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以前有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名记者在农村,看到一个小孩在放羊。
记者:你的理想是什么?
放羊娃:放羊。
记者:你放羊是为了什么?
放羊娃:赚钱。
记者:你赚钱是为了什么?
放羊娃:娶媳妇。
记者:娶媳妇是为了什么?
放羊娃:生娃。
记者:生了娃干什么?
放羊娃:放羊。
这个故事广为流传,有的人把它当段子看,有的人把它当有趣的故事看,有的人把他当笑话看,还有人把它当寓言看。看完之后,笑一笑也就过了,未必就会去思考这个故事背后深层次的本质。
放羊娃的故事,背后反映的是阶层固化的问题。一代放羊,世代放羊;一代穷,代代穷;一代富,代代富。一个社会,阶层彻底固化之后,不同阶层之间停止了对流,是比较可怕的。因为在这样的社会中,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在于他的志向才智和能力,而取决于他所处的阶层身份。
这个阶层固化还有一种叫法:穷人思想和富人思想。
你会认为“贪财”是万恶之源,还是“贫穷”是万恶之本? 你努力学习是为了去好公司工作,还是发现一家好公司企图收购它? 你自认不富有的原因是因为你有孩子,还是想为了孩子而变得富有? 当涉及到钱的问题你会十分小心、不想冒险,还是主动去学习管理风险? 你把房子看做最大的投资与资产,还是把房子看做负债? 你是想沿着公司的梯子一步一步往上爬,还是想去当梯子的主人?
如果你大多数选择的是第一个,那么你的人生大多数的回答应该是:“我买不起”,“我做不到”,“我没有时间”,这就是穷人思想。
如果你大多数选择的是第二个,那么你的人生大多数的回答应该是:“让我来”,“我尝试一下”,“我可以的”,这就是富人思想。
很多人看《人民的名义》时,都会对侯勇所扮演的贪官处长赵德汉,有着深刻的印象。
他见钱眼开,利用手中的权力,贪婪地收集经手的每一分钱,无论属不属于自己,他都要想方设法,据为己有。
事情败露后,他能清楚地记得自己受贿的金额,甚至精确到几百元,具体数字为:两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五千四百元!
面对堆砌了整整一面墙和塞满了冰箱的钞票,他是这么说的:
“我一分钱都没花,我们家祖祖辈辈都很穷,穷怕了······”
他的行为让人不齿,但他的痛哭流涕、追悔莫及,却引人深思。
他的穷怕了心理,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是一种典型的穷人思维。
很多穷怕了的成年人,并不一定是真的因为经历了贫穷和拮据,反而是父母的从小养成方式造成的。
很多怕穷了的人背后,往往站着一位或两位爱哭穷的家长,是爱哭穷的家庭氛围,培养了他们的穷人思维,让他们即使走入成年,生活实现富足,精神却依然贫瘠,即使拥有那么庞大的金钱,但是自幼就有的“攒钱”的“恶习”让他不知道钱应该怎么话。
墙上挂着一条咸鱼,一家人围着一盘咸菜扒拉着白饭。低头吃一口饭,抬头看一眼鱼,就算是吃着肉了。孩子忍不住多看了一眼,父亲要责骂他贪婪。有白米饭就咸菜,墙上还有鱼,已然是十分不错了。还有更多的人只能吃野菜、草根,甚至是观音土。
长期处于农耕社会,看天吃饭,不知道何时,天灾人祸就会忽然降临。普罗大众既穷困,又要时刻准备着无妄之灾。勤俭节约,成了生存与生活的智慧,几千年不变。
勤俭节约不是坏事,但是这种思维又禁锢了我们敢于拼搏的那股冲劲。
一个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见了面,两人都很高兴,便攀谈起来。
美国老太太说:“真是开心啊。住了六十年的房子,今天终于把钱还完了。”
中国老太太说:“我也很开心。存了六十年的钱,终于可以买房子了。”
这是一个笑话,却很能说明问题。同样的钱,美国老太太住了60年,中国老太太却在60年之后才可以入住。时代变了,我们已经迈入了工业化、商业化的时代。我们的消费心态需要随之改变。深层次的道理不说。国家、社会需要我们适度消费。有消费,有流通,经济才能发展。
以前,家里的老人每年春节前大扫除时,总爱念叨一句话:“穷人留破烂,越留越穷。”
所以,“穷人思维”才是我们最应扔掉“破烂”。只有走出思维的怪圈,才有可能变成“表面上挥金如土、暗地里日进斗金”的有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