧密跟踪香港恒生指数走势,今年以来涨幅均超15%。

排名第五的华安基金旗下的德国30ETF(513030)跟踪德国DAX30指数走势,今年以来上涨15.56%。

作为跨境ETF,上述几只ETF还可以T+0交易,即T日买入在交易时段内可以随时挂委托单卖出。买入时,只要打开证券交易软件输入代码和份数即可买入,买入单位100份起。以纳指ETF为例,参照6月6日收盘价2.123元,剔除交易手续费,投资者最少买入100股,花费212.3元即可成为该基金的持有人。

然而,这上述5只基金并非跨境交易基金的全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跨境基金超过30只,它们都可以参照股票交易方式来买卖。不仅包括了股票指数ETF,还有LOF基金。与中概互联ETF类似的,交银施罗德旗下一款中国互联LOF(164906)紧密跟踪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今年以来涨幅31.28%。

上述可上市交易的跨境基金中,港股基金较多,包括香港中小(501021)、香港银行(501025)、香港小盘(161124)、汇添富恒生(164705)、南方香港(160125)、恒指ETF(513600)、恒生中小(160922)、恒生通(513660)、恒生H股(160717)、恒生ETF(159920)、港中小企业(501023)、H股分级(161831)、H股ETF(510900)等。

排在港股基金之后的是美股基金;其次是海外大宗商品基金,包括原油、黄金、商品、油气等。此外,还有金砖、海外上市中国股票等多个概念。

一位长期跟踪基金市场的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称,跨境股票+债券+商品,三类上市交易基金累计数量为43只。这也意味着,在A股市场表现疲弱的同时,有大量替代品可以去投资。而且这些品种在特定时期会显现出各自的赚钱效应。

蚂蚁聚宝财富号即将上线 首批7家基金公司接入

2017-06-08 来源:证券时报

继博时基金在蚂蚁聚宝上线货币基金代销后,蚂蚁金服又有新动作。据悉,蚂蚁金服将于6月14日推出自运营平台“财富号”,首批7家基金公司将在新的平台上经营品牌专区,基金与互联网金融合作将开启新的局面。

3个月之前,蚂蚁金服宣布向基金行业开放其运营平台“财富号”,为基金公司在蚂蚁聚宝打造各自的品牌专区提供技术支持。基金公司对此表示欢迎并积极参与。经过3个月的准备,蚂蚁聚宝财富号即将开放。与蚂蚁金服“财富号”合作的基金公司将在6月15日和16日推广各自的财富号标识。“首轮推广时间定在6月15日至7月15日,持续一个月。”一位参与财富号运营的基金公司人士透露。首批上线的共有7家基金公司,第一组包括天弘、兴全、民生加银和国泰四家,第二组为建信、博时和南方三家基金公司;第三组的富国、国投瑞银、上投摩根、嘉实、万家、中欧、广发、工银瑞信和招商等9家基金公司随后陆续上线。

据基金公司人士介绍,基金公司与财富号的合作不同以往,要将基金上线财富号与基金代销区分开,例如蚂蚁金服与基金公司沟通的上线货币基金的合作并不在财富号范围之内。

记者从相关公司了解到,目前各基金公司已准备就绪,其中一家基金公司电商部人士介绍,前期上线的平台内容相对简单,包括一些页面的设计装饰、产品介绍等,后续会逐步上线产品及公司策划的各类活动。有基金公司人士还透露,在与财富号的合作中,基金比较看重的是蚂蚁聚宝的用户画像功能,借助精准投放能力配合基金公司自身投研实力,为投资者提供定制化服务。

除了蚂蚁金服,今年4月,京东金融也宣布推出业内首家金融机构自运营平台——“京东行家”,首期入驻的9家公募基金公司为天弘、南方、鹏华、广发、国泰、兴全、上投摩根、建信、民生加银等,还有数十家基金公司近期也将陆续入驻并投入运营。

从名单上来看,出现在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两个平台上的基金公司有相当一部分的重合,也显示出基金公司对第三方平台的合作力度相当大。其中一家基金公司电商部人士坦言,基金销售市场变化越来越快,之前的代销模式将会调整,单纯依靠第三方平台进行销售已无法为基金公司提供可观的增量。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平台正在打开大门接入基金公司产品,让基金公司扩展渠道的愿望得以实现。

