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财经要闻
一、人民币必然需要回归合理估值
1.从常识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后,国家提出了我们更需要盯住一揽子货币而非美元,脱钩美元目标就是要成为更独立更强大的货币。而既然提出盯住一揽子货币,那么国家就已经做好了贬值的准备了,因为一揽子货币相对美元这一年多来大幅贬值。
从人民币兑一揽子货币的汇率来看,不论是官方的CNYX.CNI人民币指数(9国货币),还是BIS的61个国家的一揽子汇率指数(11月份指数131.08,为该指数1994年有数据以来最高水平,12月份数据暂无,但应该有所下滑),人民币目前仍大大高估,至少还需要15%-20%的贬值。
2.从全球角度看。别国降息QE放水但货币是一直贬值,反观中国,人民币基本盯住美元。所以“不可能三角”束缚着我们的放水效率(实际利率居高不下,即便下去了也是脱实向虚)。特别是美联储7年来首次加息彻底宣告了美元信用扩张周期的结束(QE结束预示开端),美国经济领先全球复苏,而我们经济的危机才开始,难道我们还要盯住美元,和他们在货币政策上共同进退?
我们不可能在放水的同时还要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坚挺。不然放水要不就是没效果,要不就是放偏。
3.从基本面看。过去那么多年,人民币实际上一直在对内贬值,按理说,人民币同样需要对外贬值。但中国过去十年仗着制造业出口的巨大优势,再加上中国人高储蓄低消费,巨量贸易逆差长期存在,所以实际上人民币一直在对外升值。但最近这几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制造业成本大幅上升,伴随着其他国家货币大幅贬值,我们的制造业出口优势荡然无存,15年人民币开始贬值前的1-9月(12月数据大幅好转,后文在谈)进出口数据异常糟糕,我们的出口企业已经面临巨大的危机了。同时,人民币的强势开始伤害我们的“消费”马车。就拿去年春节的来说,境外游首次超过了境内游,日本直接被中国人买爆,这都说明人民币的强势对国内消费行业的伤害。高估的汇率把宝贵的国内消费力分流到国外市场,2014年光是旅游外汇逆差就高达2000亿美元,2015更甚一筹。
政府在811之前之所以能容忍人民币内贬外升对制造业的伤害,是因为只有保住汇率才能保住国内资产价格不崩盘(主要是房地产,股市的资金流出压力相对较小,这里的逻辑不详细展开,可以看我之前关于汇率的文章)。但随着债务危机的加重,维持资产价格泡沫需要的杠杆越来越高,这必然不可持续,所以国家放弃凯恩斯主义,放弃保汇率,开始垃圾/泡沫资产的痛苦出清过程。
关于债务危机和资产价格泡沫无法维持这一点,我在元旦写的《2015年总结、2016年展望》一文中曾给出数据:2015年中国的债务/GDP比估计在300%左右,其中非金融企业的债务遥遥领先其他主要国家(其中还包含了国企的大量美元债,人民币贬值对其影响很大,关于这一点,本文在后面会再谈)。如此高的债务,如果继续采用原有的凯恩斯主义——信用扩张后借新还旧、再举债,必然不可持续,因为债务滚动的上限已经来临,我们无法继续大规模的扩张(2016年13%的M2增长目标根本达不到指数增长的水平,为了维持借新还旧的复利增长,2016年的M2增长需要达到20%以上才行。如果要达到这个目标,整个金融系统的杠杆需要加到天上)。
而事实上,早在去年811之后,国家在汇率问题上就已经做出了选择(811前后我曾多次发文讨论这个问题),即要求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保经济发展,而放弃固定的汇率(“不可能三角”的选择),寄希望于通过汇率贬值、过剩/垃圾/泡沫产能的出清、供给侧改革、等带动经济的复苏,以此来尽可能抵消资产价格下行的压力(不过现在各项数据均呈现悲观,伴随着实体回报下降、利差缩小、人民币贬值,中国企业债务融资已经呈现庞氏特征,明斯基时刻的特征显著)。
二、快贬还是慢贬?
