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第一次接触校园贷是因为学费丢了,不敢给家里说,怕家里知道又要挨骂。”今年大四的河南大学生高峰(化名)如是说。
很多最初接触校园借贷的学生都像高峰这样,看到校园里贴的各种小广告,利息不高还可以分期,想着自己还的起就试一下,后来才发现,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管理费。
高峰慢慢发现自己根本还不上贷款,又开始向其他的平台借款,拆东墙补西墙,以贷还贷,欠款也越来越多。
不到半年时间,高峰累计从38家网贷机构借款5.2万元,这比他的第一笔借款7000元已经不知道多了多少倍,然后他每天面临的就是催债信息的狂轰滥炸......
“整天提心吊胆,怕他们联系老师和家长。”
“通过这段经历,我意识到不管有什么要记得和家人商量,尤其是不能碰网贷,之前还在想那些新闻上的人多傻多可笑,真的发生到自己身上才发现,一步错,步步错。”
高峰的38家网贷,都属于小额借款,最多的一笔4000元,最少的一笔仅300元。
为了以贷养贷,有时候他一个月会连续申请十家,有些贷款还是在部委明令禁止校园贷之后。
9月6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此前,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也曾在2017年6月28日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到,从事校园网贷业务的网贷机构一律暂停新发校园网贷业务标的,根据自身存量业务情况,制定明确的退出整改计划。
但是仍然有不少网贷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借贷服务。
9月16日,大四学生张丽(化名)在分期乐上申请到了12000元的额度,其中乐卡借款额度为6000元。
她在开通乐卡的时候选择的是“我未工作”,学历选择的是“本科在读”。
同一天,张丽在趣店也申请到了1500元的借款额度,趣店并未向她核实过学生身份。
在多部门联合禁令下,原来通行的线下代理-线下获客-线下面签的校园贷模式无论是影响力和规模都大幅萎缩,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少网贷平台还是通过回避学生身份等方式向大学生提供服务。
不少平台的网贷利率和隐藏的手续费也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一位业内人士曾透露:
“对于网贷机构来说,学生是很优质的客户。因为在上学,所以不担心他会赖账跑掉,每个月有家长给生活费,算是收入稳定。而校园贷门槛低,周期短,回款快,消费频次高,所以瞄准这一群体的网贷大爆发,最早介入的几家大平台也挣得盆满钵满。”
校园贷的本意是为了帮助家庭贫困的学子完成学业,在传入中国后发展的非常迅速,各机构为了抢占市场,放松审核制度,再加上监管不到位,让许多大学生陷入了利滚利的泥潭,甚至酿成因无力还贷而自杀的人间惨剧。
那么中国校园贷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呢?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处理校园贷款问题的时候又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具体说一说。
发放机构不同
以美国和英国为例,校园贷款的发放机构都是政府部门占据主导。
美国80%以上的学生贷款主要是来自联邦机构的助学贷款,只有17%左右是社会性私人机构搞的贷款,英国的学生贷款也以英国政府的学生金融处为主导,贷款公司大量的贷款给在校学生进行高消费的情况很少见。
大批商人疯狂的进入校园赚学生的钱,既不为社会价值观认同,也得不到教育部门的支持,在法律层面也有很多限制要求,这使得美国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校园贷模式。
教育是一种长线投资,政府希望通过提高公民的受教育水准,培养素质优良的公民和市场经济中更高效的劳动力;学生则希望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来谋求一份更体面高薪的工作。
对美国大学生来说,申请助学贷款这是大学生涯中一种非常普遍的体验。今年4月份,负责接收学生贷款申请的联邦学生救助中心就已经收到近2000万份申请书。
联邦机构推出的贷款相对审核资质较为宽松,不需要商业银行所要求的良好信用记录,索取的利息也比较低,并且有很多可以免除剩余贷款的政策。
相比之下,商业银行发放的学生贷款通常需要良好的信用记录,利息也略高,它们因此经常引发业界关于校园贷款盈利性问题的争议。
美国最大的学生贷款服务提供商Navient近期还收到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的控告——仅仅致力于短时间内解决收款问题,而不能站在帮助学生的角度,提供基于个人收入水平的还款方案。
