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经济新闻 > 新海宜的迷茫与挣扎:资本运作、多元化、转型升级-新海宜股票

新海宜的迷茫与挣扎:资本运作、多元化、转型升级-新海宜股票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

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最新资讯《新海宜的迷茫与挣扎:资本运作、多元化、转型升级-新海宜股票》主要内容是新海宜股票,新海宜是一家通信配套设备供应商。2006年上市后就玩起了资本运作,且一直在“转型升级”。这家公司先后涉足PE股权投资、节能环保、游戏、小贷、电商物流、新能源数不清的领域,可以说是什么领域热就涉足什么。,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新海宜是一家通信配套设备供应商。2006年上市后就玩起了资本运作,且一直在“转型升级”。

这家公司先后涉足PE股权投资、节能环保、游戏、小贷、电商物流、新能源数不清的领域,可以说是什么领域热就涉足什么。如此让人眼花缭乱的跨域投资,在新海宜眼中,其实就是六个字:大通信+新能源。

多元化的投资背后是新海宜的资金压力,2016年新能源领域的几项重要投资失利,也导致其2017年归母净利润亏损额高达1.15亿,这也是新海宜上市12年来的“首次亏损年”。

1

多元化更像迷茫的挣扎

新海宜(002089.SZ),坐落于苏州工业园,前身是成立于1997年1月1日的海乐公司,一直到上市时,都是一家面向苏州市场的通信配套设备供应商。

这个行业起初利润率较高,新海宜也得以快速成长,逐步走出苏州市场面向全国销售。2006年11月30日深交所上市。上市之前,教师出身的张亦斌、马玲芝夫妇作为新海宜的实际控制人,合计持股51.82%。

2007年,新海宜实现营收2.01亿,同比增长28.63%;归母净利润2597.89万元,同比增长3.21%。此后几年传统通信业务营收在稳步增长,2011年营收达到7.85亿,归母净利润达到1.81亿。这是新海宜的高光时期。

2012年,通信网络设备行业增速放缓,竞争变得加剧。新海宜也的业绩增长遇到困难,尽管当年营收增长4.7%达到8.17亿,但归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39.10%,重新回到1.10亿的水平。2013年,新海宜营收微增,仅有8.23亿,归母净利润也下滑至8535.30万。

传统通信业务已进入白热化竞争,盈利空间遭受挤压,新海宜开始思考下一步往哪走。

其实,早在2011年,新海宜就未雨绸缪做了布局,投资苏州纳晶光电有限公司意图进军LED产业;2013年,历经两年谋划,新海宜找到了方向,决定在原有通信业务的基础上,增加节能环保。

那一年,新海宜和旗下子公司不断对LED、电商平台研发和游戏产业链打造等领域进行投入,除此之外,新海宜还投资了小贷公司、游戏公司、电商物流公司。

此后几年,新海宜各重要业务板块都开始变动。对于转型,新海宜在2013年年报中这样表述:战略转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唯有着眼未来,充分发掘自身优势并顺势而为,才能保证公司稳健持续的增长动力。

2014年,新海宜确定了“大通信”和“新能源”两条业务主线。2016年,新海宜全面布局新能源产业链,逐步在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进行投资布局,先后收购多家公司,2016年营收大爆发,达到17.42亿。

2017年,新海宜正式改名为“新海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决定围绕新能源做一番事业。新海宜继续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内投资,去地域化、去通信化,并且逐步剥离游戏等弱势业务。

单一主业很难把盘子铺大,收入多元化有利于抵抗风险。不过,多项转型利弊兼而有之,现在,新海宜的主业是什么?从2017年年报看来,目前占比最大的是专网通信产品,其次为LED产品,新能源业务占比还很小、很小

新海宜的迷茫与挣扎:资本运作、多元化、转型升级

传统的通信行业黄金岁月大势已去,新海宜从上市第一年年起,新海宜就开始投资,并确定“大通信”+“新能源”两条业务线。这么多年,并购为支撑新海宜业绩贡献了大部分。

从下图可以看出,上市第一年,新海宜合并报表1.56亿收入和母公司1.47收入持平。

新海宜的迷茫与挣扎:资本运作、多元化、转型升级

2007年开始,随着投资子公司数量的增多,新海宜合并报表收入开始超过母公司营收。2007年—2014年,是新海宜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子公司贡献收入大幅增长,2014年母公司营收仅为3.56亿,而全年营收达到11.42亿。

