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财经要闻
作者 | 闲彦
流程编辑 | 刘博钰
六月入夏,夏季是个令人燥热难耐的季节。一边俄罗斯世界杯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广大球迷也穿着裤衩撸着串,喝着啤酒唱着歌,好不自在。而另一边,也有一群躁动的人进入了风云君的视野。
进入6月以来,多家主营业务位于大陆地区的公司展开了密集赴港筹备上市事宜。风云君粗略统计,自6月1日至6月27日,通过交易所聆讯、开始招股的(注:部分股票尚未挂牌交易,一般交易日较招股日期晚数日)股票就有18只,另外加上大名鼎鼎的美团点评也于6月25日向联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相信不久后也将开启招股大幕。大大小小群英荟萃,看得风云君也激动万分,这气势、这场面,这热闹,得看!
主要公司统计如下:
这些股票行业分布广、跨度大,既不乏我们熟知的巨无霸小米集团和美团点评、区域性银行、物业服务公司,也涵盖在线消费贷、医药、手游等领域,可谓五花八门。
但热闹总是看不完的 ,以现在的态势来看,近期可能还会越来越多。像风云君这样的专业人员,看着热闹也得说点儿门道才是,要不可不就辜负了乡里乡亲闲聊唠嗑的宝贵时间。那风云君这就带大家严肃认真得唠一唠。
视线切回资本市场,每一家拟上市公司背后都不会缺乏一群嗅觉极其敏锐的投资人和专业顾问团。当然,这个嗅觉不是对食物,而是对市场、对金钱!
那么,一大波公司都选择了在这个时间赴港上市,又该如何解读呢?
一、另类制度
首先,破旧立新
大家比较熟悉的自然是港交所今年4月30日生效的25年未有之改革——扫除同股不同权障碍,允许生物科技公司在0收入的情况下上市,为寻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中资及国际公司设立渠道。
这套改革组合拳在香港落地并不容易,单是同股不同权就够大辩三百回合:人皆生而平等,怎么同一公司股票倒要分个头等舱和经济舱?中小投资者会被按倒摩擦、喝风吃土吗?
但是这种裹足不前的道德辩论是要承担巨大的代价的。看着纽交所舔着脸讨好拉拢明星科技公司上市,这边倒好,信仰倒在,只是门可罗雀,能拎出来长脸的公司除了腾讯、还是腾讯,你说气人不气人。
本来是家门口的好姻缘,却成了一次次擦肩而过,直到现在才敢大声说爱你。深层原因?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一语道破:“钱并不是很多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与内地市场截然不同的治理理念和生态
我们不妨简单站在上市主体、监管以及投资者这三方的视角来考量。
从挂牌门槛说起,先看主板上市要求,三项测试条件只要满足当中一项即可申请上市:1)三年累计盈利≥5000万港币,同时市值≥2亿港币;2)最近一年收入≥5亿港币,同时市值≥40亿港币;3)最近一年收入≥5亿港币,市值≥20亿港币,经营性现金流前三年累计≥1亿港币。
创业板挂牌上市就更不用说了,经营性现金流前两年累计≥2000万港币,同时市值≥1亿港币就行了。
在中国内地这般体量的市场中,对优秀企业,这样的标准恐怕想挂科都难,更别提对一些学霸,这考试简直侮辱智商。
同样,这样的门槛自然给原始投资人的退出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
据《新京报》今年4月的数据,目前,整个国内的股权投资市场至少积累了2万亿的未退出资金。
PE、VC类投资人的退出途径理论上有很多,比如IPO,新三板挂牌,并购,回购,清算等。实质自然就是一个,找人接盘。
综合各种因素,这当中IPO在实际操作中更胜一筹。以内地市场为例,其他退出途径并不成熟是一方面,选择IPO退出的更大的动力则是收益巨大,因为你的对手方是散户,而散户可以无限收割。
所以,只要这种本质上的非对称博弈存在,即便监管爸爸殚精竭虑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从发审趋严、到关注函、监管函的密集雨、再到给大股东变现退出的路上设定关卡,A股都还是对拟上市公司原始投资人魔力不减。
反观港股,证券市场参与主体为机构。在香港市场,每一个参与主体都被假定是成年人,成年人遵守规则,成年人愿赌服输、对自己负责。
作为上市公司,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只要按照规则尽到信息披露义务即可,无它。要上市?简单。要再融资?没问题。要拆股、合股?随你怎么玩,但结局往往是站在街上衣服脱了都没人看,变成一具“僵尸股”。
监管的不干预也是一种选择、一种文化。剩下的就都交还给市场——做得好,市场褒奖你;耍花样,市场教你做人。
最后,选择香港上市也是一种姿态
我们还是以小米集团为例,公司的智能手机进入全球70多个国家,并在15个国家名列前茅,更是在印度取得了份额第一的成绩。