沪上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公司的固收团队发展很快,有能力参与余额宝平台的相关产品业务,也在跟蚂蚁聚宝进行沟通达成产品上线。该人士强调,公司看好互联网业务的发展,正在加大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投入,希望为更多的C端客户提供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5月公募基金自购超2亿元 或为助力新基发行

2017-06-08 07:08:00 中国网财经

中国网财经6月8日讯(记者 张明江) 今年年初“委外”潮退后,公募基金自购热情也随之消退,自购次数和金额更无法与去年相比。不过5月份基金自购热情再度升温,8家基金公司自购旗下基金9次,自购金额超2亿元,有业内人士认为,4月以来新基金发行市场遇冷,基金公司自购行为往往被视作与投资者风险共担,以期助力新基金发行,此外,基金公司自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后市的看法。

5月份8家基金公司自购2.1亿元

去年四季度,公募基金扎堆发行发起式基金对接委外资金,基金自购次数大幅增加,去年四季度的三个月份分别自购10次、12次和30次,一个季度自购次数多达52次,累计自购金额超11亿元。

今年前四个月,随着委外资金大潮逐渐退去,公募基金自购次数随之骤减。同花顺(300033,股吧)iFinD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公募基金自购次数分比为5次、3次、2次、3次,累计自购金额分别为1.6亿元、1.6亿元、0.6亿元、1.2亿元,前四个月合计自购金额仅5亿元,自购次数和金额均较去年四季度想去甚远。

今年5月份,公募基金自购次数和金额突然双双大增。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5月份8家基金公司合计自购旗下基金9次,合计自购金额2.15亿元,自购次数和金额都远超今年前四个月份。

5月份公募基金自购旗下偏股基金热情回温

有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公司动用自有资金自购旗下基金的原因有多种,其一是与投资者风险共担,提高投资者信心,助力旗下新发基金发行,主要是偏股型基金产品。其二反应了公募基金对后市的看法,如看多市场时基金公司会积极自购。其三是基金公司也有自己的理财需求,是自有资金的再投资。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5月份8家基金公司共自购旗下基金9次,其中5只为偏股型基金,分别为,易方达瑞富混合I、中融量化中小盘股票A、广发创业板ETF联接A、富国新活力灵活配置A、光大保德信智选18个月混合,而对比前四个月份,公募基金自购合计旗下偏股型基金仅7次,其中两只为上半年最受市场追捧的沪港深主题基金。

中国网财经记者发现,若忽略两只沪港深主题基金,基金公司自3月中旬以后包括整个4月,均未自购旗下偏股型基金,这期间沪深股市跌幅明显,5月中旬两市止跌进入震荡期,基金公司在股市相对低位自购旗下偏股型基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金公司对后市相对乐观的态度。

不过从基金公司自购金额来看,公募基金自购旗下偏股基金依然偏谨慎。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公募基金5月份合计自购旗下偏股基金5次,其中4只偏股型基金自购金额均为1000万元,仅光大保德信基金自购旗下光大保德信智选18个月混合5000万元,基金公司对后市看法出现分化。

不过,5月份公募基金自购次数增多也有提振新基金发行的目的。5月份被自购的5只偏股型基金均为新发行基金,而5月份新基金发行整体遇冷。整个5月仅13只新基金成立,新成立基金数量创下2016年以来单月最低,此外,5月新发基金平均发行份额4.64亿份,为2016年以来平均发行份额第二低的月份,仅次于今年因春节假期所在的1月份。

多类产品日渐式微 基金业反思创新方向

2017-06-08 02:51:00 上海证券报

随着减持新规的出台,过去几年风光无限的定增基金,或已走过其发展的高点。

记者了解到,拥有存量定增产品的持有人未来或将不得不面对产品被迫延期以逐步清算的窘境。据统计,目前全市场共有45只公募定增基金,规模近500亿元,涉及近50万投资人。

毫无疑问,此次新规的出台对定增产品未来的发展是一次较大的冲击。事实上,不止定增产品,包括委外、分级、保本在内的多类基金产品已经在熊市中开始式微。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的政策及市场等外部环境都在倒逼基金行业回归投资、管理的本源,随着政策的正本清源,未来基金产品的创新方向需要重新思考。

