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如果,我是说如果,
我们最爱的兴隆塔开口说了话……”
记录兖州的历史变迁,我是历史的标志
大家好,我叫兴隆塔,始建于公元602年,可是一位不择不扣的千岁老人。
其实刚开始,我的模样还不是这样的,为木塔,身材也没这么健壮,后来才成了这般模样。
关于我的故事,可能有点小长
从出生开始,我就记录着兖州的历史,毕竟在兖州没有什么谁能和我相睥睨。如今的我已是兖州的代名词,是这座古城的城市名片,也是兖州的文化符号。
下面我就来说说的历史:
隋仁寿二年(602年),隋文帝颁发“隋国立舍利塔诏” ,兖州籍高僧法性奉旨将建塔供奉的佛舍利从隋国京都洛阳护送到兖州普乐寺,兖州普乐寺供奉佛舍利宝塔始建,初为十三层木塔。
普乐寺初为尼寺,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二月改名中兴寺,神龙三年(707年)改名龙兴寺。盛唐时期,龙兴寺香火鼎盛,庙宇和宝塔进行了豪华的维修和装饰。
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龙兴寺改名兴隆寺。宋嘉祐八年(1063年),兴隆寺宝塔改建为宋代形制砖塔。
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年7月25日),兴隆寺宝塔在莒县—郯城地震中被完全震毁,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版《滋阳县志》记:“震毁房屋,压弊男妇多人,兴隆寺塔毁”。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重建。
1948年,兖州战役爆发,兴隆塔遭受炮弹袭击所幸没有造成较大破坏。
1985年,山东省政府拨款对兴隆塔按修旧如旧的原则重修,1986年春节时对游人开放。
2009年,兖州市政府拨款对兴隆塔进行维修。
2013年,兴隆塔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见证兖州历史名人,我是亲历者
在兖州这片土地上,曾有很多人在此驻足,不过下面这几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哦!要知道,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随到隋代,当然我就要给你们说说我出生后见到的人。
李白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高峰,李白、杜甫是站在这个高峰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二人皆与兖州结下了千古之缘,都为兖州文化做出了卓越而历史性的贡献。就此而言,我可以说是他们的见证者。
唐开元二十年(732),杜甫贡举下第,来兖州省父,作《登兖州城楼》:“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大约同时,杜甫在兖州还作《望岳》诗一首:“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开元二十二年夏五月,李白自幽、燕,始游兖州,于此初识杜甫,诗坛“两曜”从此结下了兄弟般的友谊。隔有一年,即唐开元二十四年,李白自安陆移家兖州,一住就是二十余年,他一生许多重大的事件大都发生在这里,如相识杜甫、结婚生子、隐居徂徕、奉诏入京、赐金还山等。其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作别东鲁诸公》这首最著名的诗作,就是写给我们兖州人的。
吴道子
吴道子(约685-760),唐代著名画家。曾在兖州瑕丘(即滋阳)当过主管典狱捕盗之事的县尉,这大约是在他任内教博士之后的景龙年间(707-710)。
吴道子任瑕丘尉时,在民间还流传了两个小故事。一说吴道子捕得一盗,由于看管不严,盗徒越狱逃走了。吴道子根据此盗徒受审时留给他的印象,画了形貌通缉图,分送周围各县,终于在汶上按图捕回。此传说记于江勤的《鲁驿书典》。说明吴道子年轻时的目识心记能力与高超的画艺,已非常人可比。
二说据《滋阳县志》,在滋阳城北二十里有一条河,叫泥河,发源于曲阜姚村的变巧泉,在变巧泉南的河上有一桥,名叫“画马桥”,就是因吴道子在桥上画马而得名。相传吴道子曾在桥旁土屋的壁上画了一百匹马,因马画得栩栩如生,刚画完,马就从墙上跑下,过桥向四处跑去。所以人们就把这座桥叫“画马桥”了。
朱檀
朱檀,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从小就被封为鲁王,封国兖州,遂扩建兖州城,建设鲁王城,在府河之上建桥三座,即中御桥、东御桥和西御桥,其形成的城市格局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中期,达550年之久。其孙朱寿宏组织兴建的南大桥,为国内最著名的二十座古桥之一。朱檀是对兖州的发展最具影响的人。
梁思成林徽因
1936年的7月,中国伟大的女建筑学家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先生来到了兴隆塔。这一次专门考察兴隆塔。在兴隆塔周围,他们测量绘图,为大塔拍照。爬上兴隆塔。眺望泗河滚滚流水,诗情勃发。
“林徽因1936年测绘山东滋阳兴隆寺塔”的留影,尽显优雅之态。这是一张侧身剪影照:拱门之下,她头戴宽沿圆帽,倚墙屈膝而坐,膝上铺着纸笔,正全神贯注地写着什么……
见证兖州发展,我倍感欣慰
在兖州这片土地上,生活着一群可爱的人们。如今,这群可爱的人正在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创造着兖州崭新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