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财经要闻 > 不靠飞单活不下去,银行人员月收入仅供糊口?!-飞单

不靠飞单活不下去,银行人员月收入仅供糊口?!-飞单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

返回目录:财经要闻

首先解释一下“飞单”是什么意思:

通俗的说,就是银行人员向客户销售未经银行批准的产品,并从中获利的行为。

我们平常理解的飞单,一般都是产品出了问题、被新闻媒体曝光出来了的,所以,大家印象中的飞单就是贪婪狡诈的银行客户经理用高风险的垃圾产品欺骗了一群无辜可怜的客户......

然而,事实是,飞单本身就是银行业长久以来的潜规则,且某种程度的普遍存在,甚至不少银行客户本身就是这种行为的助推剂。你看到的只是行业冰山一角,且只是飞单这行本就烂掉的那部分。

不靠飞单活不下去,银行人员月收入仅供糊口?!

怎么理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石头在这里就简单说几个便于小伙伴们理解的逻辑:

为什么会有飞单?因为利差。

银行人员的逻辑:

A、收入太低。同事跳槽到某非银行机构,卖100万元的理财轻松到手1万元的奖金,我在银行累死累活卖1000万元理财也1分钱奖金没有,老老实实工作一个月的收入只够吃住生活(当地普通标准);

B、为客户着想。外面的理财产品收益确实比银行产品高很多,且一样安全,客户那么信任我,大家关系都那么好了,明明可以帮他多赚一倍的利息,明明自己知道更好的产品,却让人家在银行白白错过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赚钱机会,太不够朋友了,这不是害人家么?

客户的逻辑:

这个产品虽然不是银行的,但收益确实比银行高很多,而且看合同投资方向那些问题也不大,何况小张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大家也比较熟悉,有问题还可以找他,这钱不赚是傻子。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小伙伴很震惊:

不靠飞单活不下去,银行人员月收入仅供糊口?!

1、What?我们眼里高大上的银行人员老老实实工作一个月的收入只够吃住生活?!

一点不夸张,银行一线普通员工的正常收入根本不像媒体忽悠式的平均数算法那么高,大多数就只够每月基本生活开销(吃住父母家里的除外),石头还见过五险一金扣下来到手只有几百块一个月的。不然,何必又要去冒险飞单呢?

2、飞单不都是银行人员忽悠欺骗客户买的么?客户明明知道是飞单产品,怎么还敢买?!

A、不是所有的客户都是傻瓜,相反,银行不少客户往往比银行人员还专业还懂行。飞单的产品通常都是百万起,能有百万以上身家的,有几个没点判断力?

B、不是所有的飞单产品都有问题,相反,大多数飞单产品通常都没什么大问题(前两年P2P、理财公司泛滥时代除外)。你是银行人员你会给客户推荐一个有问题还是没有问题的产品?除非你不想干了,不怕吃官司进监狱。

所以说,那些曝光出来的飞单事件只是冰山一角,要么银行人员选产品不专业或被坑了,要么就是有更大的局谋故事。

比如,

民生银行30亿理财飞单案件。30亿哎!

新闻里说的还是比较模糊的,只说了某支行某行长带领几个下属员工一起伪造银行理财产品,在银行网点向客户出售,也滚动出售了几期,然后被一个客户偶然问及民生总行的人这事才爆发出来。

在银行做过的都知道,这个故事有太多谜了:

1、内部风险控制之谜。

银行每天都会查账,大额资金流失都会特别关注,就算你这个支行平时流水比较大,且这30亿是以百万级分散流失,终将是个大额流失,银行每月每季度还有上级检视资产流失,那么长时间怎么就没人发现?

2、集体违规违法之谜。

银行的牛逼不是自封的,而是其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反复的员工违规违法教育等高标准成就的,在谁都知道什么行为是违规违法的情况下,一个支行从上到下的人都在干同一件违规违法的事,他们哪来这么大的胆子和底气?何况,大单位通常都有人事斗争,是什么力量让这么多人这么同气连枝?

3、反常逻辑之谜。

明明知道是违规违法的行为,还敢明目张胆地在银行录音录像设备下进行,毫不担忧留下所谓的证据,该支行的专业人士、老司机们不可不懂其中利害,却又为何要这么做呢?

好了,建设和谐社会,石头就说到这里了,或许根本就是瞎说胡诌的......

当然,飞单只是滔滔江水中的一小股浊流,银行还是那个制度健全而安全的银行。

石头坚信:行业的主流还是积极追求真善美的,妖魔鬼怪终究是昙花一现,人间正道是沧桑!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属于作者ID:法号石头和挖财钱堂社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