定增产品变现遭遇窘境

一石激起千层浪。5月27日,证监会颁布减持新规,曾被视为“香饽饽”的定增基金遭受冲击。

从内容看,减持新规中涉及定增的主要条款是:定增股东限售期解禁后,集合竞价12个月内减持不得超过50%;若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如若以协议转让方式减持,单个受让方的受让比例不得低于公司股份总数的5%,受让方6个月内流动性受限……这些措施将影响到基金公司的定增基金或定增专户产品。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定增基金产品的封闭期为18个月,投资标的主要为一年期定增项目。根据早前的产品设计,这类基金在封闭期的前半年内参与定增,并在后续一年中等待解禁,陆续退出。

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杨德龙指出,减持新规对定增产品的主要影响在于变现的便利性。按照新规,定增到期之后,一年之内最多只能减持50%,也就是说,最快得2年才能减持完,定增产品的存续期大多在18个月以上,肯定得被迫延长,这意味着投资人通过变现收回投资难免将延期。

产品或被迫逐步清算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场共有45只公募定增基金,规模近500亿元,涉及近50万投资人,都将受到此次减持新规的影响。据悉,目前行业内各公司已向监管层反馈相关情况,待政策明朗后将及时反馈公募定增基金的后续运作方案。

记者了解到,截至昨日,包括财通基金在内的多家基金公司尚未得到监管层的反馈。

业内人士推测,监管层针对某一类产品出台专门的缓解措施的可能性较小,未来更多需要基金公司根据自身情况作出调整应对。

针对目前基金公司提出的可能的解决方案——“延长产品期限,逐步进行清算”是否有违合同,该人士指出,由于政策变化属于“不可抗力”,上述应对之策不会违反基金合同。

此前财通基金向客户解读减持新规时曾指出,由于新规出台后,定增项目的减持时间至少要在1年以上,产品期限为1.5年或者2年期限的定增专户,产品如无法顺利展期,到期后或只能变现新规允许减持的股份,进行首次清算,剩余部分将在法规允许减持的时间内卖出,然后再进行后续清盘操作。

九泰基金也表示,新政出台后,由于定增投资周期明显变长,定增投资完成投资、持有、退出将至少需要2.5年时间,如果投资期适当放宽延长,则整个投资、退出期将长达3年以上。

业界反思创新方向

虽然有业内人士指出,减持新规的出台会使得定增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预期折价率将大幅提升,定增资产投资价值将大幅提升,并使得定增演变为真正的长期投资。但可以预见,在清淡的市场行情下,未来定增类产品需求将锐减,基金公司的布局热情也将大打折扣。

事实上,除了定增基金,此前的分级基金、保本基金以及委外基金都已经逐步式微。随着过去热门的创新产品逐渐消亡,业界也开始思考未来真正的创新方向。

济安金信副总经理王群航表示,像定增基金这类特色基金产品就是“政策决定命运”。对于相关的基金公司来说,这类产品的逐步淡出当然是一种失落,而更为重要的,是应该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待这种现象。

业内人士指出,从保本基金、分级基金、委外基金,到现在的定增基金,一类又一类基金淡出历史舞台,一个重要的背景是监管层意欲引导基金公司回归本源,更加重视投研核心能力的建设,回到资管行业的“主赛道”上来。

“近年来一些金融机构的发展战略偏好"急功近利",不仅缺失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也失去了长期稳定发展的健康心态,这是资管行业发展的大忌,也是监管层不愿看到的局面。”上述人士指出。

精选基金:注重基金的成本因素

2017-06-08 02:51:00 上海证券报

Morningstar晨星(中国)研究中心

常言道,货比三家,反映出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消费者决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购买商品尚且如此,选择与未来收益相关的基金时,费用的重要程度更是不言而喻。基金投资者的收益取决于扣除了基金费用后的净值增长率,即基金费用大小直接关系到投资者收益的高低,这也是为什么基金费用跻身晨星定性评级时考虑的五个维度之一。什么是基金费用?费用的结构和支付目的是什么?费用与基金业绩表现的关系是什么?我们一一为投资者揭开。

