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1994年,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福乾,获全国国内贸易优秀企业家称号,获“金星奖”。
1994年,郑州亚细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遂舟,获全国国内贸易先进经理称号。
1994年,河南省读来读去读书社社长张少鸿,被评为第五国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1994年,思达集团董事长汪远思,被授予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
1994年,身为亚细亚总经理的乔赢告诉导演冯小刚,他要干快餐,名字就叫红高粱。这样,被乔赢称为郑州商界的三大品牌—郑百文、亚细亚和红高粱就到齐了。
这一年,谢国胜的花园系崛起于郑州餐饮界。他和汪远思在郑州国企兼并浪潮中,都完成了“蛇吞象”之举。
郑百文三巨头
郑百文最大的巨头自然是李福乾。有评论说,“他创造性地为郑百文撒出了弥天大谎”。 有人说,是他使一个原来“替政府给老百姓分配火柴、香皂的行1994政性公司”,一跃成为“商界明星”。
李福乾1938年出生于新密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从1985年左右开始自己的新时代。和亚细亚的王遂舟、红高粱的乔赢一样,李福乾也是军人出身,而且都是差不多同一时期创造了各自的商业帝国。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李福乾转业来到郑州市百货公司下属一家商店当了一名营业员,并最终脱颖而出。
1985年,郑州市百货公司和郑州市钟表文化用品公司合并,成立郑州市百货文化用品公司,这就是后来“名满天下”的郑百文。1988年12月,郑百文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向社会发行股票。1992年12月,公司进行了增资扩股,成为河南最先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国有企业之一。
这大体是李福乾获得“金星奖”的由来。事实上,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伴随李福乾一起,精心打造出 河南“商业旗舰”的还有时任郑百文总经理兼家电分公司经理的卢一德,还有一位是时任郑百文财务处主任都群福。当时这三人被称为郑百文的“三巨头”。
1996年4月,郑百文成为河南省首家商业股票上市公司。郑百文称,1986—1996年的10年间,其销售收入增长45倍,利润增长36倍;1996年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70万元,这些数字当时均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
按照郑百文公布的数字,1997年其主营规模和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在深沪上市的所有商业公司中均排序第一,从而进入国内上市企业100强。
一时间,“郑百文经验”广受业内推崇。报道称,郑百文经验的精华,在于建立一种“工、贸、银”资金运营模式,也就是郑百文家电公司与四川长虹和原中国建设银行郑州分行之间建立的一种三角信用关系。
郑百文购进长虹产品,不须支付现金,而是由原建行郑州分行对四川长虹开具6个月的承兑汇票,将郑百文所欠货款直接付给长虹,郑百文在售出长虹产品后再还款给建行。
三角关系建立后,郑百文迅速膨胀起来。 1997年,建行为郑百文开具承兑总额突破50亿元,郑百文一举买断长虹两条生产线的经营权。这种模式后被推广到郑百文与其他厂家的业务中。
由于有银行作后盾,郑百文在没有严格的可行性论证的情况下,大规模投入资金上亿元,在建立全国建起40多个分公司,这俨然是一个商业帝国。按照李福乾的设想,公司扩张到一定规模,就有能力去抵抗市场风险,所以这个帝国越大就越可靠。
就这一点而言,郑百文后来的失败类似于亚细亚和红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