毕竟,应该通过校园贷减轻学生债务负担,而不是操纵学生。
说到底,政府监管是很重要的一环,很多事情政府在维护行业健康发展和保障个人权益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行业角度看,政府的有力监管也使得贷款涉及的金融领域诈骗等问题在最开始就减少了爆发的可能。
贷款目的不同
在中国的校园贷款中,消费属性的贷款高达90%,很多学生为了购买手机、电脑或者化妆品、名牌包包而去贷款,单纯为了学费申请的贷款仅占全部贷款比例的十分之一。
而大规模涌入校园的贷款商家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这种消费攀比行为,鼓励了大学生在学业之外的高消费。
目前几乎所有省市的高校都有校园贷项目进驻,经常是十多家一起进入大学校园排摊位做广告。
相关公司聘用当地大学生做校园代理人,搞销售做业务,还利用类似于传销的方式进行培训,鼓励大学生拉人头做销量。
相比之下,美国针对大学生的校园贷款则主要是用于学费。
为了保证发放的贷款得到合理的利用,美国贷款机构会对申请校园贷款的学生进行严格的家庭背景调查,掌握借款人每月的“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income)。
美国政府每年也会公布或更新“温饱标准线”(Poverty Level Guidelines,即根据家庭成员数量标出基本生活所需收入),根据借款人所处的“温饱标准线”,来进行贷款额度的调整。
而在中国的校园里,原本复杂的贷款手续被没有原则的简化了。
没有个人财务状况的调查、没有信用度的审核,甚至连家庭背景调查都没有,仅仅只凭一张学生证,填一张表格,就能顺利拿到几千甚至几万的贷款额度,并且一些学生可以通过一个证件拿到好几家公司的贷款。
说白了就是,只要你想贷就没有限制,这必然会导致问题的发生。
还款方式不同
正如前文所说,校园贷款旨在减轻学生的债务负担,而不是操纵学生,所以政府对于降低学生的负债风险都有一些列相关的法律法规。
英国的校园贷可以说透露出一种富有“人情味儿”的理性,“校园贷偿还自动匹配收入”的还款机制既保护了学生了利益,也避免了学生因为面临短期巨大的还款压力而选择铤而走险。
所谓的“校园贷偿还自动匹配收入”机制的意思就是,根据实际收入情况确定每月还款的金额,即多收入多还,少收少还。
比如,英国政府学生金融处规定:2012年9月1日之前注册课程的学生需要在完成课程的同年8月份缴纳还款,只有当个人收入不低于每周341英镑、每月1481英镑、每年17775英镑的时候才真正开始启动还款程序,如果没有达到还款门槛,还款将自动终止,直到毕业生的收入达到这个标准。
这种规定似乎看起来有点没有原则,但其实是出于合理控制风险甚至维护社会公平的理性考虑。
当然这一机制能够得到贯彻的前提是严格的信息审核制度和信息更新制度。
贷款的学生必须按照要求更新信息,包括结业或毕业的时间、住址、收入情况、工作等方面的变动。
如果没有做到,惩罚将非常严厉——无论当下收入情况如何,他们都要在原有应付利息基础上加3%,这对学生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此外,英国校园贷款利率和市场指数捆绑在一起,因此会根据每年经济状况和市场利率的变动发布最新的还款利率。
在还款过程中,学生的还款计划也与所在地和入学时间密切相关。
可谓是完全的因地制宜、与时俱进。
不论英国还是美国,校园贷都是社会消费信贷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两年也都不断的发展壮大。
比如说,美国的消费信贷可以细分为学生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等,截至2016年末,美国狭义消费信贷(不含住房按揭)规模为3.76万亿美元,其中学生贷款已超过信用卡成为第一大消费信贷品类。
很多投资学生贷款的公司现在名利双收,这既得益于细化的规章制度,也得益于严格监管和执行。
教育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每一个学生都不应该因为经济困难而错过受教育的机会,相信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这是一种教育的理想和共识。
校园贷款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业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最直接的方式,理应更多的去规范、去管理,根据实际国情指定更细致、更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而不是一刀切。
更何况,任何一个政策都存在效力边界,一旦部分平台的校园贷业务从地上回到地下,某种程度上便脱离了常规手段的管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