基金的费用即指基金份额持有人投资基金时产生的费用,主要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基金销售过程中支付予渠道客户的、由基金投资者自身承担的一次性费用,包括申购和赎回费用等;一类是基金管理过程中支付给基金管理人的费用,包括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交易费用、利息支出和其他费用等。其中管理费、托管费和销售服务费以一定比例,每日从基金资产中计提。此外,还有第三类在基金运作过程中因进行股票交易而支付给券商的佣金费用。该项费用较为隐蔽,仅在基金半年报或年报中披露,费用高低与基金进行股票交易的金额和频率呈正相关。在晨星的定性评价中,费用要素采用了基金总费率(Total Expense Ratio)作为判断基金费用高低的工具。总费率,即为基金的总运营费用除以基金的平均资产净值的比率,反映了份额持有人支付给基金管理人每一单位净资产的运营费用是多少。经过平均净资产调整的基金费用,对于同类基金中资产规模不同的产品,具有更好的横向可比性。

那么,基金费用的高低是否影响着基金的业绩表现?结果是肯定的。事实上,晨星美国基金研究总监Russel Kinnel曾做过一个关于费用与业绩的数据统计研究,最终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基金的收益指标与费率整体上呈负相关关系,即低费率基金的业绩表现往往更胜一筹。其背后的含义不难理解,美国市场是一个相对有效的市场,主动管理的基金经理如果想要战胜标普500指数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指数没有收取任何费用。因此,在一个预期收益与指数增长相当的市场环境下,低费率基金成为最为靠谱的选择。这也无怪乎Vanguard基金公司在2016年是为数不多的资产净流入的基金公司之一,也跻身为美国最大的基金公司,市场规模占比接近20%。

当研究某只运营费用较低的基金时,我们需要结合其他基金信息如份额持有人结构等来分析。国内市场中部分定制基金的整体费率偏低,这是机构话语权较大的博弈结果。但硬币的另一面是较大占比的机构持有人会增加组合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增加了基金的潜在风险,进而影响基金的业绩表现。同时,不同类型的基金收益对于费用的敏感度亦不尽相同,其中债券型和货币市场基金对于费用更为敏感,因为对于收益率较低的基金,其费用对于收益的侵蚀作用更大。

可见,基金费用的高低与基金选择并不能单纯画上等号,研究基金费用还要结合其他基金评价要素,包括投研团队、基金公司、投资流程和历史业绩表现,深入挖掘和分析基金总费率高低的真正缘由,才能给予基金更为客观的评价。

2016年12月,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与Morningstar晨星中国签订了基金研究支持合作协议,全面的合作将致力于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方案。南方基金与晨星公司将联合举办签约发布会,届时将邀请同业、境内外投资机构、媒体等共话中国大类资产配置的发展及未来。

南下资金汹涌基金借道港股通出海“扫货”

2017-06-08 02:51:00 上海证券报

年初以来港股一路高歌猛进,受此带动,港股基金业绩全线飘红。截至6月6日,沪港深主题基金和主投港股市场的QDII基金年内平均涨幅分别达到5.75%、12.77%。在业内观点看来,港股牛气冲天的背后,汹涌的南下资金功不可没。数据显示,自2014年开通以来,港股通累计资金流入已突破5000亿元,且逐渐呈现加速之势。

机构人士指出,港股明显的赚钱效应将继续吸引后续大量资金入场。而在QDII额度“冻结”的背景下,成立沪港深主题基金并借道“港股通”出海投资,成为不少基金公司弱市“吸金”的有力武器。

港股通累计流入资金突破5000亿元

今年以来香港恒生指数持续攀升,至今累计上涨近18%。受此影响,港股相关基金表现强劲。截至6月6日,东方红沪港深混合的净值增长率达到22.23%,在偏股型基金中名列前茅。嘉实沪港深精选股票、广发沪港深新起点股票、银华沪港深增长股票、前海开源沪港深龙头等基金的收益率都超过15%,在同类基金中处于领跑位置。此外,一季报披露港股投资比例超过50%的QDII基金,年内平均涨幅也高达12.77%。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港股牛气冲天的背后,汹涌的南下资金功不可没。来自高盛的研究报告显示,欧美主动管理型基金在香港市场的投资自2015年以来逐渐转为被动型ETF投资,总体上呈现资金净流出状态,但港股市场整体却呈现资金净流入,其中南下资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自2014年开通以来,港股通累计资金流入已突破50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6月6日两市港股通共净流入15.25亿港元,总成交额102.16亿港元,为连续第二天单日成交超百亿港元,显示南下资金仍在进一步增长。港交所数据显示,5月南下资金日均总成交额约为82亿港元,较4月上升逾10%。高盛预计,2017年南下资金规模可能将达到370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增长70%。

