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财经要闻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记者周学军报道)“浪涌石钟,江湖锁钥。”九江湖口县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厚的历史底蕴,积淀了不同凡响的山湖文化。新形势下,该县更是把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来抓,符合本地实际、较为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文化体系基本形成。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城乡
因长江与鄱阳湖唯一在此交汇而得名的湖口县通江达海、三省通衢,是“江西水上北大门”。该县全境669.33平方公里,据史料考证,新石器晚期就有人类居住,现有人口31万,人文历史悠久。境内的石钟山、鞋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朱元璋鄱阳湖大战陈友谅、太平军“湖口之战”、二次革命讨袁誓师、解放军横渡长江等,位于该县台山大道文博中心的湖口县博物馆,通过实物和文献或模拟或展示了发生在湖口的这些中国历史上的重大纪事。
走进湖口县博物馆,令人流连忘返。该馆拥有2000平方米的展厅,分为序厅和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风情、名人名作等四个展区,除展出文物藏品外,还有图片、模型、场景、视频等各类辅助展品。160余件藏品、180余幅图片、10余处造景、200余个制作模型,全方位展示了湖口的人文和旅游品牌风采。
湖口县文博中心还同步建有文化馆、图书馆,与位于石钟山下的美术馆遥相呼应,是县城主城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文化馆设有文化活动厅、多功能厅及剧院,群众文化活动用房使用面积达1990平方米。
设施齐全可举办讲座、展览、培训等活动的湖口县图书馆,在2013年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美术馆以“公益性、服务性、多元性、开放性”为宗旨,重点收藏和展示湖口县的书画发展历程,提高大众审美能力的同时,还广泛普及和传播传统文化、现代艺术。
不仅如此,湖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了全县各乡镇,设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143个,其中县级文化单位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22个,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122个,农家书屋122个。遍布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了塑造人文精神的重要场所。
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丰富多彩
湖口现有6镇6乡2场、122个行政村、1641个自然村,东临彭泽,南接都昌,西与濂溪区、柴桑区、庐山市隔湖相望,北与安徽宿松襟江为界,素有“鞋山镇鄱湖,双钟胜帝都”之美称,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交相辉映。
江西网络台记者在湖口县采访时,被该县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所吸引,公益性文化主阵地作用凸显。
“青阳腔”对湖口来说是“舶来品”,却在湖口流传甚广,最盛行时,湖口全县110多个村级农民剧团,其中青阳腔剧团就有48个。“青阳腔”与当地流传的弹腔戏、饶河戏、文曲戏、采茶戏、黄梅戏、木偶戏等相互汲收、借鉴,同台竞艺,深受群众喜爱,共同促进了该县戏曲文化事业的发展。
1999年,湖口县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戏曲之乡”,2000年,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戏曲)之乡”。
湖口“粑俗”是长江之滨、鄱阳湖畔的米粑文化与民间风俗相结合、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民间习俗。记者了解到,在漫长的历史中,“粑俗”已渗透到湖口劳动人民的生活当中。凡是逢年过节、生养寿庆、定婚成亲、丧葬敬祖、参神拜佛、栽田割禾、做屋上梁、待客馈赠等,乡民们无不做粑,以此表达美好的心愿和祝福。
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的民俗活动中,以稻草为主要材料精心编织而成的“湖口草龙”大放异彩。
“湖口草龙”源自该县流泗、张青等地,有600多年的历史。舞“草龙”是鄱湖地区农民庆祝丰收,祈盼风调雨顺、老少平安的一项传统节日活动。随着年代的延续,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改进,草龙制作工艺也越来越精巧细致。
2007年,“湖口草龙”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记者在湖口县博物馆见到了一条在展的实物“草龙”,这条“草龙”是湖口民间艺人喻芳泽所扎,2009年,它曾代表江西省参加了澳门回归10周年文化艺术展。
湖口县委、县政府更是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点面结合、讲究实效”的工作原则,在保护中传承、在开拓中前进,初步构建起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让群众成为文化建设的主角和生力军。”湖口县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充分调动了群众的参与性和积极性。“百姓大舞台、大家一起来”、少儿舞蹈才艺大赛、农民工才艺选拨赛等形式新颖的文艺活动一场连一场,各乡镇农民自办活动也乡乡有特色、月月有主题,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该县文化馆馆长黄英华告诉记者,县级文化部门每年都会组织文艺表演团体和文艺工作者开展送文艺进校园、乡村、社区活动,其中县演艺中心每年送戏下乡达85场次以上,进一步丰富繁荣了农村文化氛围。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市场执法出佳绩
在湖口县凰村乡,记者见证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结下的“硕果”。该乡一返乡创业青年创办的“农夫农”生态园,就巧妙地把文化传承融入到产业发展之中。
该生态园创办于2014年,它不局限于单一的农产品种植和线上销售。园内建有农家书屋、“乡音乡愁”记忆馆和活动舞台,通过农闲读书、讲农耕故事、举办民俗活动等文化载体,倡导劳动与文娱结合,提升农耕品味的同时,极大地丰富参与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农夫农”创办人周晓珍向记者介绍,生态园开办了“自然课堂”,以“农业+”的方式与在校学生密切联系,现教现学农业知识、认知农作物自然生长过程,让参与者在劳动中享受成功的欢愉。特别是收获季节,劳动者现场采摘,载歌载舞,精神、体能双丰收。
“政府投资建设公益性文化设施,购买公共文化产品,打造文化专业团队,扶持鼓励民间队伍。”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湖口县文化发展活力强劲。
同时,该县文化管理部门不忘依法依规对个人或其他组织的文化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打击文化违法行为。
2017年10月,湖口县文广新局接到举报,有人在学校兜售疑似盗版的教辅资料。执法人员会同公安机关将违法嫌疑人控制,查实陈某兜售的资料均为盗版,随后对508册侵权的教辅试卷予以收缴,没收陈某违法所得1.05万元,并处以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
日前,国家版权局组织对各地、各有关部门推荐的查处侵权盗版案件材料进行了审查和评审工作,对2017年度查处侵权盗版案件的212个有功单位和249名有功个人予以奖励。湖口县文广新局办理的这起案件,被评为2017年江西省版权执法十大典型案例,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李跃荣获有功个人三等奖。
“江沙如雪水无声,舟倚蒹葭雁不惊。”日益繁荣的地域文化和群众文化,离不开一代代湖口人的不懈努力,湖口人在传播人类精神文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文明素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方面默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