2015年-2016年,母公司业务和子公司营收同步增长,2016年全年营收高达19亿;2017年,全年营收减少至16.05亿,其中母公司业务骤减,仅剩5.44亿。

但从净利润来看,2007-2011年,无论是母公司净利润还是合并报表净利润,都呈现出上升趋势,2011年双双达到顶峰。此后,二者纷纷下滑。

2014年,当母公司业务净利润还在下滑的时候,子公司净利润增加带动整体业绩增长,2014年、2015年,新海宜净利润高达1.47亿、1.58亿。2016年,母公司业务和子公司业务纷纷下滑,一直持续到2017年,双双亏损。

2

业绩承诺屡屡“放飞机”

投资布局涉及各个领域,新海宜真是不差钱吗?错!

2009年之后,新海宜短期借款规模开始飙升,由2.82亿增加至2015年的25.58亿,6年增加8倍。2016年、2017年,短期债务也一直盘踞高位,分比高达24.80亿、21.86亿。

然而,新海宜货币资金基本没有大的改观。2016年,新海宜货币资金仅有7.19亿,2017年仅剩3.49亿,底子越来越弱,资金捉襟见肘。

新海宜的迷茫与挣扎:资本运作、多元化、转型升级

新海宜债务丛集,如牛负重,换来的却是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华丽转身”。

早前投资过氟特电池和安靠电源的新海宜,2016年继续加大对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先后参股陕西通家(主要产品为新能源纯电动物流车)和江西迪比科(主营业务为动力锂电池电芯);2017年,新海宜投资海四达电源。可以说,新海宜的布局已经囊括整个新能源产业链。

投资的这些公司却大都成了拖累业绩的包袱。风云君梳理发现,收购的企业中,旗下子公司大多表现也不佳。2017年,13个子公司及参股公司中,仅有5家公司盈利,其余8家公司均在亏损。

严重的是,2016年的两笔溢价收购甚至直接导致2017年业绩首次亏损。

2016年9月,新海宜斥资3.33亿受让湖南泰达所持有的陕西通家汽车20,812.50万股份。加上对陕西通家汽车增资2亿,取得通家汽车12,500万股份,新海宜共持有通家汽车33,312.5万股份,占通家汽车总股本的38.07%,成为陕西通家第二大股东。

新海宜斥资5.55亿收购的陕西通家是一家什么公司呢?

公告显示,陕西通家主要业务是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与销售业务,目前主要产品系电动城市物流车——电牛1号。天眼查数据显示,陕西通家2009年2月注册。

新海宜的迷茫与挣扎:资本运作、多元化、转型升级

这笔交易以陕西通家2016年预计净利润(1.5亿)的8倍,即12亿作为陕西通家100%股权的估值水平。事实上,根据收购方案显示,陕西通家2015年净利润仅有3506.79万,且2015年底的净资产仅有8400千万,绝对是高溢价收购。

2016年1-3月,陕西通家净利润为-2800.35万。湖南泰达却向新海宜承诺:陕西通家2016年、2017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5亿元和4亿元,合计不低于5.5亿元。这能完成吗?

事实证明,陕西通家确实没能完成,而且比预期相差甚远,2016、2017年实现扣非净利润分别仅为2051.56万、-8805.75万,合计亏损6754.19万,完成率为-12.28%

对于这笔投资,按照交易方案,湖南泰达需支付业绩补偿款2.35亿,然而至今未支付,导致新海宜2017年大幅亏损。

对于新海宜而言,在几年投资之路中,业绩承诺未达预期的事情并不是个例。

2016年7月5日,新海宜斥资2亿元增资江西迪比科,持有其20%的股份。根据预案,采用收益法预估,江西迪比科整体预估值为9.49亿元,60%股权的预估值为5.69亿元,账面净资产值(未经审计)为1.85亿,预估增值率为412.99%。