机构人士指出,港股明显的赚钱效应将继续吸引后续资金大量入场。国金证券在研报中表示,配置港股基金对于增强组合收益仍具有积极意义,尽管港股面临一定的波动可能性,但考虑到港股企业的盈利增长、香港和内地市场的互联互通、内地投资者境外配置的需求,以及与全球各大市场横向比较的估值优势,港股的未来走势仍值得看好。

南下资金已对港股通标的实现全覆盖

相关研报指出,保险、基金、银行等机构投资者是南下资金的绝对主力。以公募基金为例,在QDII额度“冻结”的背景下,成立沪港深主题基金并借道港股通出海投资,成为不少基金公司弱市“吸金”的有力武器。

从发行速度来看,2016年共成立40只沪港深主题基金;2017年初至今,已成立22只沪港深基金,另有3只基金尚在发行期。而在发行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嘉实沪港深回报混合发售两日便提前结束募集,首募规模高达35亿元;4月中旬发行的东方红智逸沪港深定期开放混合型发起式基金,一日售罄。

港交所网站公开披露的港股通标的每日持股记录显示,目前南下资金已经对港股通标的实现了全覆盖,最新平均持仓比例为3.69%。其中,港股通持有神舟控股的比例最高,达到41.06%。从持股量来看,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稳居前三甲的宝座,这充分显示出南下资金对金融股的偏爱。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香港市场的内房板块表现抢眼。东财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6日,中国恒大以245%的年内涨幅高居全部港股通标的首位;碧桂园、融创中国和雅居乐集团等内房股的年内涨幅超过100%。业内人士指出,内房股持续走高的背后,是内地部分公募基金及私募基金的集中“扫货”。港交所公布数据显示,内房股今年以来频频现身沪港通及深港通南向“十大成交活跃股”。仅在5月8日至6月7日的一个月中,中国恒大、融创中国和中国海外发展就分别上榜7次、4次和3次。

同业资讯

19周年之际实现“大满贯”华安基金立志成为一流资产管理公司

2017-06-08 00:20:00 金融投资报

6月,和中国公募基金行业一起成长的华安基金迎来了19周岁生日。公司凭借股债双优的全面表现,今年已经捧回15座行业权威奖项,并且实现“大满贯”,包揽了三大证券报公司类奖项:“2016年度金牛基金管理公司奖”、“2016年度金基金·TOP公司奖”、“三年持续回报明星基金公司奖”。华安基金总经理童威表示,华安基金立志成为投资者信赖的、扎根中国资本市场、具有全球资产管理能力的一流资产管理公司。据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华安基金管理的国内主动投资股票方向基金资产的净值高达425.71亿元,在108家基金公司中排第12名;公司最近三年平均股票投资主动管理累计收益率达到83.5%,在前15家大型基金公司(按主动投资股票方向规模排名)中排名第3。华安基金董事长朱学华表示,公司的选择是切实回归受托理财的行业本源,充分发挥诚信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严格坚守合规经营底线,努力践行和证明公募基金是广大投资者最为信赖的投资选择之一。

医疗板块业绩常青 建信基金新推医疗主题基金

2017-06-08 00:20:00 金融投资报

WIND数据显示,截止5月24日,过去10年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涨幅达155.57%,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排名第2,强势行情“医”脉相承。近期,建信基金继推出多只绩优主题基金后,推出新品主题基金建信高端医疗股票基金,为投资者重点挖掘高端医疗领域内的投资机会。

