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财经要闻 >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简单5步教你“吃书”,让阅读更有效-定期一本通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简单5步教你“吃书”,让阅读更有效-定期一本通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财经要闻

最新资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简单5步教你“吃书”,让阅读更有效-定期一本通》主要内容是定期一本通,这个道理也是我们最需要铭记于心的,读书的基本目标:读完每一本书,都能有收获。图书都是有重点的,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点功夫让自己对读过的书有印象,即使只记下这本书的作者、书名、阅读时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多读、速读、乱读、列读、慢读……各种书里介绍的方法论形形色色,但不管是哪种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道理,这个道理也是我们最需要铭记于心的,读书的基本目标:读完每一本书,都能有收获。

怎样读书才是有收获的呢?

图书都是有重点的,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点功夫让自己对读过的书有印象,即使只记下这本书的作者、书名、阅读时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读过的书,记不住,只因不做读书笔记!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简单5步教你“吃书”,让阅读更有效

我的阅读日志:

书籍:《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主题:「20190212@阅读主题」

豆瓣:★★★★ 7.4分 7280人评价

愚父:★★★★★基本满意,本书思想建议仔细品味,手账方法慎重借鉴,推荐阅读


01

我的简评: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你会读书吗?

读过的书,你能记得多少呢?

我已经知道了要做读书笔记,可是究竟应该如何做呢?做完又该如何应用呢

他在书中解决了两个问题:如何做读书笔记和如何应用读书笔记。指导你用好笔记,经过规划、梳理,学习怎样选书、怎样读书和怎样把书中的内容刻在脑海里并加以活用,然后把这些做法转化为实用、可持续、属于自己的技巧。

通过笔记来选书,通过笔记来记录读书体验,用笔记做参考,通过笔记来回顾反思。这样整个读书过程都在促进自己对书的理解,从而构成个人独到的见解。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简单5步教你“吃书”,让阅读更有效

不过,在上个十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还只初现倪端,诺基亚横行手机市场,十年后移动信息端已经翻天覆地,谁给我继续使用手账记录的理由?

我比较赞同在线化(电子化)做笔记而不是随身携带一个纸质的笔记本,所以本书思想应该仔细的琢磨汲取智慧,手账的笔记方法则慎重借鉴,我现在使用的是印象笔记。


02

作者背景:了解那些人、那些事

奥野宣之毕业于京都的同志社大学(不是GAY)的新闻系专业。同志社大学是1875年建立的日本京都府著名私立基督教大学,位列关西四大名校之首。曾在出版社报社工作,致力研究信息的整理和知识的创新生产。目前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网上,广受商务人士的欢迎。他坚持笔记本记录已经10年了,累积188册。

作者生于1981年,写作新版的时候34岁,新版书完成于2013年,但是作者一直强调随身携带笔记本,可能对我们智能手机的一代不太适应,现在平时出门已经舍弃钱包,未来的趋势可能连钥匙都不用带,只要别忘了你的手机就行。

当读书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它便需要整理与收纳的技巧。奥野宣之是这方面的专家,他崇尚返璞归真的“笔记读书法”,让笔记成为读书时的标配。


03

时代背景:阅读背后的故事

我认为,了解作者的学习成果、时代文化和取得的成绩,有助于在阅时,更容易、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思维方式和观点,辨别概念形成自己的思考,本次通过日本的手账文化帮助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1)日本是世界排名第一的老龄化国家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截至2017年,全国65岁以上老人达3514万,占总人口总数比例为27.7%,这个国家四分之一的人都是65岁以上老人,三分之一的人都是60岁以上老人,而且老龄化速度还在加快。这本书以及它所代表的“手账文化”在日本的流行,你就不难理解了,这个老年人为主的社会,上世纪的老人才是社会的主流。

2)日本智能手机普及率

根据eMarketer的最新预测,今年日本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将增长3.0%,达到7080万人,占总人口的56.1%。另外一份机构报告称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普及率将达66%,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为68%,处于中游水平。日本在智能手机方面落后全球平均水平。据分析日本智能手机普及率较低是由于其人口老龄化,许多日本手机用户更喜欢敲打键盘那种最真实的物理反馈。

3)日本全民写手账

手账几乎是岛国人手一本的生活必备品,从学生到上班族,从公司CEO到家庭主妇,经常是包包里可以不带手机但千万不能忘记带手账。据日本人说,手账对他们来讲不单单是个日程备忘录,还有减轻大脑精神压力的作用。比起国内手帐只是少数人兴趣的所在,在日本几乎是人手一本手帐。

明明科技如此发达,但是为什么日本人还如此“守旧”?

