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经济新闻 > 从“裸贷”到“培训贷”——大学生怎么避免、识别骗子-大学生裸贷

从“裸贷”到“培训贷”——大学生怎么避免、识别骗子-大学生裸贷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最新资讯《从“裸贷”到“培训贷”——大学生怎么避免、识别骗子-大学生裸贷》主要内容是大学生裸贷,最近,刚送走了“裸贷”风波,广州上千大学生又深深陷入了“培训贷”的陷阱。培训贷:借为未来就业做准备为,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1.“培训贷”的真实嘴脸

最近,刚送走了“裸贷”风波,广州上千大学生又深深陷入了“培训贷”的陷阱。

培训贷:借为未来就业做准备为由,吸引广大大学生的眼球,把他们一步步引入贷款的陷阱。让大家产生是参加培训的错觉,其实无意中却申请了高额的贷款。

这件事情真实地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州医科大学等高校上演,上千名学生被骗。

学生并不是傻子,但是迫于就业压力,被骗子一步步利用心理战术、“饥饿营销”等手段引入圈套——低价贷款培训、做情商测试对学生进行打击、推销课程让学生产生“抓住救命稻草”的心理、假借“贷款之名”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就这样,学生一步步交待出了详细的个人信息——个人的手机号码、手机服务密码、学信网密码、银行卡号、学校名称及地址、月收入及支出、父母姓名及电话地址,两个亲戚和一个朋友或同事的电话等关键信息,并签订了高昂的贷款合同。

2.诈骗也在“进化”

这类针对大学生可谓“量身定做”的“裸贷”、“培训贷”,无疑都是精心策划的结果。

现在大学生已经跟以前的不同,网络触手可及,每天获取海量信息。普通的骗局已经难以骗到他们——拿出手机上网一搜就可以识别很多普通的招数。

我在2004年上大学,那时没有智能手机、上网也并不方便,个人电脑没有普及,上网查点东西要么去网吧、要么要跑到学校的机房——很多时候还没有位置。

我来自普通家庭,那时候也想利用课余时间做点家教——大学生最普遍的兼职渠道去赚点零花钱。不幸的是遇到了诈骗中介,我和另外一个男同学一共被骗了200元押金。

因为等待中介介绍工作未果,那个男同学比我多点心眼,跑到机房去搜索信息,在学校BBS上看到了其他同学受骗发的帖子,这才恍然大悟。

2004年,我每月生活费500元。可想而知,这个失误对我造成多大的影响——有一阵子我去食堂只吃白米饭、喝免费汤。

后来,我知道,任何需要交押金的中介、工作培训都是值得怀疑的。正规的公司、单位是不需要交押金的。

但在那时,这类经验都是通过自己或别人血淋淋的教训积累起来。

3.披着多层“羊皮”的“狼”

现在,利用信息不畅通的诈骗和犯罪,对大学生群体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市场了。

可能只有在偏远地区、面对高龄阶层才有用。所以,骗子又把各类手段套上了“新装”——

第一,符合法律规范。他们常常有正规注册的公司、具备正式的办公地点、贷款和转账等手续也都是有银行流水记录的。

第二,骗子都懂点“心理学”。他们时刻关注着人们的寻求,比如大学生的普遍需求就是就业、兼职等,围绕“就业”、兼职、职业培训、职业中介等名头展开诈骗。

第三,利用大学生自己的人脉。在“裸贷”、“培训贷”中,骗子还会利诱、鼓励甚至威胁学生介绍自己的同学,来降低、免去介绍人的收费标准。

很多大学生的警惕性还是很高的,但如果信息是来自朝夕相处的室友、同学、闺蜜之口,很多人高标准的防线就下降了几分。

第四,为诈骗目的套上“光鲜”外衣,利用学生团体充当“先锋”。在“培训贷”中,很多诈骗公司最开始是作为学校学生会、社团外联赞助方出现的,他们没有公然在学校内发传单、贴小广告——这样的手段很多学生和老师都会排斥;

他们让赞助过的学生团体、学生会在学校散发一些免费的职业讲座、培训计划等传单、小册子,这样也进一步消除了了学生和老师的警惕。

4.几个小原则

大多数上了“培训贷”当的学生都是家庭条件一般、自己比较有上进心、想通过自己努力获得好的工作机会的普通大学生。

高额的贷款让很多学生不得不放下课本,到处兼职来还债,但是目前还没发生学生想不开自杀的惨烈结果。

很多人骂学生傻,但是谁没傻过?而且这些孩子都是有上进心、且想给家庭减轻负担的孩子。

也有人骂学校,认为学校不作为、不负责:大学也应该像小学、中学那样对学生耳提面命,天天不眨眼地看着大家——这根本难以实现。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只有马上采取一些实际行动才能或多或少减少此类现象、保证学生的权益:

第一,学校尽早开设职业规划课。应该在大一就开设就业培训课程,讲解找工作过程中常见的骗局、指导学生早些确定职业道路,而不是大四才匆匆设定一个很多人不会注意的选修课来做个“摆设”。

第二,绝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大学生们也应该吸取教训,面对社会上任何没来由索取私人信息:电话号、身份证复印件、家庭信息等的机构、单位,都留个心眼,缓缓再说。或者干脆先来个“缓兵之计”,填个假的,反正假的他们也找不到人,这样至少增加了向大家咨询、求助的时间。

第三,绝不掏钱。面对任何“高大上”的中介、培训,一旦涉及到钱:索要押金、银行卡账号等行为,坚决拒绝。如果实在判断不清,可以回到同学中后,向老师、同学咨询,不轻易做决定。

诈骗手段防不胜防,大学生要想防骗,只能尽量对自己的个人信息、个人财产严防死守了。

从“裸贷”到“培训贷”——大学生怎么避免、识别骗子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