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各位朋友大家好,又到了分享的时间,今天跟大家聊一下一个重要的事情。
金融稳定与发展委员会,请前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还有十几位学者,专门开会研究“金融市场的预期管理”。这里面我们就要谈谈关于预期的东西了.......
为什么预期管理在金融里面会这么重要?
大家可以在最近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的“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这里面也提到稳预期的内容。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什么是预期管理。
预期管理据我们所知,这个概念是经济学家迈克尔·伍德福特(Michael C. Woodford)提出来的。他认为,在现在信息流动的社会,信息的可得性非常强,所以大家对整个预期非常敏感,做金融的话,对货币政策的影响非常敏感。
有可信度的央行预期,能够让大家对市场整个未来的政策路径有明确的判断,从而能够调整自己的行为。
这里面有一些常用的术语,比方说像“蝴蝶效应、羊群效应、探戈效应”等等,这都是可以带来相关预期管理理论的基础。
这几个效应也涉及到金融风险的两个传染渠道:一个是信息渠道,一个是流动性渠道,当然这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
总体而言,我们会看到市场有一个过度的波动。上涨的时候,大家都觉得OK,歌舞升平,下跌的时候,大家就像火灾来临,急忙跑掉。所以才会有明显的追涨杀跌特征。
从其他借鉴角度来看的话,可以大致看一下美联储的预期管理。
以前美联储是很经典的“猫鼠游戏”,美联储的央行官员,总是在跟市场玩心理游戏。
格林斯潘有一句话很有名,他说“如果你们觉得理解了我讲的东西呢,那么你肯定是误解了我所讲的东西”。
这样就搞得大家没有方向了,加息也好,减息也好,看起来高深莫测。所以预测央行的加减息动作,成了分析师主要的工作,当然也就是在玩一个“猜测的游戏”。
经过2008年危机以后,美联储对此进行了反思。他发现其实私人部门整个经济的支出,包括行为的决策,取决于一些长期的变量,比方说收入、就业、长期利率,而不是短期的利率变化。
所以现在认为政策调整的信号,不应该过于频繁,而且应该是以长期的政策走势相关。所以,美联储认为:进行预期管理、引导对未来的乐观看法,可能是他发挥效力的最重要方向。
也就是说央行其实讲一句话,比他真正干,可能带来的影响会更大一点,有点四两拨千斤的味道。
前一任美联储的主席耶伦,就非常重视政策传导效应对预期的影响,她强调每次给出一些前瞻的指引,让市场得到一个更明确的对未来的判断。
那中国怎么样做预期管理呢?
中国确实也有窗口指导,类似的这样的动作,也会拉一些季度的央行报告,也会有一些央行官员在不同场合,来谈一下关于重要的经济政策,或者未来方向的一些判断。
比方说,前段时间人民币汇率有一段时间大跌,到了位置的话,央行就会不断的表态,说我们现在没有长期贬值的基础。
例行的报告是从2001年就开始发布政策执行报告,一个季度一次,这个其实都是蛮好的一个方向,大家可以用它来判断未来政策的走势和经济的动向。
同时,现在央行也很明白,要更多的跟市场进行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央行的货币政策委员会就会跟具体职能部门的人,像经济学家或者市场的机构进行交流,这样能听听对于自己政策的判断,来引导市场的正确方向。
回到开头的事件,为什么高层会在这个时候开稳定预期的会议呢?
因为确实今年大家看到,股市、债市、汇市都出了不少的状况,更多的大家看起来是比较负面的,整个市场也有比较浓厚的悲观情绪,这个时候如果叠加一些经济下滑或者是不确定性的话,可能大家会觉得风险变化更加差。
那这样就意味着对整个市场,对经济前景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压力。所以如果能够沟通,传递一些政策预期给市场,当然这个政策不要太混乱,那就可能会起到一些正面的作用。
咱们的预期管理也挺有意思的。昨天,咱们国常会开会又提到了:“不会增加对企业,包括创投企业的社保负担”。
在美国那边呢,减税是利好,咱们不增加负担,不加税也是利好。
那应当说也是比较成功的一个预期管理吧......
所以大家还能期望什么东西呢?
欢迎加入宇观新时代俱乐部
点击【了解更多】,加入菁英社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