日语里的“手账”,在日本的《大辞源》定义是:“手账是经常带在身边,记载心想、要做、怕忘的各种事情的小型记事本”。翻译过来就是笔记本的意思,指用于记事的本子。

日本社会比较讲究“实体化”。都说日本人很冷漠,但是比起社交网络的添加好友,日本人更喜欢有仪式感一些的交换实体名片。在日本,电子书的销售也远远不及实体书,在别的国家实体出版业渐渐没落的时候,日本的出版业相对来说却坚挺得多。

日本形成了独特的“手作”文化。从机器到纸张,日本制造都是全世界有名的,精致也成为了日本设计的关键词。以此为背景,生产商对于手帐的书写板块、手感、风格样式、是否人性化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4)日本文化的孤岛效应

日本的很多文化有很强的本土性特征,比如日本动漫,游戏,电视节目往往都是自产自销,体现出很强的孤岛效应,也符合日本人的兴趣与喜好,与世界潮流格格不入。日本是一个只服从强者的国度,文化与民族情绪相对极端。

手账反映的也正是日本民族的性格:坚定信念以及对品质坚持不懈的追求。“通过一本手账,一定能实现梦想”,是全日本人共同的信念。

5)手账和错题本的区别

其实手账跟我们的手绘思维导图、学生时期的手抄报都有异曲同工。我们在初中高中的时候为了应付考试,很多人都会设立一个日记本、错题本。里面的记录也与手账相似,只不过记录的资料更有针对性,所以手写记录其实我们并不陌生。


04

概念收集:更新了什么概念?

1、读书的五个阶段:

1)如何选书——收集日常生活中所有与书相关的信息,记录想读和需要读的书,这样做可以减少与内容乏味、自己不感兴趣的书的接触,提高选书的“命中率”。

2)如何购书——根据自己的需要,检查书籍本身是不是像笔记里写的那样值得购买。

3)如何读书——在读的过程中,做好写读书笔记的准备。将重要的部分按以下等级提炼出来:“让我颇有感触的部分”“纠结要不要做记号的部分”“做了记号的部分”“要摘抄到笔记里的段落”等。

4)如何记录——制作读书笔记,记录读书过程中产生的感动或思考,铭记这次读书体验,留下与书交流过的证据。

5)如何活用——通过再次浏览读书笔记,在检索和参考的过程中帮助自己获得智慧、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制作笔记时要注意方便日后重读。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简单5步教你“吃书”,让阅读更有效

2、“葱鲔火锅(摘抄+感想)式”读书笔记

这里容易产生一个误解,以为是一上来就开始做摘抄,其实不是。要先把书通读一遍,在重要的位置做出标记。这样,对全书有了整体把握之后,对于做过记号的部分是否需要摘抄,在再次阅读过程中,会有不一样的认识,这也是筛选摘抄内容的一个过程。

首先,重读一遍用笔做过记号的内容,严格筛选出自己认为可以多读几遍的部分。经过五六遍的反复阅读,最后筛选出的内容不会太多。接着,在摘抄完的文章后面留出一些空白,写上自己的评论。

之所以把这种读书笔记取名为“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就是因其摘抄和评论并存的特征。(葱鲔火锅,译注:即葱段金枪鱼火锅,是以葱和金枪鱼为材料烹制的日本特色料理,其中葱段属于配菜而非调料。)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基本形式,目的是证明自己读过好书。写评论就是梳理自己的想法、形成观点的过程。我们的大脑是有着惰性的,如果遇到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它便会去走捷径。往往当我们有一个含混的念头出现时,就会觉得“啊,这里我看懂了”、“是的,我有了一个很棒的想法”。实际上呢?在你真正写下来或者讲述出来之前,这些未成形的东西甚至连思路都算不上。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简单5步教你“吃书”,让阅读更有效

