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选对行业投资就成功了一半。消费医药TMT作为三大最热门行业,基金产品层出不穷。如果你压在这这三大行业上,那么投资的另一半就在于,选择主动管理的股票或混合型产品?还是被动投资的指数型产品?
话不多说,先上图。数据显示,从一到三年的平均报酬率来看,医药和TMT行业主动型产品明显跑赢被动型,而消费行业则大有被动超过主动之势。
1、消费行业基金:王者归来被动型产品长期跑赢主动
今年上半年上证指数虽然表现低迷,但有一类股票走出了“大牛市”行情,那就是消费类股票,在震荡市中成为最抗跌的品种。同样的,消费类基金交出的答卷也同样引人注目。数据显示,总体业绩表现靠前的多为主动型品种,但长期来看,被动型产品平均回报率跑赢主动。
数据显示,涉及消费类字眼的基金共有56只(不包含分级基金),多只基金都已成立较长时间。截至8月底,47只主动型基金平均获得13.43%的收益,8只被动型基金平均收益16.64%。其中,易方达消费行业以37.08%的收益率强势夺冠,其余业绩逾20%的主动型基金有嘉实新消费、申万菱信消费增长、鹏华消费优选等12只基金,被动型基金包括汇添富中证主要消费ETF、嘉实中证主要消费ETF等3只基金。
时间拉长一点看,被动型消费类基金的优势依然明显,拥有近2年业绩的34只主动消费主题基金平均收益27.34%,而8只被动型品种收益28.16%。拥有近3年业绩的26只主动消费主题基金平均收益53.83%,而被动型收益达64.34%。拥有近5年业绩的17只主动消费主题基金平均收益100.06%,而2只被动型产品收益同样高达94.91%。
但从5年业绩来看,业绩排名靠前的几只都是主动型产品,比如新华优选消费、中海消费主题精选、农银汇理消费主题、鹏华消费优选等多只主动型基金近五年回报都超过一倍。
2、医药行业基金:业绩分化今年以来主动型有优势
据不完全统计,包含“医药”、“医疗”、“保健”相关的基金共有88只,从业绩表现而言,今年以来主动型医药行业主题基金业绩更优异。
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有今年以来业绩的27只被动型医药类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为0.17%,业绩较好的是华夏上证医药卫生ETF、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ETF和信诚中证800医药,今年以来收益率均超过10%。
相比而言,主动型医药基金的业绩更有优势。有今年以来业绩的58只主动型基金今年以来平均年化收益率为4.53%,近七成基金到目前为止都取得了正收益。前八个月业绩超过20%的有安信消费医药主题基金、德邦大健康、国泰大健康三只基金,另有鹏华健康环保、华泰柏瑞健康生活、新华健康生活主题等14只基金收益逾10%。
若将时间拉长,虽然仍是主动型产品业绩占上风,但相对差距在减小。拥有最近两年收益的20只被动型医药主题基金平均收益率为8.88%,拥有最近三年收益的11只被动型医药主题基金平均收益率为37.93%。而拥有最近两年收益的39只主动型医药主题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7.09%;拥有最近三年收益的17只主动型医药主题基金平均收益率为41.39%。
长期业绩较好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包括建信健康民生、长信医疗保健行业、南方医药保健、中海医疗保健、上投摩根健康品质生活和国投瑞银医疗保健行业六只,最近三年回报率均超过50%。
业内人士指出,医药股大概率不会齐涨齐跌,因而选择主动型基金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在筛选基金时,应考量基金经理的从业经历,判断其选股能力,基金经理风格不宜过于激进,最好选择有实际医药行业实业工作经验的基金经理。
3、TMT行业基金:亮点缺乏宜看主动型产品
曾经风光无限的TMT行业今年似乎已经渐渐淡出投资者的视线,反映A股上市公司中数字新媒体相关产业公司股票的走势的中证TMT产业指数今年跌幅已经超过9个百分点。多只指数型基金明显收益不利,前八个月平均亏损2.3%。业绩较好的是招商深证TMT50ETF,前八个月回报率16.05%。
相比而言,得益于两大细分子行业新能源汽车和苹果产业链股票今年的亮眼表现,总体上主动型基金明显跑赢被动性基金,年均收益5.45%,其中,今年业绩增长超过10%的有富国创新科技、上投摩根科技前沿和华润元大信息传媒科技三只基金。
将时间拉长一点来看,主动型基金的优势更加明显,拥有最近两年收益的5只被动型TMT主题基金平均亏损3.29%,而拥有最近两年收益的10只主动型基金则平均上涨了15.59%。三年来看,主动型基金年均上涨54.98%,而被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则为41.41%。
光大保德信深耕TMT行业多年的基金经理黄兴亮指出:TMT行业公司由于行业竞争、产品变化、技术进步等多方面的原因,个性化很强,业绩分化较大,再加上IPO常态化的推进,行业内标的趋多,因而选择主动型基金将更有利于寻找到有竞争力的、可以享受行业增长的红利,规避潜在价值陷阱的公司。投资者应该尽可能选择有较强的研究和挖掘能力,能不断适应行业变化和市场风格变化的基金经理。而在规模的选择上,他表示,选择10-20亿规模的主动产品较为可行,超过30亿则有管理难度加大的风险。
中国基金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