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Pokémon Go》过气了?至少在大陆地区看来是这样,即使是游戏媒体也不愿意花篇幅报道这款游戏的各种趣事。不过今天Financial Times的一篇“《Pokémon Go》最终登录中国市场”的标题党文章,又让媒体炸开了锅。
当然需要澄清的是文章并没有明确表示Niantic和网易双方合作在大陆地区推出《Pokémon Go》,一切基于都是作者的个人分析。
《Pokémon Go》过气了?
从用户数据来看确实如此。《Pokémon Go》上线一个月下载超过1.3亿次,63天收入过5亿美元。美国应用分析公司Apptopia的调查报告显示,上线一年《Pokémon GO》的年收入达到了12亿美元,但活跃用户流失 90%,营收缩水 74%。
在大陆地区这种过气更为明显,玩家厌倦《Pokémon Go》的新闻,媒体也不再愿意发。因为评论最多的就是“反正进不来、又发过气游戏”等等。
中国玩家为了吃鸡如痴如醉的当下,《Pokémon Go》真的凉了?
通过App annie来看美国、日本和台湾三个地区,《Pokémon Go》常年保持在ios&GooglePlay双榜前二十。也就是说,即使流失了大量活跃用户,瘦死的骆驼依旧比马大,《Pokémon Go》在国际市场上依旧是一款顶尖的产品。
甚至在2017年7月23日当天获得了58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900万元)的收入,打破了此前2016年10月份创下的纪录。
《Pokémon Go》过气说法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国产厂商此前复制蹭热度的做法都失败了。《Pokémon Go》所展现AR+LBS玩法,一度让不少公司蠢蠢欲动,比如《捉妖记GO》、《次元猎人》等,支付宝、QQ和苏宁易购都曾在抢红包中加入类似的玩法。
结果显而易见,《Pokémon Go》不可复制性也让厂商逐渐失去了兴趣。
随着2017年1月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出版工作委员会发文称,广电总局暂不受理审批此类型游戏,建议国内游戏企业在研发、引进、运营此类型游戏时审慎考虑。
三重原因导致了关于GO的话题在国内逐渐销声匿迹。
专注AR+LBS的Niantic
在外界看来,《Pokémon Go》成功应该归功于宝可梦IP全世界范围的知名度,以及当时此类玩法足够的新鲜感。
事实上,其他厂商模仿不好“AR+LBS”,Niantic一直深耕于此。无论是2012年就携手谷歌推出的《Ingress》(可以说是第一款基于LBS的AR游戏,全球下载超过2000万)、《Pokémon Go》再到预计2018年推出的《哈利波特》AR游戏,Niantic做得有声有色,三款产品在国际都享有知名度。
专精和擅长让Niantic打造了《Pokémon Go》的爆款,也收获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2017年11月,Niantic宣布完成了最新一轮2亿美元融资,由Spark Capital领投,网易、Founders Fund、Meritech、Javelin Venture Capital、You & Mr. Jones参投。
也正是这场投资,成为媒体猜测网易与Niantic合作的依据。
完成了融资的Niantic又一次活跃起来,继续公开为《哈利波特》AR游戏造势,同时宣布在2018年推出升级版的《Ingress Prime》,在AR+LBS的道路上走到黑。
网易图什么?
网易真金白银投资,确实说明看好Niantic及其产品的潜力,因此引入《Ingress Prime》、《Pokémon Go》或《哈利波特》AR游戏存在极大可能性。
1. 从《Pokémon Go》国际市场表现来看,即使无法重现全民参与的狂潮,有足够多忠实粉丝支持带来的高ARPU,收入上无需担心。
2.继续为打造网易重视品质的品牌服务。在与腾讯的竞争中,网易游戏的品牌和口碑是最明显的竞争优势,从和暴雪合作、引入《我的世界》手游(非盈利考虑)再到疑似引进《Pokémon Go》。网易不遗余力地维护品牌和口碑,始终进行积极正向的话题宣传。
说白了,即使《Pokémon Go》、《哈利波特》AR手游都不赚钱,网易在口碑塑造上还是赚的。
3.腾讯在2016年的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宣布代理了一款类似《Ingress》的《Father.io》。上周旗下AR手游《御灵》在安卓开始测试,未尝没有未来打擂台的意思。
4.赌一把《哈利波特》IP的潜力。
限制《Pokémon Go》进入大陆市场的一直都是谷歌的不妥协,服务进不来。竞争对手高德早在2015年就发布了LBS开放平台,网易在《阴阳师》中也实践了LBS的使用,请不要否定《Pokémon Go》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