从历史数据来看,自2008年以来,医药行业保持稳定成长态势,在高速成长、政策扶持、市场青睐等因素集合推动下,行业指数长期领先大盘指数表现。

据了解,正在发行的建信高端医疗股票基金为投资者捕捉医疗行业高端领域提供新工具。所谓“高端医疗”,指医疗保健的高端领域,包括技术高端、价值链高端和处于产业链核心三方面内涵,具有高成长性、高盈利性和高壁垒性的基本特征,代表着未来产业发展升级的主要方向。建信高端医疗股票基金将以高端医疗服务为切入点,投资医疗、制药、器械、养老等相关产业的上市公司及上下游产业链的上市公司,其中,投资于高端医疗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股票资产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抓住医疗产业发展升级中的投资机会。

产品资讯

关于发布中证CME中国商品消费指数等四条指数的公告

2017-06-08 00:20:00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网站

为进一步丰富指数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新的分析工具和投资标的,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将于2017年6月29日正式发布中证CME中国商品消费指数、中证黑色金属期货成份指数、中证粮食期货成份指数和中证植物油期货成份指数。编制方案见公司网站 (www.csindex.com.cn)。

其它量化资讯

三成分级基金或触发退市程序

2017-06-08 06:36:00 中证网

沪深交易所日前发布《证券投资基金上市规则(2017年征求意见稿)》,新规则如果正式落地,必定会对目前交易所交易的基金产生一定影响。显而易见的是,已经受相关交易新规限制的分级基金又将迎来上市新规。

据上海证券统计,如果上市基金新规与分级基金新规双管齐下,可同时控制投资者与交易产品,将分级基金市场的流动性风险降至合理范围。若新规实施,恐三成场内分级基金将退场。

业内人士分析,此规定对行业分级基金影响最大,但不排除部分行业分级基金退市导致该行业分级规模集中度提高,反而使得规模较大或者杠杆较高的分级基金规模稳定或提高。但在当前分级环境下,可能相应的行业ETF更受益。

三成或触及终止上市条例

具体来看,沪深交易所规定,当分级基金基础份额和子份额持有人合计少于1000人或者规模合计低于5000万份,且此种情形在10个交易日内未能消除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及时向交易所报告并发布终止上市风险提示公告,披露基金将终止上市及相关安排等事项,基金进入终止上市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的《征求意见稿》中,还增加了一个终止上市观察期。即当分级基金基础份额和子份额持有人合计少于1100人或者规模合计低于5500万份,基金即进入终止上市的观察期,基金管理人应该向交易所报告并持续发布基金可能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直至相关情形消除或者基金进入终止上市程序。

上海证券认为,此项安排紧跟5月份实施的分级基金新规,拟保护仍能在场内购买分级基金的投资者利益,减少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或价格操纵的分级基金标的。上市基金规则与分级基金新规双管齐下,同时控制投资者与交易产品,将分级基金市场的流动性风险降至合理范围。而对于分级基金而言,上市交易是其产品存在的基础,如果无法交易,分级制度下一系列结构性安排便不复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两交易所提到的“分级基金基础份额和子份额持有人合计少于1000人或者规模合计低于5000万份”,到底是只计算场内数据,还是场内和场外数据一并计算,还未能确定。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由于目前仅是征求意见,很多细节他们还无法判断。

按仅计算场内基金份额看,据上海证券数据分析,若新基金上市规则实施,或有三成场内分级基金将退场。数据显示,截至6月2日,近46只权益型分级基金的场内A、B份合计额低于5000万份以下,占场内分级基金总数量的34%;而债券分级中有4只产品低于生死线。

据华宝证券统计,分级基金基础份额和子份额规模综合小于5500万份的权益类分级基金共有14只。

自此前的5月1日分级基金新规正式实施后,从数据来看,分级基金份额的缩水态势较之前明显加剧。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30日,市场上存有分级基金B份额154只,131只分级基金B份额在5月实现净赎回,占比85%。据上海证券统计,从分级基金存量看来,在5月22日至6月2日期间,场内份额仍呈净流出。

从整体规模来看,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分级基金的基金份额为2120.1亿份,较新规实施前缩水337.25亿份,而较今年初的3097.86亿份缩水近千亿份,缩水比例超三成。