交易方案显示,江西迪比科2014年、2015年和2016年1-4月净利润分别仅有1441.19万元、3221.24万元和735.35万元。曾金辉、若彦投资承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江西迪比科扣非净利润不低于7300万元、1.3亿和1.9亿,累计径扣非归母公净利润不低于3.93亿元。

江西迪比科交出的答卷也很难看,实际完成情况同样远低于承诺数。2016年、2017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为4,229.62万元和461.55万元。

针对江西迪比科的实际经营情况,新海宜董事会在问询函中表示,目新能源汽车动力产品订单较少,与宁德时代等巨头相比,暂无竞争优势。对于这样的回答,风云君只想问,收购的时候咋不这样说呢?

新海宜的迷茫与挣扎:资本运作、多元化、转型升级

这两项收购不尽如意也就罢了,新海宜交代成绩单时的态度也是含含糊糊,甚至玩起了业绩变脸。

2017年10月28日,新海宜首次发布2017年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净利润变动区间为9037.94万元–1.04亿元;同比增加230%–280%。嗯,净利润增幅可观。

2018年1月31日,新海宜发布2017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2017年盈利2.13亿–2.26亿;同期增长677%–727%。净利润比预计还多一个亿,真是好极了。

然而,三个月后,2018年4月21日,新海宜便通过第三修正报告,出其不意的宣布:预计净利润从+2.2亿变为-1.12亿

对于已在A股混了12年的新海宜而言,这样的反转令人怀疑。

风云君发现,就在披露这项净利润亏损1.12亿噩耗前一天(4月20日),新海宜便以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为由停牌。直到2018年7月20日,整整三个月后,新海宜复牌,自此开始下跌之路。

公司业绩做成这样,截至2018年8月10日,实际控制人张亦斌已经把持有的新海宜所有股票进行了质押,质押股份比例为总股本的18.01%。其妻子马玲芝跟着张亦斌累计质押数量占持股比例的42.86%。

张亦斌质押公司所得资金都用在哪里了?2016年11月1日,新海宜曾在回复深交所问询函中表示,质押所得资金主要用于补充张亦斌控股公司苏州海竞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日常经营资金。

新海宜的迷茫与挣扎:资本运作、多元化、转型升级

3

被套的员工持股计划

比业绩变脸还严重的是新海宜的股价,上市至今的12年时光,新海宜的股价一直不出色,最近更是跌跌不休。

尽管如此,频繁转型的新海宜依然对自己的前途“信心满满”。

2014年8月28日,新海宜公布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最终,张亦斌、马玲芝及部分董高监、员工共计178人共用合法薪酬、自筹资金购买16,939,986股,成交金额合计234,964,713.08元,交易均价为13.94元/股。锁定期为2015年1月17日至2016年1月16日。

这波员工的收益如何呢?

截止2016年7月18日收盘,新海宜的股价为9.24元/股,与13.94元/的员工持股价格相比,折价率33.72 %。

2015年9月7日,新海宜公布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但事后因公司定期报告、业绩预告敏感期及公司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等因素,2016年3月17日,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终止。

2017年4月20日,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公布,最终,张亦斌、马玲芝及部分董高监、部分员工(合计不超过120人)累计购买公司股票18,164,055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32%,成交金额合计132,303,674.95元,成交均价约为7.28元/股。即2017年7月14日至2018年7月13日止。

这批员工也在浮亏。2018年7月20日,新海宜收盘价已跌至5.45元。相比7.28元/股的价格,几乎全部阵亡,折价率为25.14%。

两次员工持股计划资金的来源为员工合法薪酬、自筹资金,风云君不得不感,如果存在银行里,好歹也有几个点的利息收入啊!

结尾

员工持股计划的被套反映了管理层对股价的错估 ,风云君想说的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是投入什么都赚钱。新能源产业虽好,但以目前的实力来看,关键是投资方向也是不断变幻。

新海宜不断的跨域投资,未来究竟是天堂,还是地狱?

本文源自市值风云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