3、重读笔记为思想增色

读书笔记并不是做完就万事大吉可以将其束之高阁了,这样的话,它的使命才完成了不到二分之一。

1)通读:将觉得有价值的一页折角

2)重读:将折角的几页重读,仍然觉得很好就把另一个角折起来

3)标记:重新读一下折起上下两脚的几页,如果还是觉得很好,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4)笔记:再读一次标记的内容,如果还是觉得很好,就摘抄在读书笔记上

看书只是让你了解了初级知识(了解初级知识),甚至笔记都只是让你产生了印象(产生印象),后续还需要你反复重读才能拥有印象(拥有印象),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才能反应过来是同样的原理(特征识别),然后你才能确认这个理念(确认),继续实践和观察这个理念的有效(观察) ,剔除不适合自己的部分将适合自己的部分内化成惯性行为(结构化),最终才能用这个理论去解决其他的问题(发明创造)。


05

价值思考:这本书对我有什么价值?

只有把读书笔记控制在自己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才能长久地坚持下去。所以,要选择对自己来说方便执行、可以不断迭代的笔记方法。


06

我的阅读笔记

以下是我摘抄书中原话,或者是与书交流时的体验。我咀嚼过的精神口香糖,不一定适合你的胃口,想发现更多精彩,请亲自阅读哦~


第1章

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

1、笔记使用方法:

1)随想笔记:记下平时的感悟,这与日后的选书息息相关。

看电视、跟朋友聊天、走在街上触景生情的时候,都是灵感闪现的好机会,捡起这些日常中闪现的点点滴滴,积累在笔记本里吧。不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只要按照时间顺序将它们排列在笔记本上就够了。

2)购书清单: 找到真正想读的书。

3)各种报道的剪报:尽情收录感兴趣的内容。

除了报纸和杂志上的书评以外,出版社和书店发布的信息、与书相关的作家或名人的采访、夹在各类丛书里的出版社广告等等,都有可能藏着好书。经历过很多事情以后,再用成熟的眼光去看这些内容,会发现自己有了不同的感悟,过去看不懂、想不通的内容似乎也能理解得更深刻了。

4)读书笔记: 将读后感转变成文字保存下来。

读完一本书以后,可以在笔记本上做做摘抄、写写读后感,或是在上面贴一些象征这次读书体验的小物件,将这次读书体验封存在笔记本里,就当这本笔记本是记录自己真实体验的“旅行日记”“冒险日记”。这样做其实就是在为自己留下证明自己读过这本书的证据。


第2章

用购书清单指导购书

培养带着目的去读书的目的意识。列出读书清单→在书店确认→购买,遵循这样的步骤入手书籍,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了。所谓读书的动机或目的性,就好比照片的“焦点”,抱着不同的目的阅读同一本书,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也可以避免冲动购买,爱书之人就是喜欢不断的买书,无法冷静的进行选购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简单5步教你“吃书”,让阅读更有效

#如何选书#每年会大量的书被出版,怎么才能找到那本自己需要的书,如何从中选出自己喜欢、需要花时间读的书,购物车中,我真正购买的时候会发现不知道为什么要购买,而且有的时候所买的书到手中后会发现不是真正需要的书。

列购书清单对于主题阅读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平时如果想要了解一个领域,那么主题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针对一个主题我们可能要选择20-30本书进行研究,不断的与这个领域的专家通过书籍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思想的碰撞,我们才能更好的掌握这个领域,也容易产生这个领域的创新思想。在这20-30本书中,虽然领域相同,但是每个作者的关注点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记录购买原因,知道每本书的侧重点,在读的时候也是带有目的的去读,这样主题阅读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第3章

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

人们经常说“你为别人讲解书中的内容时,才会真正理解它”,把记读书笔记作为目标去读书,得到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而且亲手写文章的好处比口头叙述要多。

写读书笔记应该尽量从简从速,尽量缩短记述的篇幅,但也要全面地反映文章的精髓。

读书的目的从“读完就好”变成了“写读书笔记”,读书的重心也自然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因为读了书而写读书笔记”,而是“为了写读书笔记而读书”。

写读书笔记也是有窍门的,简单来讲,就是要彻底地专注于“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在记录感想的时候,不要写一些揣测的或者外来的想法,而是要写下自己的心声,也就是感受和想法,这样会让读书笔记更有内涵。

