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编者按
最近,有一些相对落后地区的党政负责人说,他们感觉在长三角一体化中被边缘化,不能很好地融入其中,对此感到很焦急。您对此有何看法,对他们有何好的建议?对此,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教授就此主题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了研讨。
王伟健|人民日报
由于地理、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部分城市在长三角一体化规划中没有更多的话语权,苏北城市确实被边缘化了,都不如安徽的相关城市。江苏要更积极地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的建设中,在上海长三角办公室可多派工作人员,多争取具体政策;苏北城市不仅要喊,更要做,不仅要接受南京的辐射,也要接受上海的辐射,盐城就是非常积极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中,大运河经过的城市,能否利用大运河这个IP多与浙江加强联系。
姜德波|南京审计大学
长三角一体化中,发达地区争夺资源有优势、落实措施有话语权,落后地区话语权少,被边缘化是客观的。对策是主动作为、避免被动等待。
吴跃农|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
地方党政官员感觉边缘化,不完全是你的地理问题,也不是你的地方欠发达的问题,而是你的精神问题、本领欠缺。张家港原来是苏州的“西伯利亚”,被苏州人嫌弃。看看改革开放后张家港成为全中国最富裕的县级市之一,世界500强沙钢在此诞生,经济总量超过西部省,张家港还在苏州那个边角旮旯,却阳光四射,为什么,有秦振华们干部,有沈文荣们企业家,有“张家港精神”。因此,党政官员必须有精神,有本事,用好政策,主动作为,创造作为,成绩是创造干出来的,地方是让你去建设改变优化的,不是天生准备好给你脸上贴金的。
何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在某种程度上,被边缘化是一种客观现实,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人文地理根源。对于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与先发地区主动对接是对的,但是,不能为对接而对接,不能生拉硬拽,而是要在充分体认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寻找与先发地区的契合点。只有在功能、需求上实现了区域间的市场化匹配,才能让一体化走得更实、更稳、更远。
颜银根|南京审计大学
按照市场的发展规律,一体化过程中边缘地区的要素很容易不断向核心地区集聚,形成较强的集聚阴影效应。长三角一体化要想取得成功,核心城市一定要对周边的边缘城市起到溢出效应。而边缘地区要想在一体化的过程中获得溢出效应,则可以通过柔性引人、专业化分工生产等。
于晓华|德国哥廷根大学
江苏自然条件,无论南北,整体都不错,苏北经济发展落后有很多是体制和意识的问题。要因地制宜,集中资源,建立有地方特色的地标性产业集群,而不是全面开花;这样区域经济才能持续发展;就不会担心经济发展被边缘化。
王世文|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
一体化也要门当户对,不是一场人人迎娶公主的婚姻,而要优势匹配,或取长补短。首先,相对落户地区还是要先客观理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看看在长三角一体化、全域一体化和其他发展机会中自己潜在的最优合作对象是谁,自己有什么资源优势可以与其有效合作。其次,要掌握宣传、沟通和谈判的技巧,既要有诚心,还要有艺术。
王思彤|江苏省统计科学研究所
被边缘化,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主观上多半是因为没有找准自身定位,不知向哪个方向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将层层全域一体化的政策落到实处,在推进本行政区域内的一体化的过程中找准位置和努力方向,就不会焦急了。
林学军|暨南大学
对于一些相对落后的城市和地区,应该以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去带动相对落后的城市和地区。其实相对落后的地区也有他的优势,例如人工、土地等等比较便宜,比较适合做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达地区可以进行产业转移,来帮助相对落后的地区,然后发达地区通过产业转移,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和知识、资金密集型的产业,通过延长价值链,升级、转型传统产业,分工合作达到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互利共赢。
