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从小我们一直被教导亲人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但是长大之后见得人越多,经历得越多,就越觉得帮助人这种事,也是要看人下菜碟的。
有四种人,哪怕跟他们的关系再好,忙也不能随便帮。
不懂感恩的人
唐玄宗时期,蓟门有个和尚名字叫惠达。为人忠厚老实,家中有钱,因为羡慕另一位和尚夜光的才学,便与其交了朋友。
当时,玄宗皇帝信佛崇仙,到处访求和尚和方士。夜光非常想去京城活动,以期得到皇帝的赏识。无奈囊中羞涩,便整天长吁短叹,很不开心。
惠达和尚理解夜光的心情,便送他七十万钱,资助他去长安求见玄宗皇帝。
夜光到了京城,通过贿路某公主而很快见到了唐玄宗,并得到重用。
惠达听到夜光被重用的消息,非常高兴,便带了很多礼物到京城去探望夜光,并向他表示祝贺。
哪想夜光听说惠达来看他,觉得惠达是来向他讨钱的,心中大为不悦,言谈十分冷落。
惠达看出夜光的心思,只住了一天,就告辞而归。夜光怕惠达再来,就给蓟门的驻军首领写封密信,说惠达来京告他谋反,让其小心。
驻军首领接信后大怒,立即将惠达抓了起来,不由分说,立毙帐下。
农夫与蛇的故事,从来就不止一个版本。它在每个地方,每个朝代,都不停发生着。
许多时候,我们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换来的却是别人近似冷酷的漠视。
由此可见,对于不懂感恩、心底不善的人,无论你帮助他多少次,他都会觉得这是你应该做的,你的付出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馈。
因为他们时时刻刻以自我为中心,心里惦记的永远是自己的一点蝇头小利。
求人帮忙时语气理所当然,被人拒绝后心怀恨意,受到帮助后人间蒸发,这些都是不懂感恩的表现。
这样的人,就不要去试图捂热他的心了,结果只会是徒劳无功。
不讲诚信的人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写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意思是,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它靠什么行走呢?
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也是判断对方是否值得交心,是否值得帮助的一道标准。
我们家有个远方的姨妈,人到中年沉迷赌博欠了一屁股债。
最开始的几次,她的父母出面替她还了钱,她满口答应要戒赌,但是每回都没做到。
后来父母对她失望不再管她,她开始像亲戚朋友借钱,今天借一千,明天借五百。借的时候信誓旦旦说一个月内就还,结果一次都没有按时过。
到最后亲戚朋友也不愿意再帮助她,她借钱甚至借到我们这些小辈头上。
当时父母是这么对我说的:“你借也可以,就当全了亲戚情分。但是钱数要控制在收不回来也不会心疼的程度。还有不要再帮她第二次了。”
不讲诚信的人,求人帮助许诺时说得天花乱坠,各种誓言随口就来。一旦获得帮助,马上出尔反尔。
帮助这样的人,无论是出于好心,还是利益交换,最后都只会落得一场空。
自卑狭隘的人
帮助心胸宽广的人,会收获对方的感激。但帮助一个自卑狭隘的人,可能收获的就是对方的嫉妒,甚至恨意。
自卑狭隘的人往往有一个共同点:见不得别人过得比自己好。
而当这个过得比自己好的人帮了他一把时,他可能会产生自尊防御的机制,别人越帮,他越觉得别人是在炫耀,从而滋生出无数的负面情绪。
东野圭吾的《恶意》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日高跟野野口是学生时代的朋友,两个人都怀着作家梦。成年之后日高率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受人尊敬的作家,而野野口却一直郁郁不得志。
日高为了帮助野野口实现理想,为他引荐了一份儿童文学方面的工作,在生活中更是处处帮助野野口。哪怕野野口曾经在学生时期跟其他人一起欺凌过日高,日高也选择了不计前嫌。
但野野口回报了日高什么呢?
他谋杀了日高,并且试图抹杀日高之前的一切荣誉和努力,将他所有的成就据为己有。
只因为他嫉妒,而这嫉妒使他内心的恶意无限膨胀。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
可我就是恨你。
一开始是羡慕,然后是嫉妒,最后就是恨。
对于自卑狭隘的人而言,你的善良是讽刺,你的帮助是施舍,你的宽容是嘲笑。
你为他做的一切,都可能成为他反过来伤害你的借口,甚至缘由。
他们生活在阴沟里,想的不是如何靠自己的努力爬出去,而是怎么把伸手拉自己一把的那个人也拽下来。
这样自卑狭隘且满心阴暗的人,不值得你浪费自己的好意。
得寸进尺的人
2002年时,孙俪曾经帮助过重庆卫视播出的一档《希望在山区》的节目中出现的一名高一学生。这名学生名叫向海清,因为家境贫困,所以求学之路颇为艰难。
孙俪遇到了他,决定资助他上大学,并每月按时寄给他500元的生活费。
在2002年时,500元已经足以负担大学生一个月的开销了。
但在上大学之后,向海清的欲望已经不止于“求学”。谈恋爱,换手机,开销变得越来越大。而且在明明获得了助学金的情况下依然在短时间内不止一次向孙俪母女开口要钱。
在孙俪得知一切,停止对他的资助之后,他写了一封长达6000字的长信公开批判孙俪无情。
数年的资助之情,最后只换来一场闹剧。
《循环人脉法则》一书中有写道:
我们在遇到困难时总会希望于人能来帮我们一把,让我们渡过难关,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有些人总是存在极深的依赖心理——他们总是期待着别人的帮助。
这是人们经常持有的一个最大谬见,就是以为他们永远会从别人不断的帮助中获益。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你帮了一个小忙,让对方尝到了甜头,以后的日子ta就会来无止境地求你帮忙,而且提的要求越来越过分。
今天蹭一口饭,明天借一点钱,发展到后来可能就会住到你家里让你负责他的后半生。
对于这种索求无度,得寸进尺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察觉他的意图之后果断拒绝,或是在帮助的同时要求有所回报,让对方明白你的善意不是可以被不断利用的,才能有效地避免被不断纠缠的风险。
与人为善是种美德,但是为善之前,应该仔细辨别对方是否值得。
对不值得的人释出善意,既伤钱,又伤感情。更有甚者,你的善良会被有心人利用,成为伤害他人的利刃。
善良,应该带着理智,也带着锋芒。该拒绝时,就当机立断地拒绝。不要为着面子,而羞于开口。
像网上那句流行语说得那样:不要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反正好意思为难你的,都不是什么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