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经济新闻 > 儒学说了两千年的“慎独”到底是什么意思?-王道是什么意思

儒学说了两千年的“慎独”到底是什么意思?-王道是什么意思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

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最新资讯《儒学说了两千年的“慎独”到底是什么意思?-王道是什么意思》主要内容是王道是什么意思,从《大学》、《中庸》明确提出“慎独”的思想,这一概念一直贯穿着整个儒学,乃至于晚明最后一位理学大师刘宗周将“慎独”提到本体论的高度,说:“**独之外别无本体,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文/乾知大始,简书作者

从《大学》、《中庸》明确提出“慎独”的思想,这一概念一直贯穿着整个儒学,乃至于晚明最后一位理学大师刘宗周将“慎独”提到本体论的高度,说:“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

程明道云:“有天德便可语王道,其要只在慎独。”王阳明也说:“事变亦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谨独’。”谨独即是慎独。王阳明又说:“独知无有不良。”可见独知即是良知。

看起来“慎独”二字已将儒学一语道尽——“独”即是本体,“慎独”即是功夫。那么“慎独”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慎”字好理解,就是“谨慎”的慎,关键在“独”字。

儒学说了两千年的“慎独”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们先来看看“慎独”最主要的原典出处。一是《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慎独”郑玄注曰“慎其闲居之所为”,闲居即独处。朱熹注曰:“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言幽暗之中,微细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已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则是天下之事无有著见明显而过于此者。”朱子“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的说法显然更为精当,不过既然说“幽暗之中”、“迹虽未形”,则似乎仍是偏重“闲居”即独处之时。

一是《大学》“诚意”一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掩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朱熹对《大学》中“慎独”的理解与《中庸》基本相同。

郑玄和朱熹的理解似乎都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慎独”仅仅是告诉我们如何在独处时做道德修养的功夫,如何解释明道将“慎独”与“天德”并提以及刘宗周将“独”称之为本体呢?

实际上先秦典籍在《四书》之外还有对“慎独”的哲学阐释,那就是出土的帛书和竹简《五行篇》。文中两处对“慎独”或“独”作出定义:

“慎其独也者,言舍夫五而慎其心之谓也。”

至内者之不在外也,是之谓独。独也者,舍体也。”

“舍五”有说指“仁义礼智圣”这“五行”,也有说指五官(即对外物的感知),与“舍体”相呼应。无论指五行还是五官,“慎独”都是“慎其心”的意思,因为心即是“至内者”。

然而“心”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心之本体,一层是发为意念和思虑的心。如果用阳明心学的术语,前者为“心”,后者为“意”。郑玄与朱子显然是指后者,而我以为《五行篇》所指是前者,具有更强的哲学意味。

如果“心”有两层含义,那么“慎独”或“慎其心”同样有两层含义,按照《大学》的术语,即一个是“正心”,一个是“诚意”。我们再回顾一下前面《中庸》和《大学》的引文,会发现实际上《中庸》里面的“慎独”讲的是“正心”(心即道,时时戒慎恐惧则心未离本体,未离本体故心正,心正故未尝须臾离道),而《大学》里面的“慎独”讲的是“诚意”(而且也确实是用它来解释何谓“诚意”)。

因此郑玄和朱熹对“慎独”的理解仅契合《大学》而不契合《中庸》。《中庸》在首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后即提出“慎独”,乃是从本体上说功夫,即本体即功夫,所谓“先天之学”也。《大学》先有“正心”,以“诚意”作为“正心”的功夫,而“慎独”则是从“闲居”之时、“人所不知己所独知”之时来说明何谓“诚意”,以功夫复本体,所谓“后天之学”也。《五行篇》既以“独”为“心”、为“至内者”、为“舍五”“舍体”,可见这个“独”也是从本体上说(即刘宗周所谓“独体”) ,“慎独”即是本体功夫、先天之学。

为何“心”即是“独”,而“意”不得为真正的“独”呢?(尽管我们的意念都是朱子所谓“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者)。“心”之本体原是混沌、原是虚寂、原是廓然大公、原是与物同体,不与万物作对,故只能“独知”,此之谓“心之自知”。相反,“意”或“念”虽亦是“独知”,然而我们的意念总是系着事物(仿佛我们独自在与某人某物或某件事对话一样,就像有时候我们会在梦中与人对话,又或者有时候两个念头会互相“争吵”),因此“意”或“念”虽是“独知”但我们却希望它“被人知”,所以我们的念头总是发而为行为,用语言或行动去与天地万物交流(包括完成一项设计、与他人争吵、与某男某女堕入爱河,诸如此类)。因此这个“意”或“独知”不是一个靠得住的东西,必须“诚意”或“慎独”才能为善去恶,才能合于道。

相反,当阳明说“独知无有不良”时,“独知”即是“良知”,即是本体。“慎独”即是说良知应该时时自知,此“自知”即是功夫、即是本体,即是“道不可须臾离”。良知不分有事无事,故独知不分闲居与否。

阳明高弟龙溪有一段文字论“独知”相当精辟:“夫独知者,非念动而后知也,乃是先天灵窍,不因念有,不随念迁,不与万物作对。譬之清净本地,不待洒扫而自然无尘者也。慎之云者,非是强制之谓也,只是兢业保护此灵窍,还他本来清净而已。”

“非念动而后知”即非“意”,“只是兢业保护此灵窍”即非“诚意”。“独”即是本体、本来清静,“慎独”即是独体之自知,或良知之自知,如是如是。

——————

“慎独”通俗解释:全体放下,就是“独”,就是“心之本体”,就是“道”。所谓“慎独”只是要我们去守护这种“全体放下”的状态,让它不要被我们的闲思杂虑、各种欲望所动摇。然而所谓“全体放下”并不是真的要去放下什么,而是“放无可放”。知道“放无可放”即是“全体放下”。当下就是放下,良知就是独知。

作者简介:乾知大始,简书作者,阳明心学信徒。

儒学说了两千年的“慎独”到底是什么意思?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