明确了高层需要贬值的诉求后,接下来就是明确贬值的速度和力度了。显然,高层希望是慢贬,但一旦给出明确的预期和方向,市场必然不可能慢下来,就像15年初国家期待慢牛一样,只有官方给出利好定调牛市,市场自然疯狂加杠杆以暴涨完成牛市,因为人人都知道了要“慢牛”,所以慢牛和慢贬只存在于理想世界中。
在汇市上,高层似乎完全没有吸取股市的教训,仍不考虑市场情绪强行希望慢贬,最终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人民币快速贬值,央行不得不大规模干预,当然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
三、代价
代价1。2015年12月份中国外汇储备从11月份的34382.84亿美元下降至33300亿美元,减少1083亿美元,超过8月份939亿美元的下滑幅度,再次刷新单月减少额新高。要知道我们每个月还有5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啊,每个月流出中国的资金多的可怕。
这里有一个悖论,因为贬值速度太快,所以央行进行干预,但贬值越快,央行消耗的越大,外储减少越多,而外储减少越快,市场预期就越糟糕,贬值压力就越大。我相信正是因为12月糟糕的外储数据,央行在2016年新年伊始停止了干预(我们能动用的外汇储备可能也就1-1.5万亿,按照这个速度消耗下去,一两年就要用完多年累计的外储),所以才导致新年刚开始的短短几天内人民币就暴贬。
因为短期的暴贬,接下来才有了后面“打爆空头”的故事。
代价2。央行通过在离岸市场买入并持有人民币推高CNH,一方面缩窄两岸价差、打击套利交易,另一方面将做空人民币的借款成本推升至创记录高位,做空人民币成本高企。香港离岸人民币隔夜HIBOR盘中报价一度飙升至101%。但,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奇缺,香港各大银行纷纷提高人民币存款息率,一些中小型银行则更为激进。利率开始传导,如果继续保持如此高的拆借利率,往内地传导只是时间问题。
根据不可能三角,在资本自由流通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后资本愈发自由流通了),固定汇率和独立货币政策(利率)不可兼得。所以,央行利用提高拆借利率来保汇率的行为必然是短期的(央行好不容易降低了内地的资金成本,如果再提升对实体经济、债务危机更是雪上加霜)。最新数据显示,周三香港隔夜离岸人民币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回落至8.31%。一周、两周hibor也分别由33.79%、28.34%回落至11.96%和11.13%。央行针对人民币空头的维稳行动暂时告一段落。同时,香港金管局昨晚表示,注意到香港人民币利率飙升。已向香港银行系统提供更多流动性支持。
代价3。人民币空头中固然有投机资金,但最大的空头乃是借了大量美元债的内地企业,特别是共和国之子的国企们。打爆空头等于打爆自己人。
首先要明确三类资金做空资金(都是央妈此次闪电战打击的对象)。
第一类做空资金是纯粹做空人民币的炒家。由于在岸的管制很严,也没有很好的做空工具和对手盘,因此这类资金基本都在离岸市场上卖空。这一类资金在去年811后急速膨胀。
第二类做空资金是利用离岸和在岸基差搬砖套利的(两地差价一度高达1500点以上),这类参与者主要通过虚假贸易公司和国际投行(换汇业务)进行。这类资金在过去很少,直到最近两岸差价急剧扩大,这类资金规模才扩大的。但本质上,离岸和在岸差价的套利行为最终会缩小两岸的差价(离岸用美元换人民币,把人民币转移到境内再换美元转移到境外),所以这并不是纯粹的做空人民币行为,反而是纯粹做空离岸人民币的人的对手盘,这些资金是中性资金(无风险套利)。
第三类做空资金是05年汇改后伴随着人民币升值以及08年全球量化宽松后不断累积的。简单来说,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全球主要国家的利率均出现下降,近两年更是长期维持0-0.5%之间的极低利率(欧洲甚至负利率),而我国虽然在08年的利率也下滑过,但此后因为各种因素实际利率一直居高不下(在15年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里无风险利率高达10%,最保守的理财产品利率也有5%),同时人民币在2010-2013年期间仍在不断升值,这给了外资极好的套利空间。外资能轻轻松松通过1%不到的资金成本套取10%的无风险收益外加人民币升值的幅度。
因为人民币长期处于升值趋势、中国和美国欧洲的利差极高,且套利的风险极低,这必然导致大量资金涌入且必然都是高杠杆行为。这些套利进来的热钱最终大部分流向房地产,小部分流入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这也是为什么2010年来房地产越调控(越加息)越高的逻辑。
理论上,套利资金越多,流入国内的热钱越多,国家需要对冲的热钱也越多(为什么我们的存款准备金全球最高,很好理解),而越是加准加息对冲,就越拉大了中美利差,因此这就是一个标准的高杠杆正反馈过程。
这种情况直到2015年开始大幅逆转,首先是实际利率大幅下降(降息降准+债务置换),最近数据显示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几乎一致,其次是人民币由升值转向贬值,而且2015年末开始快速贬值,最重要的是实体回报和资产价格开始大幅下跌,本来大量的套利空间甚至由正转负。这几种情况叠加之下,原先的杠杆套利资金一定会疯狂流出。之所以疯狂是一是因为带着高杠杆,二是因为套利资金巨大规模(之前外投行统计保守在1万亿美元,而我们外汇储备才3万多亿),三是套利资金巨大形成堰塞湖(囚徒困境谁都想先跑)。
具体来看,就像进来的时候有强大的正反馈一样,资金出去的时候一样是强大的正反馈——资金越外流、外汇越贬值、资产价格越下跌、实体越糟糕、利率就要越低(挽救糟糕的实体);但流出不同于流入,流入时资金是逐步进场,正反馈相对温和,而出去时资金容易一拥而上,引发疯狂正反馈,极易引发引发踩踏。如果我们在金融领域做出正确的决策,那么冲击相对较小,但从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高层的表现看,我就不说什么了,一行三会先是全体金融大跃进,证监会放任杠杆、又查配资,引发暴跌、流动危机、还搞熔断;银监会最为保守(严守巴塞尔),但也搞出钱荒、非标混乱、民间借贷兴起、大量P2P跑路;保监会不作为,放任万能险杠杆资金胡来,必然引发大问题。正是因为管理层种种无能,市场进一步不信任人民币,加速离场,加速踩踏。
需要说明的是,早些年进入中国的套利热钱主要是三种渠道,1.虚假贸易(内保外贷)、2.地下黑市、3.企业美元债(境外借款)。
国家自然意识到了这些杠杆资金的危害,所以去年以来一直在重手打击虚假贸易和地下黑市。地下黑市和虚假贸易相对好打击,而央行干预汇市最大的代价就在于企业手上的套利热钱,要知道这些热钱大部分都集中在共和国之子的国企手中。大量的国企和民企都是潜在的人民币空头,他们手握大量美元等待离场。央行如果不干预,贬值速度一定惊人,如果干预则就是和自己的儿子做对手盘。那么央行要怎么做呢?下面第四点讨论。
我相信大家为打爆空头叫好无非因为两点,1.手上的人民币保值;2.打击了帝国主义做空人民币的嚣张气焰。但打爆的代价太大,且根本没有什么境外恶意做空势力,都是大家的意淫和幻想,即便有做空势力,也只是少数。况且人民币只要能回归常识,贬值力度够大就可能引发牛市(国内资产为寻求保值),看看日元和日股的关系吧!所以,到底是打爆空头好,还是贬值好?
