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规划效果图。
改造后将减少近300万平方米建设总量
大源村位于白云区东南部,和龙科技创新谷南端,广深科创走廊沿线,20公里范围可达白云国际机场、广州火车站、广州北站、广州东站等的重要对外交通枢纽。 从2009年至今,该村总建筑面积增加近600万平方米,十年间增加一倍。目前,该片区建设强度较高,现状总建设量达1016万平方米。其中村居住占70%,达716万平方米;村物业占23%,为228万平方米;现状楼盘34万平方米(占3%);公共配套38万平方米(占4%)。此前针对该村基础数据调查显示,大源村常住人口超过22万,有3500多栋、2万多套出租屋,周围有7个大型物流园、4大高校。
对于大源村的综合整治提升,白云区提出收储为主、产业升级与环境改善同步推进的总体提升思路、成熟一片推动一片的分单元提升实施路径。此次项目总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范围为大源村村域范围。规划净建设用地344公顷,建设规模预判为750万平方米,居住人口约11.6万人。改造后,净建设用地规模比现状减少160公顷,建设总量预判比现状减少266万平方米。换言之,大源村未来将“瘦身”近300万平方米。
规划示意图。
交通规划图。
四条轨道交通经过,配置26所学校
抽疏建筑密度之外,大源村还要切实优化对外通道、完善道路网系统、增加路网密度、优化关键交通节点。具体来说,对外交通将落实广佛环城际线位(设大源站),落实线网规划地铁26号线、地铁18号线支线及有轨电车X2线。规划预留永石路线位、拓宽大源路。对内,建设快速路1条(现状华南快速干线)、主干道3条(大源南路、广州大道北和永石路);规划新增6条次干道;并规定道路密度不低于8.5㎞/km²。交通设施配套方面,将设7处公交首末站,并设地铁接驳巴士线路(总规模要求不小于14663平方米)。此外设7处公共停车场,总泊位数不少于910个,最大限度满足大源村村民和外来车辆的停放需求。
为满足片区内近12万居住人口的生活需求,规划提出要按照15分钟生活圈,形成10处街道综合服务中心;按照5分钟生活圈,形成35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按照每100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不少于11平方米的标准,配置公服设施,包括综合百汇、超市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此外,规划共配置教育设施26处、文化设施2处、体育设施2处、医疗设施2处。其中,小学7所(228班)、初中3所(105班)、高中1所(60班)、幼儿园15所(186班);新增文化站2处、群众性体育运动场地2个;落实原控规的综合医院1处,新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处。
规划提出打造蓝脉绿网,串联“生态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的公园绿地系统。规划公园绿地152公顷(包含附属绿地),人均13平方米/人。具体包括打通3条东西向区域生态绿廊,换脸山谷两侧山体,宽度约60-150米;沿三条区域通廊及规划河涌沿线规划多处城市公园,达到300米进公园的服务半径;在各村社内打造多处口袋公园,总面积73160平方米,形成50米半径的口袋公园服务圈。
改造后三条景观通廊保证逾六成山体可见。
严控天际线保证60%以上山体可见
规划提出,大源村片区的定位是“智美云谷,活力大源”,拟打造成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基层治理创新示范区。在空间结构上,片区内划分了“一核四片”,以提升地区产业功能布局。具体来看,将围绕广佛环城际TOD核心,外围的TOD综合服务核心片、TOD都市产业社区片、大源创新孵化片、大源西电商初创小镇片这四大片区协同配合,加之次外围的教育培训基地片、大源东科创小镇片,优化整体产业配置,完善产业链条。
同时,为了更好地“显山露水”,将严控天际线,打造“路-城-山”的多层次天际线。根据规划,将高度轮廓分为三层,将较高建筑结合TOD站点布局,沿道路和沿山体周边建筑高度逐渐降低:第一层沿大源北路,最高点80米;第二层沿活力慢行带,最高点120米;第三层沿帽峰山山脊线,最高点310米。三层天际线相重叠,将预留出三条观山景观通廊,保证60%以上的山体可见,使城市景观与山体景观更好融合。还将通3条通山视廊,东西贯通、引山入城,从广州大道能看得见山、走得近山。
规划示意图。
启动区改造:抽疏逾1/3现状建筑,打造新型产业园区
根据规划,大源村在2019-2021年三年间将逐步开展8项重点工作,具体分26个实施工程。今年计划开展6项重点工作、13个实施工程,同时近期重点开展1个旧村提升启动示范区,即现状较为成熟的容发储备地块及周边区域。启动区范围48.8公顷,东至大源南路、西至规划广佛线际线、南至艺福路,全部为村集体用地权属。现状总建设量72.4万平方米,其中村居44.2万平方米、村物业13.9万平方米(容发物流)、公共设施14.3万平方米(现状医院及老年公寓)。
启动区划定三项提升项目:容发物流收储项目、村居品质提升项目和友好医院周边品质提升项目。启动区将采用产城融合的用地布局,通过低效物业转型升级,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园区,设置智能创新基地、生产性服务中心、智慧公寓、人才社区等。原仓储物流用地,控规修改后主要为产业用地、居住用地、及公服设施用地等,净建设用地为20.41公顷,总建设量59.63万平方米。
具体来说,改造后启动区道路网密度增加3倍,打通消防通道1300米,同时抽疏现状建筑超现状建筑1/3;实现三线下地、立面线路整治,长度约3400米;新增公服配套设施50处,总建筑面积20890平方米,包括落实现行控规的1处综合医院(服务5-10万人),新增2所幼儿园(21班)、1所小学(18班)、1处公交首末站、4处社会停车场等;打造1个山体公园,增设口袋公园6个,实现7.5公顷公园绿地。
采写:南都记者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