“寒冬火种”保卫战打响

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透露,若终止上市的新规正式实施,对行业分级基金的影响更大。具体来看,在权益类分级基金中,行业分级的平均规模会低于宽基分级(主要投资于沪深300、上证50及深证100指数的分级基金),而行业分级受到市场波动影响更大,规模的变动幅度相对也更大。对于债券分级基金而言,债券投资本来就有杠杆,若叠加了分级的杠杆,其风险会更大。由于债券分级都有封闭期,当产品到期,终止上市或者直接清盘也许是更好的选择。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6月2日,有一只债券分级便主动选择了到期清盘。

记者了解到,有基金公司旗下已出现了低于“生死线”的产品。据该公司人士透露,由于分级基金进入存量时代,成为市场上较为稀缺的投资工具,各家公司其实都非常珍惜。特别是场内份额较大、交易较活跃的品种,对于部分相对专业的投资者而言,将会成为较好的投资工具。

另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会努力在分级市场的"寒冬"保留"火种",虽然现在市场对分级基金的热情不高,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尽量保住,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

若有低于5000万份的分级基金,各家公司都会做基金营销。从营销方式来看,有公司当前主要对分级基金进行散户定投的营销。“当前点位较低,从长期来看,定投往往能获得较好的收益。”不过,另有人士分析,虽然要积极营销,但针对的客户应该是机构客户。“仅凭散户来凑那么多的份额,相对而言更加困难。”他说。

若是按照有三成分级基金触发终止上市程序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各家公司或开启“寒冬火种”保卫战。

值得注意的是,沪深交易所此次只是有关基金终止上市的征求意见,有基金公司人士认为,还不能确定终止上市是否完全等于清盘。

按照此前规定,所有在沪深两市上市交易的基金,若满足连续60个交易日持有人户数低于1000户,或者合计规模低于5000万元等条件,则将触发清盘。而有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若终止上市不等于清盘,对于终止上市的分级基金而言,除清盘之外,还可以选择转型,但有别于之前大多数分级基金转型为上市开放式基金(LOF),在新规实施之后,只能转型为普通的指数型基金。

相关行业ETF或受益

除上述影响之外,新规也将对分级基金各类份额的相关溢价产生影响。

华宝证券分析师宋祖强表示,首先,规模小于5000万的分级基金,其A类溢价将面临消失,向净值趋近;其次,对规模虽然较大,但不排除未来一定时期内缩小到5000万以下的分级基金而言,在博弈过程中,分级子份额除了下折,又多了一个退出渠道,以前A份额在下折前开始缩溢价和折价,而现在除了下折距离,其规模变动情况可能也带来缩溢价和折价,分级基金真实久期取决于下折和缩规模退市两个久期中谁更小,最终影响其定价。

再次,对规模几十亿或上百亿的分级基金来说,其久期主要由基于指数波动和其他因素导致下折决定的真实久期决定,而规模缩减带来退市因素决定的久期短期不重要,但是不排除可能出现意外情形导致规模急剧缩窄。因此在当前A类普遍溢价较多的情形下,其溢价面临系统的压力,但规模不同可能受到的影响程度不同。

宋祖强表示,若基金公司采取行动使得基金不退市,可能5000万规模以下的A类不一定下跌,甚至不排除拉溢价吸引套利,但是基金规模距离门槛较大时拉溢价成本过高。不排除部分行业分级基金退市导致该行业分级规模集中度提高,反而使得规模较大或者杠杆较高的分级基金规模稳定或提高,不过在当前分级环境下,可能相应的行业ETF更受益。

至于对债券型分级基金的影响,宋祖强表示,如果正好债券型分级基金A类定期开放申购期将到,基金公司可能会选择申购A份额扩大基金规模,进而规避退市风险,A份额的申购将造成分级债基B杠杆加大,如果利率继续上行,则B端面临较大风险。

警惕场内“迷你”基金退市风险 分级基金定价再添变数

2017-06-08 07:20:00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6月08日讯 据上证报道,近日沪深交易所发布了基金上市规则征求意见稿,其中,“迷你”基金终止上市的条款设定成为业内热议的焦点。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迷你”基金终止上市的条款设定正式出台,市场上的“迷你”ETF和LOF基金或将退市。需要注意的是,“迷你”分级基金的监管更为严格,可能会加速“迷你”分级基金价格向净值回归的过程,部分分级基金子份额可能面临溢价被抹平的风险。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