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经济新闻 > 193期·悦读|如泣如诉悼忠魂-赵景文

193期·悦读|如泣如诉悼忠魂-赵景文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56 年前的 1963 年 12 月 16 日,长期抱病工作、积劳成疾的中央政治局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元帅与世长辞。噩耗传来,举国悲痛。这天晚上,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听取聂荣臻关于十年科学技术规划问题的汇报。会前,毛泽东提议全体起立为罗荣桓同志默哀,并心情沉重地说:“罗荣桓同志原则性强,表里如一,对党忠诚,对党的团结起了很大作用。”次日,毛泽东还前往北京医院向罗荣桓遗体告别。

据毛泽东原护士长吴旭君回忆:“在这之后几天中,主席讲话很少,像若有所思。有一天,主席服了大量的安眠药后仍睡不着,躺在床上写东西……闭着眼睛不停地独自吟着诗句。”毛泽东这天深夜写出并吟哦至天亮的作品,就是《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这首诗写于 1963 年 12 月,当时并未发表。

1978 年9 月9 日毛泽东逝世2 周年之际,《人民日报》首次发表了这首诗。1986 年 8 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诗词选》,将《七律·吊罗荣桓同志》收入正编,并附有详细注释。

诗的首联追忆战争年代一起在山林共同战斗的岁月。“草上飞”,形象地概括了秋收起义及井

冈山割据时两人共同经历的战斗生活,生动地写出了部队在崇山峻岭间的机敏灵活,矫健神速。“每相违”,语出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指在红军队伍里相见甚稀,渴望见面但难以遂愿的心情。颔联是以退为进的写法。1935 年 1 月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贵州、四川、云南境内率领中央红军迂回作战,四渡赤水,胜利地渡过金沙江,从而摆脱追堵的几十万敌军。在迂回过程中,部队经常需要急行军。林彪曾于同年 5 月在四川南部会理城郊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前夜写信给中革军委,认为这样“走弓背路”要

“拖垮军队”,要求改变军委领导。林彪的这个动议被政治局会议完全拒绝,这个问题的解决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战锦”是指1948年9至10月间攻打锦州这一关键性的大仗。毛泽东在9月7日给林彪、罗荣桓等的电报早已详细说明攻打锦州的重大意义,但林彪仍以种种理由反对。罗荣桓是主张执行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战略决策的,所以诗中特意提及。此联用“长征”和“战锦”两个典型事例概括了罗荣桓对革命战争所作的重大贡献。颈联借用了两个寓言故事。一个是《庄子·逍遥游》中的故事,把斥鷃比作小人,把“大鸟”比作罗荣桓;另一个是俄国克雷洛夫的《鹰和鸡》,借用其中的“昆鸡”喻那些卑微无知的家伙,借用“老鹰”喻罗荣桓。盲目自负的小雀、昆鸡只能低飞却耻笑在天地之间翱翔的大鸟、老鹰。这样对比反衬出罗荣桓品格的崇高和伟大。尾联点题收束,朴实晓畅。语意沉重真挚,是对战友的呼唤,又是令人心碎的惋惜,一腔忧患、一股苍凉情愫跃然纸上,巧妙地把罗荣桓国之栋梁的形象树立起来了。

