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当前,全球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全球央行几乎无一不在放水,而中国货币增速全球第一。然而危机后的“去杠杆”进程早就让实体部门失去了大幅借贷“胃口”,因此流动性便将金融资产的价格越吹越高。
每一轮货币超发,都是一次财富大蒸发!
全球货币超发
当前,全球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全球央行几乎无一不在放水,然而危机后的“去杠杆”进程早就让实体部门失去了大幅借贷“胃口”,因此流动性便将金融资产的价格越吹越高。
目前我国一年期存款利率为1.5%,贷款利率为4.35%,信誉高的企业发债成本已降至3%,但GDP增速仍接近7%的水平,就是利率降幅大于经济降幅的情况。如果一国经济下行了,理论上利率也会下行。但若是利率下行的幅度大于经济下行的幅度,就可能意味着市场上“闲钱”多了。
近年我国货币供应增长较快,但经济增速却不断下降,金融与实体之间背离日益扩大。2015年,我国广义货币M2增速为13.3%,名义GDP增速为6.3%,前者比后者高出七个百分点。
2001-2015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年均增速为22%,M2的年均增速为16%,这说明M2并不虚,只是如此庞大的投资规模以及与之相伴的货币规模,所创造出的经济增加值偏少了。
新一轮财富蒸发正在来临
我们都有一种明显的感觉:现在蔬菜、猪肉价格等都在涨,生活成本提高。对于物价的上涨,老百姓都有切肤之感。另一方面,房价更是节节高升,让普通购房者叫苦不迭。
货币量超发,流动性过剩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消费居民的收入增加而物价随之上涨。通货膨胀对于普通居民来说,最大的伤害是对货币储蓄的伤害。
须知,高收入者的资产则一般表现为房产、公司、厂矿等固定资产,储蓄也不会太多;而以货币形式储蓄最多的,却是普通居民。所以,流动性过剩威胁最大的也正是普通居民。
我们的“财富”是如何被“货币”洗劫的?
资本吞噬财富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货币超发;第二阶段,现金紧缺;第二阶段:抄底收购。
第一阶段:货币超发
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要求劳动者加班干活,生产出大量产品。劳动者虽然创造了大量财富,但根本没有那么多钱去消费。于是这就造成商业的不流通,产能过剩。
此时,宏观经济被诊断为内需不足,开始实行宽松货币和货币超发的政策。当内需不足而产品又大量积压时,采用刺激货币的政策是最危险的。
在实体产业衰退、金融杠杆无处不在的情况之下,大量货币四处乱窜,寻找“价值洼地”,只会投入到刚需产品,比如住房、食品的价格在不断上涨。冲进楼市,会造成楼市涨;冲进快消品市场,就会导致物价涨。
于是,在实体经济萧条的时候,金融行业却异常火爆,货币流向到了哪里,机会就指向哪里。所以,即便是经济处于低谷时期,仍有人因为善于投机而成为富翁。
第二阶段:现金紧缺
超发和宽松出来的钱全部都涌向了投机行业,而不是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于是热钱都变成了各种金融产品(现在的房子也是一种金融产品);最缺现金的实体行业没有得到钱,最缺现金的创新型企业更无法得到钱。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既然产品开始不流动、利润趋于刀片般薄弱。就只有依靠不断扩张的债务维持。而部分新兴企业,则完全依靠资本市场的钱在“战略性”发展。显然,债务是拆东墙补西墙,融资是用今天的小钱博明天的大钱,大家都在赌“未来”!于是我们身上背负的包袱就越重。
当人们高喊现金为王的时候,其实已经是非常紧缺现金了。
第三阶段:抄底收购
陷入债务危机的传统产业,不仅债务负担越来越重,还得遭受多重挤压,苦苦挣扎,随时面临破产清算的风险,到了一定程度只能被收购或者吞并。
最后的胜利者,是那些在危机高峰时期能够获得低息贷款的人,或者那些还侥幸拥有足额现金的人。
而同时,那些跟风进入股市、楼市试图发财的人,如果不能及时找到接盘者,成为时代的牺牲品!而这一类人,往往是这些普通人。(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来源:海通证券,财经网、水木然,ID:smr8700)
货币超发,钱去哪了?通胀会不会来?
近年我国货币供应增长较快,但经济增速却不断下降,金融与实体之间背离日益扩大。2014年M2增长12.2%,GDP增长7.3%,2015年M2增长13.3%,GDP增长6.9%,2016年1-2月M2增长13.3%,预计1季度GDP增长6.5%左右,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51万亿元,1季度预计4.3万亿元左右,广义货币供应和名义实际GDP增速的裂口不断张大,超发货币未流入实体经济,落入流动性陷阱。M2/GDP已快速攀升至205.7%。
货币超发,钱去哪了?通胀会不会来?
近年我国货币供应增长较快,但经济增速却不断下降,金融与实体之间背离日益扩大。2014年M2增长12.2%,GDP增长7.3%,2015年M2增长13.3%,GDP增长6.9%,2016年1-2月M2增长13.3%,预计1季度GDP增长6.5%左右,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51万亿元,1季度预计4.3万亿元左右,广义货币供应和名义实际GDP增速的裂口不断张大,超发货币未流入实体经济,落入流动性陷阱。M2/GDP已快速攀升至205.7%。
(图)新建住宅价格同比增速
(图)M2于GDP比值
(图)M2/GDP比值 中国、美国、日本截至2015年底
根据货币数量方程MV=PQ,货币增长无非是因为经济增长、物价和货币流动速度。
超发的货币未流入实体经济,钱去哪了?
可能核心是两个去向:
一是维持债务循环和庞氏融资滚动,资金大量沉淀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V下降。虽然受统计口径、储蓄习惯、金融结构、货币化程度等影响,静态上M2/GDP难以进行国际比较,但一国内M2/GDP的动态上升意味着资金使用效率的下降,资金流向低效率部门并沉淀下来,由于现金流无法覆盖借贷成本,使得低效率部门不得不靠举债维持,不断产生无效资金需求,积累债务风险。产能过剩的重化工国企、三四线城市小开发商、地方融资平台等资金黑洞不断加杠杆,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51万亿元,社融3.42万亿元,大超市场预期,也表明债务雪球越滚越大,越滚越快。
通过累加政府、居民、非金融企业三个部门的债务,截止2015年底,中国实体经济的债务规模为162.3万亿元,实体经济杠杆率为239.8%。从中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实体经济的杠杆率出现了快速上升,2008-2015年期间猛增了82.8%。
从国际比较中可以看到,中国实体经济的杠杆率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接近,处于中游水平。但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是表中最高的,这反映了中国目前产能过剩的严重程度和供给侧改革的迫切性。居民部门的杠杆率较低,政府部门的杠杆率处在中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