在做一件事的中途如果出现了一天的空白,或者做事的频率放慢了,就会让人感到失去乐趣。

做好读书笔记,会让自己对书中的内容印象更加深刻。

读书也可以是一项“对重要内容进行提炼的工序”。

笔记读书法需要我们进行读书、画重点、写读书笔记三个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阅读。

做记号的三个步骤

1)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2)重读:读完一遍之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3)标记: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通过摘抄促进对书的消化(我主张还是复制黏贴就好)

摘抄不需要多加考虑,只需要抄写原文就够了。而且,因为作业量=字数,很容易估算摘抄需要的时间。如果只写要点,日后重读读书笔记的时候就会感到迷茫,“这到底是引用原文还是我自己的感想呢”。

寻找最具代表性的语句

一定要摘抄让自己心动的语句。至于其他的内容,不管是客观来讲很重要的段落,还是作者想强调的部分,只要没有共鸣,都不用摘抄,毕竟那种内容只要看看目录和前言就懂了,其他人会在博客或亚马逊书评里替你总结好的。

选择摘抄段落时,不是找让人觉得“理应如此”的文章,而是觉得“这么一说确实有道理”的内容。

筛选关键句,就是在文章中找到所有语句围绕的中心句,而找到最能代表这次读书体验的语句是最理想的状态。

把作者的话与自己的话放在一起,也是感受“落差”的好机会。自己的评论可能只有“真棒”之类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语句,但也可以通过这件事来正视自己的不成熟,从而养成不管是什么想法都立即写下来的习惯。

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存好读书过程中获得的思考,防止与好点子失之交臂。所以不管是多简陋的一句话,都应该转化成语言,踏踏实实地落实到纸上。

读书时获得的感想正是原创思考的源泉。

亚瑟·叔本华在《论读书》中写道:“如果你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模仿别人的想法,那么这是思想上的懒惰。请丢开书本自己思考。”

既然已经被书带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上,那么接下来的路多少也要依靠自己的思考来走完,以书为媒,创造出了属于自己思想的舞台。

重读书评以加深思考

读书笔记是自己和书的对话,所以不需要别人的观点,但如果在做完读书笔记以后重读书评,就可以参考“第三方的观点”,换个角度审视自己的这次读书体验。于是你会发现,“原来对自己来说有着某种意义的书,在这个人眼里是这样的”。

当你感受到自己与他人观点上的差异,就可以在读书笔记里补充一些内容了。我甚至还会把笔记本里的书评重新复印一遍贴上去,虽然内容有些重复,但是更方便参考。

读书笔记是与书交流过的证据

只要在写“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时把书中重要的部分和自己的感想统一总结在笔记本里,就没有保存原书的必要了。

找到那本能够成就自己的书

失落的时候,走投无路的时候,那本书都会成为自己的心灵支柱。

我们需要一些能与自己长期共处的书,比如旅行时想读的书、难过时想读的书,而寻找它们正是我们平时读书的目的。等精神上感到挫败后,再去寻找能让自己振作的书就来不及了,所以平时要多做笔记,把能让自己焕发精神的书记录在笔记本里,这样才能有备无患,心理健康方面出现问题时才能及时得到帮助。

通过写读书笔记,你就可以找到一本“读了它我就可以做自己”的书,给自己坚实的心理支撑。


第4章

通过重读笔记提高自我

只有在读完书后对书中内容做出反应,进行主动思考,才能真正掌握这本书的内容。

读书笔记是一种升华工具,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

之所以称读书为“体验”,是因为它会让你想起关于这本书的书评、博客文章、商务书籍和生活中的对话。这些点点滴滴,都会成为某种思考的线索。

积极输出促进思想内化

写读书笔记时遇到的“应该摘抄哪段文章”“应该如何评论这点”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思想输出的第一步了。如果在读书时发现了感兴趣的内容,就应该扎实地多看几遍,偶尔还需要把读书笔记完完整整地翻一遍,了解自己到目前为止都读了什么书。

在固定场景中重读笔记

每重读一次,每增添一条评论,都是加深理解、开放新视野的好机会。你翻开几周前制作的读书笔记时也许会感慨“哎呀,我原来想过这么奇怪的事情”,而当你翻开两三个月以前的笔记时说不定就会惊讶,“原来我还读过这本书”。这就是重读笔记带来的惊喜。

