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本报见习记者 吴晓璐
12月18日,海淀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成功发行规模为50亿元的纾困债券,这也是本年度最大规模的纾困债券。
今年以来,为解决上市公司高比例股权质押以及融资难问题,央行、证监会及银保监会负责人相继表态,将积极采取措施纾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风险,并从制度及工具等方面加强创新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债难的问题。而后,地方政府以及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方式,驰援上市公司。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宁夏、江西、江苏、海南、深圳、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安徽、山东、河南、四川、湖南、吉林、河北(甘肃)等17(18)个省份的地方政府和国资委均已出台相关驰援政策。
中泰证券研报显示,目前地方政府驰援涉及成立纾困基金、发行专项债券、与机构合作设立私募基金、纾困可交换债以及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等多种方式,金额合计超过3000亿元。另外,券商系列资管计划拟出资金额为468亿元,券商私募基金拟出资金额为770亿元,保险资管计划拟出资金额合计为780亿元。综上,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参与纾解股票质押风险出资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
目前,各路纾困资金也在加速进场。记者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12月20日,已成立35只纾困上市公司的券商和保险资管计划、纾困债以及私募股权基金产品,其中,保险公司资管计划规模最高,为780亿元。另外,券商资管计划规模为194亿元,纾困债和私募股权基金规模分别为97亿元和25亿元。上述产品规模合计为1096亿元,另外,据记者统计,截至12月20日,103家上市公司已获驰援。其中,44家的驰援计划已经实施完毕。
华泰证券分析师曾岩认为,可以从五个维度跟踪纾困政策效果,首先是企业部门尤其是民企、中小企业的信贷和发债等规模及其变化;其次是各路纾困资金的落地情况;另外是股票质押的变动;M2、社融等经济金融数据;最后是纾困对象生产和盈利变化。曾岩表示,这五个方面亦是融资底、盈利底、市场底等是否到来的关键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