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导读】如果你认为买股票是自杀,那么有些人买基金简直就是花钱雇凶谋杀自己。买一个亏一个,长期持有换来的却是长期亏损。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今天早上在十字路口等红绿灯时,身后飘来一股诱人的香水味。小心脏一阵扑通,忍不住扭头偷偷欣赏了一眼。美女正在接电话,电话的大意是她5年来买的各种基金都没赚过钱,买一个亏一个!
MY GOD!买一个亏一个。突然想起来,我买的房子之前那个主人好像也是这样。因为前业主没有修改她的个人信息,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我家都会收到建设银行给她寄来的基金账单,那真的是一份血淋淋的账单!!!(我是经过允许后拆开并帮其撕毁的。)
为什么我的基金总是亏?
很多文章会告诉你,选择基金要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历史业绩,要长期投资。如果你亏了,说明这些功课没做好。
真的是这样吗?我可不可以骂人?见鬼去吧。真相不是这样的!
第一,你的购买渠道也许出了问题。
2016年年底的一个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公募基金80%的产品销售量是倚赖银行渠道。而从基金投资者年龄结构看,30—40岁的投资者约占25%;40—50岁之间的个人投资者约占22%,但却是持有基金资产规模最大的群体,占全部个人资者占有基金资产规模的30%左右。60岁以上投资者近年来投资基金的人数在显著增加(理财产品收益不行了,这些老爷爷老奶奶大概以为基金是不错的替代品)。
为什么说购买渠道出了问题?从银行柜台买过基金的人都有体会。一般买什么基金,主要是看银行大厅的广告和客户经理的推荐。但市场上基金数量达到3000多只,银行大厅能展示多少只?投资者又如何去做全面对比?最后实际上只能在银行圈定的范围内凭个人感觉下单,投资的随意性非常大。而且银行实际上主推什么基金完全是看基金公司实际给到他们的利益有多大,给的多的就猛推。你要认为银行大厅里的客户经理是专业的,那你就离踩雷不远了。很多大厅客户经理连正式工都算不上,银行对他们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卖产品。
第二,你的选基方式也许出了问题。
个人投资者选择基金往往侧重于该基金近一年、近三年、近五年投资回报率,而且出自任何一个时间范畴的最高投资成绩往往立马能够俘获投资人的芳心。比如基金X,近一年回报率-3%,近三年150%,近五年20%。不少投资者会被150%这个数字牢牢锁定,内心难以自拔。问题也往往出在这里。你想过没有,为什么近3年的投资回报率那么高?是因为2015年A股牛市啊!!!拿这个数据判断这只基金的未来走势有什么意义呢?
第三,你的买基时点真的有问题。
理论上基金经理肯定比一般投资者专业,因此委托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靠谱。但是在基金投资这件事儿上,这句话可能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与股票投资相反,多数投资者的基金投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3-5年是主流。那么,如果你的买入点是踩在了基金投资的标的物的高点呢?
举个例子。某天基金网上有售的鹏华酒分级(160632),近一年投资回报43.75%,这个数字非常吸引人,但是现在可以买吗?也许你会看它的投资标的,看了也白看,因为都是各种酒的股票。如果你看看酿酒行业板块走势,也许就会有答案。目前酒类股价格整体离历史最高位只有8%不到。如果按多数人持有基金3-5年的周期,你觉得买入这只基金赢面有多大?
第四,我买的“保本基金”为什么也亏了?
这个亏得好!这是给所有的基金投资者上了一堂课。你钱多是吗?钱不当钱是吧?投资理财与到商场买东西一个道理,你总得货比三家,总得了解清楚要买的东西吧?!保本基金的“保本”不是无条件的!你仔细看产品说明了没有?保本基金所谓的保本都是有期限的,比如3年。在基金避险周期到期前赎回或在认购期结束后申购的基金份额,是不适用避险条款的。此外,所谓“保本”不一定是保你100%的本金,具体要看条款,比如有些只是承诺保你90%。
第五,你可能踩中了基金的陷阱。
眼下每家基金公司都有很多基金产品,理论上来说,没有一家公司不希望自己公司的产品个个都很牛逼的。但是,实际上又是另外一回事。理论上做不到的事情,就必须由操作上的变通去达成。因此有不少基金其实会让新基金护航老基金,让无名小辈给明星经理保驾。我说明白了不?呵呵,你是不是一直在默默地当英雄?
赚钱不易,事与愿违。你想躺着数小钱,结果赔了时间又折本。不是所有坚持都能得偿所愿。要我看,理财必须多学习,会赚钱的一定不是傻子,傻子一定不赚钱。一篇文章不可能回答所有的问题,以后我们慢慢聊如何做可以避免手里的基金总是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