通过重读为思想增色

你可以重读一遍读书笔记,也可以索性重新写一遍读书笔记,这些都是你独创的本书专属阅读法。

对摘抄和评论进行明确区别,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创意源自既有信息重组

使用笔记本以后,书中的信息不会再被封存在书架里,而是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利用。只要认真重读笔记,把有用的信息组合起来,就能获得对工作有莫大帮助的创意。

制作检索用标签,杜绝“想不起来”的情况

用索引把读书笔记存进数据库,会让检索变得更简单。想不起书中内容的时候,这份索引会发挥意想不到的威力。读书爱好者们最常感到烦恼的问题就是“想不起来为什么读这本书”“那个故事是在哪本书里来着”,只要按照本书中的介绍建立参考系统,就能轻松解决这种烦恼。

让“书读百遍”不再只是口号

参考读书笔记,也是一项以笔记内容为线索进行回忆的过程。只要认真阅读笔记,就能在重读时回想起目标书籍里的大部分内容。这样看来,根据需要进行重读才是最现实的做法。

书的价值是通过时间体现的

有些书只有在读完一段时间以后才能让人源源不断地感受到其中的魅力。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要预想到经过时间的流逝,有些书可能会被淘汰,也有些书会产生新的火花,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经常整理藏书。


第5章

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

1、不依赖网络(百度),多用参考书

只要身边有本参考书,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研究,保护好内心每一颗好奇的种子。通过参考书调查到的信息更直接、准确,不用担心像网络搜索一样偏离正题或是充满冗余的信息。

2、 多读百科全书

为了能随时调查感兴趣的事物,可以把百科全书存在电子移动终端。百科全书就是这样一种能将好奇心与思想输出结合起来的工具。

3、 通过订阅来提醒自己

订购杂志就是这样一个“意外”,可以定期带来多角度的视点。

4、 书店里不只有新书旧书,还会有意外发现

旧书除了售价比新书便宜,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能让你遇见意料之外的好书。

5、 由浅入深吃透难懂图书

欲速则不达,其实读三本好懂的书比读一本难懂的书要简单得多。所以在遇到难题时,不要勉强自己正面强攻,要先找到一个比较简单的切入点再发起进攻。把理解难题的过程或感想写在笔记本里,也是可以促进理解的。

在简单一些的书里找到线索后再去读稍难的原版书,等完全理解后就可以写在读书笔记里,下次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看看,说不定就能成为解决难题的关键。

6、 把书堆成山,读书不再难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简单5步教你“吃书”,让阅读更有效

7、 把名著放在枕边

经典名著是不朽的,值得阅读。这种书的好处是不管内容多乏味,一定有其可取之处。而且,名著是无法通过主观思考来评价的。也许读这本书的时候会觉得有些乏味,但经过几年的积淀以后就会知道它的价值所在。即使不通读全书,也可以当作资料来参考,所以名著是一项买了就不会吃亏的保本投资。

名著是一种很神奇的书,有一天你会忽然觉得它读起来很过瘾。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不可思议的事呢?这是因为名著经历了太长时光的洗礼。如果普通书籍是猫,那么名著就是猫妖,已经不能仅仅被称为书了。经得起时光洗礼的书一定有流芳百世的价值。

读名著的窍门只有一个,“等这本书变得有趣的那一天再读”。

当你终于凭借阅读的激情把名著读完,会发现自己感受到了它们在岁月长河中历久弥新的精华。

仔细想想,也许这种无法被轻易读懂的特质也是古典名著的魅力之一。如果你受不了开始读、读不下去、遗忘、接着重新开始读的循环模式,也可以先读读其他相关书籍,为读原著的攻坚战做好准备。

8、 常带三本书同时阅读

我是没什么耐性的人,因此经常会带三本书在身上,以应对看腻了某本书的情况。再加上收录了百科全书的电子词典,所以我是绝不会无书可读的。

9、 在家里的每个角落放满书

10、 去掉外封,让读书变得轻松

11、 杂志要边撕边读

12、 不能小看的有声学问

就像此前说的,对较难的内容,要先找“软肋”。从这个角度看,知识的获取途径并不仅限于读书。有时候针对某个领域,听演讲、看视频比读书更合适。所以,有声图书也是一种“软肋”。通过耳朵进行思想输入,得到的刺激一定与看书时不同。