那么作为公司决策层,上A股还是上港股呢?后者显然是更好的选择,因为香港的自由贸易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以及资本市场长期的合规性治理就是对国际投资人最有利的保护。和全球资本市场的零隔阂、行政干预最小化和自由市场文化有助于打消国际投资者和公司下游顾客及顾客所在国政府的疑虑,从而便于公司的全球化扩张战略。
所以,赴港上市对于需要进行全球布局的公司而言,自有其独到的吸引力。
二、时点选择
全球范围内资金成本的抬升以及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是企业不得不趁现在选择上市、储备弹药的主要原因。
本月中旬,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50%-1.75%提升到1.75%-2.00%之间,以防止美国经济可能面临的过热局面。相关消息预计,美联储年内可能还会有两次加息。
而素有“全球金融资产定价之锚”之称的美国10年期国债也在2016年触底后反攻,目前徘徊在3%附近。
啥意思呢?我们不妨这样来理解,所有的资产价格都可以通过对该资产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求得。现在的情况就是这个折现率,也就是分母变大了,那么对应的资产价格自然会下降。
没错,房子也适用、股票也适用,统统逃不了。这种利率上升预期已经形成,那对公司而言不论是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都最好赶紧的,晚了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股权恐怕卖不上价,债券发行也要变得更贵了。
有人问风云君,房价怎么可能跌?如果中国大妈和丈母娘对房价的信仰就像是盾,那利率之矛能轻易将之刺穿。之所以房价下跌“前所未闻”,那也只是工具的使用者太过于忌惮其杀伤力,所以每次都是装作拔枪,实际都只是吓吓人而已。
然而这次恐怕不一样。
当然,和中国大妈还有丈母娘理论,风云君从来都是灰头土脸的、未尝胜绩。
言归正传,哪儿不一样呢?我们需要用到宏观经济学当中的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是说两个国家利率的差额等于远期汇率及现货汇率之间的差额。如果短期不相等,那像地球引力一样存在的套利行为会迫使其重新平衡。
这种力量的强大也许一般人不好理解。风云君想起了高盛曾经的一篇报道,2012年,也就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延续时,我国短期外汇贷款中有10%与铜融资相关,导致我国的铜需求被严重夸大。简单来说,也就是很多企业以铜为介质,赚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的差价。
总之,只要汇率预期形成且不被打断,那么它的魔力就会出现在很多你想得到、想不到的地方。
现在的局面是美元加息,那么人民币利率就需要跟上。但是要跟、要让老司机带飞,首先自己身板要好,我们要承担利率上升导致国内资产价格贬值的后果,以及对经济活动的负面影响。
苦心培养了十多年的房地产巨兽如何消肿?当前经济增长放缓,民营企业违约潮频现,资本市场更是像惊弓之鸟一般,这样的环境下加息风险可想而知。
所以我们这一轮选择了不跟,结果自然是源源不断的资金从人民币资产抽离并兑换成美元,人民币贬值,直到加息影响消除。画风如下,自6月以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重挫。
且不论那些发行了美元债的企业内心有没有慌得一笔,只说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汇率作为国家信用水平的标志,总还是不能不顾及的。我们的汇率并不具备持续贬值的空间,毕竟我们的压力释放了,那其他贸易伙伴呢?
保资产还是保汇率?这种忧虑近几日已经反映在了房地产股票市场,而更深层次的问题将影响我国经济走势。
但不管怎样,先储备过冬的粮食,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从汇率的角度出发,赴港上市也是有福利的。
我们从蒙代尔不可能三角来解读,即资本自由进出、固定汇率,以及独立的货币政策三者只能同时择其二。
以内地和香港地区来分析。因为我国是独立的经济大国,在不可能三角中必须选择独立的货币政策,另外两项当中我们选择各取一部分:虽然不是固定汇率但也不是完全浮动,虽然不是完全限制资本自由进出但是也从未真正放开。
而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定位需要的是固定汇率——紧盯美元,以及资本自由进出,非常清晰。
于是,当美国加息,香港没有跟进而导致资本套利频现时,香港当局的举动是卖出美元买入港币,从而维持港币不出现大幅贬值。
所以,由于港币和美元的紧密联系,投资者持有港币资产相对安全,比如股票。不仅可以赚取股票收益,也有可能同时赚取汇率差。资金南下的需求或许也能为公司选择香港上市提供部分注解。
END/本文为市值风云APP原创作品 欢迎转发,转载需授权