在毛泽东公开发表的诗词中,这是唯一一首严格意义上悼念战友的诗。此诗把追忆与评价、个人与国家、悲痛与惋惜的感情糅合在一起,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深切的哀悼与怀念之情。为什么这样呢,毛泽东对罗荣桓何以如此信任和倚重?说起来可引出后人多方面的思考,我想,最主要的缘于罗荣桓对领袖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罗荣桓,湖南衡山人,曾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7年9月,随部队来到文家市的罗荣桓,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早就听说过名字的毛泽东。在里 仁学校操场,罗荣桓听到了毛泽东发表的形象生动 又极富感染力的著名讲话。他后来说:“听了毛委 员这个话,我一下子就坚定起革命意志,决心跟定 毛委员,从此一生没有动摇。”“三湾改编”后, 部队只剩下几百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井冈山革 命的火种,其中就有罗荣桓。那时,有些战士经受 不住失败、疾病与饥饿的考验,开了小差,罗荣桓 总是走在队伍后面留意收容,并一直想着怎样稳住 这支小小的队伍。与此同时,罗荣桓亲身参与了发 展士兵党员、把支部建在连上的伟大实践,成为人 民军队历史上最早的七名连队党代表之一。随后, 罗荣桓参与了毛泽东主持的为筹备古田会议而进行 的调查研究,为会议成功举行付出了心血,并在会 议上当选红四军前委委员。1932年10月的宁都会议上,罗荣桓因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受到排挤, 被撤销了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职务。后来,毛泽东 谈起这段往事时说:“在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的斗争中,罗荣桓表现了坚定的原则性,并且遭到 了撤职。虽蒙受冤屈,但他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 仍旧老老实实地为党工作。” 毛泽东还这样感慨: “凡是我倒霉的时候,罗荣桓都是跟我一起倒霉的。” 第四次反“围剿”后,罗荣桓被调离部队改任总政 的巡视员,仍兢兢业业为党工作,3个月完成扩红3千人的任务,受到中共中央的表彰。抗日战争爆发后,罗荣桓拥护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反对统一战线中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率部挺进山东那天,他特意叮嘱夫人林月琴说:“我走了,你留在延安好好学习、工作。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记住毛主席的话,永远做老实人,忠诚于党的事业。”到山东后, 他认真贯彻中央的大政方针,不断粉碎日寇大规模的进攻,使革命力量日益壮大,山东解放区发展成为我党我军的重要战略区。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 他总结抗战初期军队党的领导和政治工作受到削弱的教训,建议加强党的政治机关,并在一一五师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党对部队的领导。在辽沈战役发起前的关键时刻,即毛泽东诗里说的“战锦方为大问题”面前,他坚决贯彻党中央、毛泽东制定的作战方针,从而保证了将国民党军封闭在东北境内予以全歼的战略意图的实现。五十年代,罗荣桓主持制定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为落实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根本原则提供了制度保障。1963 年 12 月 16 日罗荣桓的病情恶化,一度陷入昏迷,醒过来后,他拉着夫人林月琴的手不断重复着说:“我革命这么多年,选定一条,就是要跟着毛主席走。”听着罗荣桓的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无不热泪盈眶。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罗荣桓立下了不朽功勋。在各种尖锐复杂的斗争形势下,他始终坚定的站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一边。毛泽东曾评价说:“在这个最早的部队中,有许多人始终忠心耿耿,直到今天还在红军中,例如现任一军团政委的罗荣桓。”回顾罗荣桓的革命历程, 写满了“忠诚”二字,难怪毛泽东要专门赋诗悼念他,称罗荣桓为“一生共事的人”。 毛泽东那句“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是满怀深情的投笔问天,是心祭呀!

然而,细细检视罗荣桓一生的革命历程,笔者深切感到,罗荣桓的忠诚有更为可贵的特点。

一是忠诚领袖却不搞个人崇拜。罗荣桓平时沉默寡言,不张扬,不露锋芒。他内心感情火热、深沉,但他不当面说奉承话,也不说赞颂吹捧的话。在各类讲话文章中,罗荣桓鲜见有对毛泽东本人的颂扬之词,也无太多涉及毛泽东本人的评论,说到毛泽东时也是就事论事,无额外或者其他多余的言辞。

二是讲原则不失立场。罗荣桓对于上级指示,只要是正确的,便坚决贯彻执行,不打折扣。但他也不赞成机械地执行上级的指示,主张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处理问题。1930年冬在所谓肃清AB团的斗争中,他反对滥捕错杀,解救了一批同志。1943年4月,中央发出《关于继续开展整风运动的决定》。罗荣桓根据山东实情估计了干部队伍内的政治状况,认为干部中的坏分子只是个别的,不赞成通过放任自流式地发扬民主以暴露的方法,他审慎地把整风与审干区别开来,制止了绝对化、扩大化的错误做法,保证了山东军区和一一五师的整风运动的健康发展。

三是顾全大局不偏私。罗荣桓十分注意维护团结,对外单位调进的干部,主动熟悉,大胆使用, 反对只愿意使用自己熟悉的干部的倾向。在山东敌后抗战和东北解放战争中,他对来自各方面的干部一视同仁,站在全局的高度使用干部,搞好干部的交流,促进部队的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总政治部主任的罗荣桓领导全军评定军衔和授勋工作中,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使这一工作顺利进行。

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的仁人智士对“忠诚”有许许多多的赞美和颂扬。无论是一个组织、政党, 还是一个国家、民族,都把忠诚看得很重。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被称为“八德”,“忠”列“八德”之首,它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篇篇感天动地的忠诚华章。1956 年,党的八大第一次将“对党忠诚老实”作为党员的义务写入《党章》,一直到 2017 年 10 月党的十九大修订通过的新《党章》都是这样。60 多年来,入党誓词中都有“对党忠诚, 永不叛党”的内容。可以说,“忠诚”一直是全党、全社会倡导和推崇的价值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14 年10 月他在对云南工作重要指示中,首次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要求。这三句话是对好干部标准的高度概括和朴素表达,这里,他把“忠诚”摆在第一位。《求是》杂志 2019 年第 2 期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文中, 也把“忠诚”摆在首位来论述,他在文章中说要把“是否忠诚于党和人民”作为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并谆谆告诫:“要高度警惕那些人前会上信誓旦旦讲“四个意识”、高调表态,而私下里却妄议中央、不贯彻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人。”当今时代,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变,越是这样越需要奏响忠诚这个时代旋律的主音符。罗荣桓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表现出的感人至深的政治品德、崇高风范和优良传统,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认真提炼并加以弘扬。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缅怀罗荣桓同志一生的光辉业绩时,重温毛泽东《七律·吊罗荣桓同志》,是走近、认识、传承罗荣桓同志“忠诚”品格的有益方式,这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对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系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

赵景文/文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