不过最有效果的,还是在现场听到的。去参加研讨会和演讲会是非常主动的行为,所以更容易记住。而且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你会同时用到视觉、听觉和嗅觉,这比只听声音更让人印象深刻。

13、 准备一支你想珍藏的钢笔

14、 名言要贴在显眼处

遇到让你深受感动的某句话时,就应该一字不差地记在读书笔记里。尽管只要重读几遍就不会轻易忘记,但我还是推荐下面这个方法,它可以把这句话更深刻地印在脑海中。

在日后的生活中,我们每次看到贴着名言的东西,就会习惯性地注意到上面的内容。通过这样的行动,名言拥有了强大的存在感,十分吸引眼球。

你想把名言贴在手机背面、笔记本电脑上也可以,把文字贴在这么显眼的地方是很需要勇气的,我相信,这样做一定会更有效果。

15、 读后感从摘抄开始

写读后感的时候,先摘抄一段文章再写评论会比较容易下笔。这是“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的做法,也是书评的写法。

写文章时遭遇了瓶颈,可以尝试先把喜欢的文章抄写下来。在抄写的同时,想写的东西就会从脑中不断涌出。从引用开始写文章,避免了无话可说的情形,即使抄写不用动脑,也一样可以促进文章的写作。

16、 用复印机让读书更方便

读书笔记的作用就是在读过自己感兴趣的书以后总结内容、写下感想,所以,重读几次读书笔记,说不定就能遇到有利于工作甚至是人生的好想法。

在想不出创意、下不了决断的时候,都可以通过翻阅读书笔记来找到解决方法。这个时候方便的复印机就能派上用场了。如果在重读的时候看到符合自己想法或是能带给自己灵感的内容,都可以先复印下来。把过去的读书笔记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都按照这样的工序复印一遍以后,就可以只研究复印件了。

通过认真阅读笔记复印件,脑子里的信息和知识一一得到了清点。从这本复印的笔记展开思考的话,即使是平时没有留意的主题,也可以写出10页左右的文章。

17、 用“独创版权页”记录书的履历

书的最后部分都有版权页,这一页上记录了作者名、出版社名、发行日期和版次(再版的次数),就像书的简历一样。如果在买下一本书以后继续记录它的履历,那么关于这本书的一切都会一目了然。

18、 书与笔记交叉使用

在把书收到书架上之前, 把读书笔记的复印件夹在 书里,可以在重读的时候 直接参考读书笔记。

你想重读某本书的时候,在抽出原书的同时就可以看到读书笔记的复印件,由此找到读书笔记的原件,同时看到读书笔记里当时报纸上的消息……这就是由重读引发的一连串思考。

既然有时候看了读书笔记会想再看看原书,那么自然有时候在看过原书后又会想看读书笔记。就这样,我们可以交叉使用书与笔记,让读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

19、 书架是读书生活的基地

爱读之书一角:我把读起来最方便、取放书最容易的位置留给了喜欢的书。这个区域只存放我眼里超一流的书,比如最近读过后深受感动的书、以前读过很多遍的发人深省的书、读过以后让人头脑清醒的书和失落的时候可以激励自己的书。

废弃书一角:与爱读之书一角相对的这片区域是最偏僻、最底端的空间。书架被塞满的时候,就从所有书里挑选出10本左右再也不会读的书,放进这个区域。放在这个区域里的书不久以后就要被扔掉或是卖给旧书店了。

读书笔记一角:

这个区域放了30本左右最近写的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也需要经常参考,所以也要放在比较方便拿的位置。读书笔记可以让人了解你这几年的读书生活,也算是日记的一种。所以要经常读读放在这里的读书笔记,找找还想重读的书。


「愚父读书」每天一起读本书,为思想加油。读懂一本书背后的故事,才是真正的阅和读。

喜欢,就点个赞;爱我,请关注。

相关阅读

  • 新闻汇 | 刘益谦刷黑卡买名画...-运通黑卡

  • 百色金融新闻网财经要闻
  • 运通黑卡,今日热点:【艺术市场】刘益谦刷黑卡买名画【文化动态】中华世纪坛汉字体验馆开放 成“汉字迪士尼乐园”【书坛动态】书法名家进校园碑帖拓片逆势上涨纯干货的春天来了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