包卿|江南大学金融研究所
一体化有地理接壤的、也有“飞地”的,按照邻近学派的理论思路,我们更需要重视组织的、社会的、认知的、制度的邻近,重视发挥各类生产网络、研发网络、信息网络和社会网络作用。
杨锐|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有中心就有边缘,这是客观规律。如果落后地区把促进自身发展的力量寄托于所充当的发达城市的飞地经济、供应基地等角色,那么一旦这些角色所依存的利基耗尽,落后地区依旧是落后的模样。任何城市的发展一定是城市自身的企业、劳动力、官员等主体亲力亲为的试错过程。对于相对落后地区的城市来说,要促进自身的经济发展,只有一个路径:在邻近的发达城市中寻求那些可孕育自生能力的连线,然后以此“连线”为跳板,积极主动发展与其他发达和落后城市(省域内或省际之间)之间建立产业联系,进而实现自身发展。
孙华平|江苏大学
中心与边缘是相对的,不同产业的区位分布规律不一样,如制造业对劳动土地等成本敏感,而服务业则往往集聚在人口中心地带。各地应发挥比较优势,找准产业定位,突出绿色发展与创新驱动,目前江苏己基本形成有梯度的错落有致的产业群落。各地应挖掘本地特色优势,在嵌入全球价值链中积极创造新优势,促进产业生态位不断升级。
郑登元|南京审计大学
受到地理限制问题有时候是没有办法,面对这个情形可以考虑做的就是作为支援重要地区的后花园,后勤支援。例如上海这些重要的大都市都会区,作为总部商业运营,例如您作为相对发达的地区可以定位生产基地。这样可以提升这些地区的经营效率,同属于总部或者是不同功能单位的联系。
徐琴|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
对于区域而言,一体化会带来整体能级和影响力的提升;但对于一地而言,一体化发展既可能带来更快的发展,也有可能因为新的虹吸和极化效应而衰微。对此,自上而下的途径,主要在于构筑沿江和苏北沿海产业带和城市带,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自下而上,则在于各地更为积极主动地向外拓展,主动走进各类发展资源集聚的中心地带,捕捉发展机会。事实上,当今的国家战略提供的更多的是方向、思路和可供挖掘的机会,而不是直接的资源分配和政策优惠。
杜运苏|南京财经大学
长三角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具有虹吸效应和溢出效应。就相对落后地区而言,虹吸效应很可能超过溢出效应,这是这些地区焦急的主要原因。根据国内外地区一体化的经验,在面对一体化浪潮过程中,落后地区做好两个方面工作可以发挥“后发优势”,使得溢出效应超过虹吸效应:一是着力改善地区营商环境,提高企业服务质量;二是注重教育和医疗改善,将培育和引进人才作为重中之重。
崔卫东|蓝鲸咨询
克服焦虑情绪和边缘化感觉的建议:一是准确自我定位。在认清本地区优劣势机遇挑战的基础上,定位在新时代使命担当和全球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地位和努力方向。不以善小而不为。未来区域发展一体化,越是地区特色的,更是全球的。徐工集团的奋进,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二是有为一定有位。在全球价值链中体现区域经济发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区域。相对薄弱地区,已经不是简单的获得产业转移,而是要敏感的抓住产业创新的先机。产业创新策源地,成为地区负责人争抢的制高点。
王辉龙|南京市委党校教授
长三角一体化确实从中心开始、从热点地区开始。比如核心实验区、G60、G42科创走廊等。那些地理空间上处在外围、发展次序上相对落后地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一是逆向到发达地区建立飞地,直接利用发达地区的人力、市场和信息。比如上海奉贤区几个村就联合在虹桥建楼宇,作为自己的“反向飞地”。二是对接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建立高水平市场经济。空间上有距离,制度上却可以全接触。随着苏北高铁的开通,长三角空间经济极有可能重构,“中心—外围”关系也将打破同心圆结构,而是因制度优越度而出现沿高铁线跳跃发展。三是抓住这次长三角一体化的难得机遇,奋力一搏,破除发展故疾,重塑发展理念。对于地方主政官员而言,长远影响一个地方的不是几个项目,而是他所坚持和树立起来的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