四、预期管理和一次性贬值
先来看看在贬值后大幅改善的12月进出口数据吧!
按美元计价:
中国12月出口同比下降1.4%,预期下降8.0%,前值下降6.8%。中国12月进口同比下降7.6%,预期下降11.0%,前值下降8.7%。
按人民币计价:
中国进出口总值2.48万亿元人民币,下降0.5%。其中,出口同比上涨2.3%,预期下降4.1%,前值下降3.7%;环比上涨14.1%。进口同比下降4%,预期下降7.9%,前值下降5.6%;环比上涨15.1%。
注:虽然数据亮眼,但仍不能过分乐观,要认识到人民币贬值只影响短期变化,中国的出口仍取决于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和全球经济景气度。海关总署发言人黄颂平称,12月出口上升或因为翘尾因素,12月份出口上涨是暂时的,不代表一种趋势。2015年12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1.2,较11月回落0.8,表明2016年第一季度出口压力仍然较大。由于出口规模对汇率变化存在粘性,贬值后出口价格的负向变动领先于数量的正向变动,因此出口变化存在“J形效应”,而当前已进入该效应的后半段,但在汇率促进外贸改善的同时,亦需警惕对港虚假贸易的扰动。
贬值到底是好还是坏这已经不是一个问题,问题在于如何进行贬值。
我支持@鲁政委观点,央行应该大胆贬值(甚至一次性跳贬),既然选择自由流通(国际化),汇率就不能太矜持,不然利率哪有继续调整的空间?(不可能三角)。当然,放弃汇率也意味着放弃资产泡沫,对于垃圾/泡沫资产要赶快出清,拖越久硬着陆概率越大。
当然一次性贬值是有前提的,就是做好预期管理,我觉得央行在811之前强力干预汇率(一直线走势),以及811之后阶段性干预汇率都是在做预期管理,这些操作都是给国企们跑路或做对冲(掉期对冲)的时间。我相信,经过数次预期管理,现在已经具备一次性贬值的条件了。
五、结论
再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为什么95%的人都极其反对贬值,99%的人为央妈打击空头而叫好?
为什么大家要反对贬值?国家都已经明确要贬值(关键在于速度),贬值是常识的回归(人民币高估明显),更能带来实际的利好,你为什么还想不明白?难道是因为看着别人换汇保值而自己没能力换汇,又担心手中的人民币购买力下降?要知道如果贬值能带来经济的复苏,那么这一点贬值又算得了什么?国家坚持不贬值,你手上的人民币确实能保值了,但维持固定汇率消耗太大,经济如果崩了,你工资少了甚至工作丢了,这还不是得不偿失吗?
为什么大家要为央妈打击空头而叫好?打爆空头不是大家心目中央行大战战胜帝国主义这样的情节。且不说打爆空头所付出的代价是极高的,要知道这些“空头们”都是自己人啊!打爆空头实乃亡羊补牢没办法的办法,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可能因为央妈的“打爆空头”行为而一起付出代价。
最后,我相信随着未来人民币逐渐回归合理定价,人民币能成功脱钩美元盯住一揽子货币。在人民币成为独立货币之后,最终人民币贬值与否还是取决于中国的基本面。若改革成功经济平稳着陆,则贬值只是一时的;若改革失败经济硬着陆,则贬值才开始。
不得不申明的是:看空人民币不等于看空中国。要知道过去两年各个国家争相贬值,难道他们国家领导人都在看空且做空自己国家?关于这个问题不必上纲上线。而对于老百姓来说,少部分有能力的人可以换汇做投资(或肉身翻墙),大部分没能力的人还是安心拿着人民币买理财,不要瞎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